“羊皮筏子赛军舰”

2016-12-12 16:50

兰州羊皮筏子:俗称排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也是一种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用羊皮做成。它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 组成。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小皮筏系用10多个羊皮袋扎成,适于短途运输,主要用于由郊区往市区送运瓜果蔬菜,渡送两岸行人等。 羊皮筏子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羊皮筏子已有300多年历史,早年在兰州黄河用于运输,现在已成兰州黄河上乘坐旅游观光的一大亮点。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象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也是兰州民俗文化的遗产。

从光绪年间至今羊皮筏子世代沿袭,其不仅连续不断承载了几十代人的劳动、生活、交通运输的历史使命,更是浓缩了黄河文化数百年来的历史价值。另外,羊皮筏子造型美观、独特,非常具有观赏性,近年来已被制作成各种类型的雕塑、工艺品等,离开了黄河水,依然展示着黄河文化的风采,其艺术价值难以估量。特别要提到的是,它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项目,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  “千年筏子百年桥,万里黄河第一漂”,随着一声令下,20架羊皮筏子依次摆开,筏子客们喊着起航的号子,兰州黄河段再现她的古老与沧桑。“黄河滚滚波浪翻,羊皮筏子当轮船 ”,“筏子客”们吼着西北的豪放,在滔滔的黄河水中“扬帆起航”,激流勇进。羊皮筏子唱着欢快的歌谣,穿过古老的黄河第一桥――中山桥,沿河顺流直下,两旁古老的水车咿呀作响,伴着高亢的花儿,筏子在风头浪尖上飞渡,剪出一道又一道风景……岸上凉亭里,几个老人正在弹唱兰州鼓子,众人帮腔,韵味悠长的歌声飘扬在水岸上空……。[2]  乘坐皮筏将是一种平生难忘的奇特经历。著名记者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详细记载了他在20世纪30年代乘坐皮筏子,由兰州前往内蒙古采访的乐趣和见闻。今天,皮筏作为摆渡工具已被淘汰,但在兰州和宁夏沙坡头仍有少量的皮筏保留了下来。有些筏工家族的后代们不愿继承父辈的衣钵,做了其它行当,做水路生意的也都开起了汽垫船或游轮业务,只有老年的筏工们不愿抛弃随他们几十年的宝贝皮筏,开起了在黄河岸边摆渡游客水上娱乐的旅游业务。不过,他们并不是每天都出水。兰州市北滨河路180号的陈老汉便是一个出色的放筏人,他放的只不过是橡皮筏,经常在河边迎风逐浪玩筏。祖居兰州市的李德明老人也是一个羊皮筏子放筏人,在旅游旺季,只要你运气好,总会看到皮筏在水上漂荡,或在滩边晾晒皮筏的新奇一幕,你会看见,他拿着不粗不细的竹竿,大胆得破浪而行在黄河上。如果有兴致,一番讨价还价后,便可乘皮筏在黄河急流中一游,不过,别忘了穿好救生衣,安全总是最重要的。如果不敢乘坐,至少要在皮筏旁留一个影,别有情趣,也不虚了兰州之行。 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就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