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确保景区质量全面提升建立长效机制

2016-12-16 15:50 甘肃经济日报 张栎

国家旅游局日前通报,今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共有367家4A级及以下景区分别受到取消等级、降低等级、严重警告、警告、通报批评等处理。

其中,我省1家4A级景区被摘牌,3家4A级景区被警告,2家4A级景区被通报批评。

A级景区取消“终身制”,景区进入动态管理状态。景区为何被摘牌?摘牌的意义何在?景区被摘牌究竟警醒了谁?省旅发委将实施怎样的整治措施?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被摘牌在情理之中

在国家旅游局通报中,酒泉市富康梦天堂景区被摘牌,天水市秦安凤山景区、临夏州康乐莲花山景区、平凉市灵台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景区被警告,兰州市五泉山公园景区、陇南市徽县金徽酒文化生态旅游景区受到通报批评。对于这6家景区,多年从事旅游工作的甘肃旅游(控股)有限公司企划管理部经理魏学强表示“被摘牌在情理之中”。

魏学强表示,此次被摘牌的酒泉市富康梦天堂景区,他从事旅游工作多年未曾听说过,可见该景区已经多年没有开发建设过,所以该景区在建设上必定存在硬伤,比如厕所环境卫生条件不合格、旅游基础及服务设施不足、标识导览系统短缺、资源保护措施不到位等。如果将此次景区整治之“严”与旅游区景象之“乱”相比,这个景区被摘牌,也就在情理之中。

省旅发委相关处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省旅发委每年都会对景区情况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复核,对存在问题的景区每年都会进行通报并责令整改,但是效果甚微。

据省旅发委数据显示,从前旅游投诉主要针对的是旅行社,但是从2013年开始,投诉对象中景区占了绝大多数。2013年对景区的投诉有118件,2014年有156件,2015年仅前三个季度就有117件,2016年前半年数据显示,全省各级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共接到旅游投诉79件。

省旅发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旅游投诉不断增多是必然的。大众旅游时代,旅游者出行方式的转变使得旅游者对旅游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正处于大景区建设的关键时期,现有景区应适应旅游业散客时代的诸多变化,加大旅游服务内容,保证景区创建成效不后退。

摘牌不是目的

省旅发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7月,省旅发委成立8个专项检查组,分赴全省14个市州的85家4A级景区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暗访检查,发现一些景区存在后期管理跟不上、景区创建成效没有保持、厕所环境卫生条件不合格、市场秩序混乱、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对发现问题的景区,根据国家旅游局要求,省旅发委对处理结果进行了上报。

“处理结果是我们上报的,但是我们没想到国家旅游局会以‘雷霆’手段在全国范围内通报。此举除了告诉大家A级景区取消终身制外,国家也在建立景区‘有进有出’的管理办法,这种新的景区管理办法更有利于保障景区服务质量与游客利益。因为‘有进有出’,景区负责人就不得不绷紧管理这根弦,也不得不绷紧对游客负责这根弦。”

据了解,此次被警告的天水秦安凤山景区是2014年12月被批准为4A级景区的,创建时景区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国家标准,但是此次检查发现,景区的创建成效没有保持住。对地方全力以赴争创A级景区,成功后便放松懈怠、忽视维护,导致景区质量出现问题,这种“重申请、轻维护”的现象,省旅发委工作人员表示将重点整治。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景区质量全面提升

对于被通报的几家景区,省旅发委表示,已于日前向各市州旅游局下发通知,并提出了明确的整改要求。

省旅发委明确,要在全省范围内持续开展A级景区整治行动,对被查处的4A级景区,将严格按照整治行动中提出的整改期限和各市州上报的整改方案,以景区主管部门为责任主体,各市州旅游局负责指导督促检查验收,确保按期完成整改任务。省景评委将于12月底前,再次组织力量进行复查验收,凡是没有按照整改期限完成整改任务的,进行摘牌、降级、通报、警告等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曝光。国家旅游局公布查处的景区将作为重点进行复查验收。

此外,结合每年开展的A级旅游景区评定和年度复核工作,省旅发委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督查A级景区质量提升工作。通过采取景区自查、暗访抽查、社会协查、专项督查等方式,建立A级景区综合管理整治长效机制,重点整治景区门票价格、市场秩序、安全管理、景区厕所及配套设施、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及时整改,不留隐患、不留缺项、不留死角,确保全省A级景区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对新申报评定和晋级的景区,确保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景观质量全面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对达不到A级景区相应等级标准的,一律不予命名。实行常态化的退出机制,对年度复核检查中发现存在功能弱化、游客反映问题突出的A级景区,及时予以摘牌、降级、警告、通报批评等处理。通过严把A级景区进出口关,不断推进全省A级景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游客对全省A级景区的满意度,维护我省旅游景区的品牌形象,促进我省旅游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