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三区”成为兰州市经济发展排头兵 找准创新引领关键点扭住经济发展牛鼻子

2016-12-20 09:41 兰州日报

“突出‘三区’率先发展,在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上实现重大突破。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开发建设,构建产城融合新体系;发挥高新区和经济区平台优势,建设开放创新先导区、技术转移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切实增强国家级开发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本次两会期间,栾克军代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赋予“三区”新的历史使命。

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今后我市将掀起兰州新区、高新区和经济区新一轮开发建设热潮,做大产业、完善配套、优化环境、提升人气,彰显经济建设主战场地位,使“三区”成为全市经济率先发展的‘排头兵’”。

我市正在从传统内陆城市转为向西开放前沿高地

“以兰州新区为龙头,以高新区和经济区为支撑,加快兰州国际航空口岸、新区综合保税区发展步伐,推动中韩、中德产业园区建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格局。”前不久结束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对兰州新区未来五年的开发建设委以重任,辉煌的发展蓝图让成千上万的新区建设者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五年来,全市上下大力开发建设兰州新区,在“一张白纸”上描绘蓝图,一个产业新城正在快速崛起。

在兰州新区开发建设一线,人们不仅能切身感受到新区建设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发的激情,并且,一个个令人欣喜的捷报不断传出。

12月8日下午17时,随着一声长笛鸣响,首列“兰州号”中亚国际货运返程班列满载着1004.84吨货物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抵达兰州新区中川北站,标志着“兰州号”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实现了双向满载运行的重要突破。

“‘兰州号’中亚国际货运班列自2015年7月首发以来,货运量不断攀升,已累计发送货物9200多标箱,货值1.9亿多美元,实现了每两周3列常态化运营,凸显稳定、高效的特点。”兰州新区管委会主任牛向东说,此次从塔什干返程的货运班列是“兰州号”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开行以来的首列返程班列。

目前,我市开通到中亚、欧洲和南亚的国际货运班列,累计发运115列,南亚班列被国家列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同时,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加快建设,兰州铁路口岸获批开放,启动了中韩、中德等国际产业园建设,使我市正在从传统的内陆城市转变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高地。

“三区”发展找准了我市创新引领“关键点”

市人大代表、市委常委、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说:“我市将‘三区’发展提高到更高的战略位置来看待,找准了我市创新引领的‘关键点’,扭住了全市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据了解,兰州新区获批建设五年时间,累计完成投资1986.58亿元,基本建成核心区120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形成区内路网482公里,兰秦快速通道、中马铁路建成通车。引进产业项目318个,建成投产49个。综合保税区建成运营,注册企业200多家。建成市体育学院和6所中小学、幼儿园,大型职教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完成造林绿化18.3万亩,建成栖霞湖、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景观。预计今年生产总值达到150亿元,是获批建区时的3.84倍。

“兰州新区的开发建设,解决了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成为疏解老城区功能的主阵地和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为城市长远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空间。”杨建忠说。

今后,新区将不断加快发展速度,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杨建忠说:“新区按照‘强二优三’的思路,要做好产业延链、优链、强链的文章,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兰州新区是龙头,高新区和经济区是支撑。”未来几年,我市将发挥高新区和经济区平台优势,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建设开放创新先导区、技术转移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切实增强国家级开发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

市人大代表、经济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潘恩说,《政府工作报告》委以经济区重任,经济区将突出一个产业、打造两个片区、五园整体推进等工作,加快西部药谷项目、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

今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十三五”开发区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加快培育壮大并提高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3个国家级开发区在全国开发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打造西部地区制造业和技术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区。

拓展国际产能合作构建起全方位开放通道

建设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富有活力、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中心城市不仅是我市发展的蓝图,更是400多万市民殷切的期盼!

兰石集团职工张青春感言道,对于长期生活在闹市区的市民来说,新区马路宽、空气新鲜,工作起来干劲十足。“企业刚搬迁到新区的时候生活、工作上都有些不顺利,自己和家人也有怨气。可当自己真正融入新区建设的氛围中后,逐渐感受到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新区的包容性让我深深爱上这片土地。”

今后,我市将突出开放引领发展,在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上实现重大突破。立足区位优势,推进互联互通,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建成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发挥综合保税区等国家级政策平台功能,加深与俄罗斯、中西亚及欧洲的商业贸易,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争取设立兰州自由贸易区。推进文化旅游西进工程,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文交流大平台。力争在国家向西开放战略格局中,使兰州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和前沿高地。

杨建忠告诉记者,我市开通运营了兰州至中亚、欧洲、南亚的国际货运班列和兰州至迪拜国际货运包机,构建起了全方位的开放通道体系,有力推动了我省与中亚、欧洲、南亚的对外贸易。“兰州—迪拜”国际货运包机开通,中亚、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稳步运营,推动了新区兰石集团、陇星热能、兰州水泵厂、青岛啤酒、正威集团等一批特色优势产品“走出去”。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作为“全省外向型经济建设主抓手”和“甘肃省向西开放战略平台的突破口”,截至11月底入园企业进出口贸易额已突破5亿美元。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晓安告诉记者,新区综合保税区不断优化环境,为入园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空间。目前,入园企业办理报关、报检手续实现了即来即办陆续申报了多个特殊口岸,跨境电商平台正对接搭建,获批筹建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所,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开始运营……

兰州新区综保区还大力推进“区区联动”和“区港联动”,与多个国内海关监管区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大通关”“大物流”模式初步实现,方便了园区企业的通关出口。同时,兰州新区综保区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马来西亚、韩国等国企业进行广泛对接,为园区企业拓展国际空间创造了良好条件。

推动创新创业高地建设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高新区坚持以“高”为主轴、以“新”为目标,抓好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建好“创新大街”和“创新工场”,加快榆中园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吸引科研院所高精尖技术向东部科技城集聚,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经济区着力推进“一区五园”协调发展,壮大园区主导产业规模,加快西部药谷等重点项目建设,扶优做强佛慈制药等16户骨干企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据记者了解,近日,兰州高新区榆中园区获国家发改委产城融合示范区批复,示范区名称为“甘肃省兰州市榆中产城融合示范区”,主要任务是完善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创新创业高地建设。根据计划,到2020年示范区将初步成为产业和城市深度融合,发展高效、低碳智慧、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科技城和兰州城市副中心重要增长极。

市政协委员、兰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彦龙告诉记者,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高新区将围绕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战略定位,确立“创新成果倍增、经济总量翻番、综合排名提升”三大目标,重点实施“创新型科技园区特色打造、创新主体培育、创新产业技术体系构建、创新人才聚集、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生态优化”六大工程,充分发挥在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中的核心区作用,努力为我市乃至全省的创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兰州国家高新区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27家国家高新区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兰州国家高新区入驻企业达到5000户,已形成以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先进制造及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体系。

潘恩说,经济区将更加注重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投资环境、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产城融合发展,努力建成承接产业转移的集中区、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集聚区、创新发展的先导区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区。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经济区在创新发展方面,将突出兰白科技试验区建设,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全产业链孵化模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园区内部、园区之间、园区外部统筹平衡,推进产业空间拓展和产业有效填充并重,构建协调错位、扬长避短的差异化产业空间开发新格局,实现扩容增量和提质增效并重,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在绿色发展方面,突出循环经济发展,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不断完善园区功能,逐步实现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规模化、清洁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市政协委员戴家兵深有感触地说:“水性科天当时选择落户兰州,就是应该看中兰州不遗余力的治理大气污染。企业在兰州新区经过4年多的发展,不仅生产的环保家装材料受到市民青睐,而且,国家级新区的发展助力企业发展前景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