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鼾声如雷 带来的是全身性危害

2016-12-20 13:41 人民网 张杰

夜间鼾声如雷,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是睡眠不佳的表现,但大家对打鼾的危害仍然认识不足。当一个人打鼾突然中断,出现憋气、呼吸停顿,就是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OSA)的表现。在日前举行的“中美睡眠医学对话”上,中日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教授针对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带来的全身性危害,进行了详细解读。

为什么会发生睡眠呼吸障碍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是由于外周气道在睡眠过程中发生阻塞,引发呼吸紊乱的疾病。按照目前并不太明确的诊断标准推算,我国成年人发生率约为2%~5%。

人在睡眠和清醒状态下,气道的开放程度不同,睡着时,体温和姿势发生变化,导致平时不堵塞的气道软组织,由于重力作用向咽后壁下沉,就阻塞了气道,特别是仰卧位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侧着睡时,咽后壁与舌根的距离拉开,软组织就不容易下沉堵住气道。

说到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的症状,大多数人会想到打呼噜。打呼噜确实是气道不通畅的表现,但不一定是病。有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不打呼噜,而是突然就没有喘气声了,只能看到胸部起伏,等憋到极致,这口气出去了,但人也憋醒了。

呼吸紊乱加剧慢性病风险

一旦出现呼吸紊乱,往往会造成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障碍。其中,又以氧气吸入障碍最为突出,会造成血液中氧气降低,引发心脑血管等组织内缺氧、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从而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严重后果。而且,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会与其他慢性病互相影响,比如高血压和糖尿病合并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会加重原有疾病。

另外,该病与很多疾病有相同的危险因素。肥胖是冠心病的独立显性因素,也是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的危险因素。很多胖子白天打个盹都会打呼噜,晚上睡觉更是鼾声如雷,身体处于严重低氧状态,睡眠质量低,睡一夜就相当于爬了一次珠穆朗玛峰。睡眠本来是一个很好的生理调节和休息过程,但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患者来说,却变成了对机体休息和修复都有损伤的过程。

需要长期持续治疗

阻塞性睡眠障碍是一种慢性病,患者要持续不断地治疗。但现状是,就诊率、治疗率低,大众认识程度不够,低估了疾病的危害。临床发现,明确诊断后进行规范治疗,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都能获益。

多导睡眠监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主要是观察患者睡眠期间的呼吸频率、气流大小、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等情况。过去,患者做多导睡眠监测,要浑身连着导线,在医院过夜,现在只需躺在毯子上,就能采集到所需的生理数据,还可以使用便携式检测设备,在医生指导下回家监测。如果发现有低氧情况,医生会再安排进一步检查。

治疗方面则因人而异,绝大部分患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无创呼吸机治疗,就能缓解症状。部分患者有明显解剖性梗阻,如腭部或舌扁桃体肥大,要进行手术。但建议轻易不要手术,一定要在指征严格评估后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