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政协委员:将健身场地建到市民身边

2016-12-21 10:01 兰州日报

健身场地少且分布不均是兰州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是制约兰州市群众体育更加蓬勃发展的一个短板。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在此次政协会上,多位委员在提案中建议,兰州市体育场地布局应更均匀,一些企业和学校的体育场地应适时向辖区居民开放,真正将健身场地建到市民身边。

体育设施建设布局应合理安排

健身场地的建设,大多会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如兰州市健身场地在城关区就较为集中,为此于福林委员提出,在文体场地的建设布局上,应更加合理,既可以满足更多市民的需要,也能减少中心城区交通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

于福林委员在提案中称,随着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人口的不断聚集、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市民生活质量提高对休闲娱乐健身的不断追求,现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不但数量少,而且规模偏小,等级偏低,且文化设施布局不均衡。多数由企业自建,而且分布不均,覆盖面小,已远远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需求矛盾越来越突出。此外,城市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如博物馆、图书馆、书城、影剧院、游泳馆、体育场馆等绝大多数基本集中在城关区内,造成交通拥挤,环境压力大。而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非常缺乏大型图书馆、书城、游泳馆、体育场馆等,七里河区仅有的体育场已破烂不堪,不能承接大型体育项目,造成诸多不便。他建议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在七里河区的三滩地区、安宁区、西固区建设新的体育(文化)场馆,满足市民需求,减少老城区交通、环境压力。

    健身设施不能没有人管

对于健身场地分布不均的问题,钱文聚委员也提出,随着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县城人口急剧膨胀,县城广大居民缺少公共的健身场地。以永登县城为例,以前配备的健身器械设置特别分散,缺乏管理,有的几乎闲置,有的破坏严重,几乎处于无人管理的境地,大大浪费了公共资源。他建议,市政府要积极倡导县区开辟建设为广大居民健身公益性全开放的体育文化公园,把建设体育文化公园作为政府为民办的实事来抓。健身器械和场地的设置规划以集中、规模、合理、全民为原则。此外,要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为减少管理成本,可以委托附近学校管理。

对于委员们的提案,记者在市体育局采访时了解到,兰州市各级政府每年都在逐步加大对健身设施的投入,但因为历史遗留的场地缺少问题比较严重,场地缺少的问题只能逐步解决。而对于如健身路径等健身场地的建设,省、市、县区体育部门每年都在寻找新的建设场地,但一些小区、企事业单位依然存在“门难进”、“不关心”的问题,也导致了场地建设分布不均的现象,但各级体育部门将会继续努力,将健身场地建到市民身边;将健身组织建到市民身边;将健身活动带到市民身边。

    企业学校场地应适时开放

学校健身场地对市民开放在兰州市是有成功案例的,如一中健身场地,十中健身场地等,这些都极大缓解了兰州市健身场地短缺的问题。但因为安全、设施维护、相关费用等问题,一些场地再次关闭。本届政协会一些委员再次提出应当开放企业、学校体育场地,并给出了建议。

侯一兵委员提出,目前,兰州市群众体育锻炼场所基本局限于大型体育馆、公园绿地、企业开放的自建场馆等,对于兰州这样一个300多万人口的省会城市而言,资源不足、缺乏规划、分布零乱。因此,周末应开放具备运动设施和场所的中小学校区,供周边居民有偿使用。中小学校依居民集聚区设置,多年的投资建设使其大都具备一定的运动设施和体育场馆,学校周末期间无教学任务,便于管理应当有开放的条件。此外,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符合国务院1995年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关于发展社会体育事业、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精神和要求,有利于群众性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而于福林委员的提案中也建议,盘活闲置资源,引入市场机制,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如通过对一些老企业的职工体育文化场馆,政府投入资金进行改造后再以联营、招商等形式提供给市民,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校园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校园安全、设备损坏维修费用、管护人员费用等是制约因素,虽有学校有成功开放的案例,但校园场地的对外开放还需要进一步商榷。记者从体育局了解到,虽然校园和企业开放还存在需要协商的问题,但体育局相关部门已经在与室内的健身场所进行联系,希望在给与一定的费用补贴的情况下,健身场所空闲的时间里能对市民免费开放,这也将极大缓解市民健身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