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两会】兰州:做大资源总量提升办学水平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优质教育

2016-12-22 10:52 兰州日报 孙亚斐

今年我市两会上,扩大一体化办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成了大家颇为关心的内容。然而,兰州作为省会城市,长期以来,教育资源都处在一个极度紧缺的境地。因此,如何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目标任务,也就成了教育部门的当务之急。日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教育局正积极寻找出路,想办法,在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提出名校办分校、腾笼换鸟、住宅小区配建等方式扩大教育资源,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初中大班额已经消失

一只船小学、东郊小学长期以来都是家长追捧的热门学校,甚至因为学校热门,周围的房价也跟着节节攀升。以雁滩来说,有关部门初步统计数据为仅雁滩就有40万的人口,而那里的学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辖区市民子女就学的要求。

胡先生家住雁北路,按照户口划分,他的孩子只能上附近的一所小学,而他之前对这个学校和其他学校进行了比较,他觉得这个小学不能满足他的需要。记者注意到,由于热门学校学位紧张,部分学校每年招生就成了风口浪尖上的热点。而为了各种关系进来的学生,学校不得不采取把办公室打通改造成教室的方法来缓解班额过大的问题。然而,此举也是杯水车薪,热门学校班额大已经成为短期内无法改变的现状。然后,随着外地务工人员进城人数逐年增加,随迁人员的子女必须由流入地政府解决,因此,也挤占了一部分学位,使得城区学校招生压力更大。

城关区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全区的学校绝大部分都存在大班额,这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加有很大关系。仅2016年,城关区就解决了3.6万外来务工子女。截至目前,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总数已经超过15万,然而,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1000人的节奏继续增加。

据了解,兰州市第十九中教育集团、兰州市第三十五中、兰州市第十一中、科学院中学都是家长心目中的优质初中。但是,当走进这些学校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初中学校的大班额现象却不见了。外国语中学王校长告诉记者,这一现象完全得益于市教育局推进的“统配计划”,但凡是初中择校的孩子,中考时都不能享受这一优惠政策,这样一来,很多想去择校的家长,面对统配计划,都会去慎重的选择。

积极扩大教育资源总量

对于如何在2017年扩大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资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一体化办学范围,加快建设兰州二中雁滩分校、兰州五十一中九州分校等项目”。

显然,在解决教育资源急缺特别是小学大班额问题上,城关区首当其冲。“目前,城关区已经向市教育局打了专项报告,打算通过省市区联动的办法,将职业学校的校址通过改造举办中小学。为此,我们也恳请省教育厅对兰州市给予支持,帮助我们解决教育资源总量明显不足的难题。”这是市教育局局长南战军在刚刚结束的全省教育局长座谈会上的心声。

据他介绍,教育资源短缺对于兰州这样一个省会城市并不意外。市教育局接下来就是要积极扩大教育资源总量。一是“名校办分校”新建一批。兰州六十一中新区分校、兰州三十三中东城分校实现正式招生,对已经委托兰州建投代建的兰州市第二中学雁滩分校、兰州十四中音乐厅项目,兰州东郊学校、兰州五中、兰州五十八中学新区分校等教育项目,及时与建投对接,加快建设进度。同时,积极协调在九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兰州五十一中九州分校,解决九州地区学校严重短缺的情况。二是“腾笼换鸟”改造一批。今后省市属职业学校将陆续搬往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办学,我们计划将原有校址用于举办基础教育。三是住宅小区配建一批。加大协调力度,积极推进城关区元森地产、兰州城投五一山项目,安宁区阳光怡园、中集幸福里,西固区国际港务区配建学校办学工作,解决周边学生上学问题。

农工党兰州市委员会提交了一份《依托名校办分校模式进一步推进我市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提案,委员们表示,城市人口的急速膨胀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形成了城市原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与人口数量急速增长后的百姓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同时,政协委员们建议:在市级宏观层面,政府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将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列为重要基础性设施,优先规划,确保质量,并以名校办分校的思路,鼓励县区引进国内名校资源或与市内名校建立联系,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完成软、硬件的同步提升。加大市政府统筹调控力度,立足农村加大经费投入、调整资金投向、合理整合现有资源并进行优化配置,缓解供需矛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疏解城市中心区人口压力,拓宽推进郊区社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均衡化的思路。

继续扩大教育资源供给

据悉,我市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供给力度,新建配建中小学34所,增加学位5.2万个,其中,主城区增加学位4.3万个;新建配建普惠性幼儿园260所,增加学位3万个。基本消除大校额学校和大班额。

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确保适龄少年儿童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全面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及各级各类接受残疾学生学校的办学条件,确保人口在30万以上的县区拥有1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立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保障体系,完善普通教育学校接受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办法,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园)率。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将特殊教育学生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学生的5倍。足额配备特殊教育教职人员,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在评优选先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比例。

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

县区农村学校发展的境况也一直是基层教师关注的焦点。在两会上,永登代表团徐大红代表表示,作为基层教师代表,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全市共建成城乡公办幼儿园189所,寄宿制学校127所,标准化学校604所,中小学d级危房全面消除”这一成绩时,深感欣慰和鼓舞。为此,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改善教育教学设施,逐步解决部分学校,尤其是三线县城学校大班额的问题。二是更加重视县区学校基层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武装,多走出去看看,及时赶上先进地区的步伐;三是加强教育教学交流,满足基层教师学习交流的迫切愿望,为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南战军表示,我市不仅要加强城市学校内涵发展,同时,也要补齐农村学校短板。我市将加快永登九中,榆中博雅学校与朝阳学校建设进度,增加县城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学生就近到县城入学。同时,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分批对所有寄宿制学校新建淋浴设施,对必要的教学点进行改造,努力使农村学校的硬件水平全部达到甚至超过城市学校,永登、榆中两个县区争取明年提前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同时,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发挥“互联网+”优势,建立空中课堂,通过“名师在线”的方式输送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既扩大了名优特教师的辐射、带动范围,又解决了农村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问题。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确保适龄少年儿童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同时,还要建立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保障体系,积极协调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全面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确保适龄少年儿童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