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副校长高新才:用经济学智慧助力甘肃发展

2016-12-30 11:42 甘肃日报

12月29日,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会在兰州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推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省社科理论界8位专家学者作了发言。现将发言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用经济学智慧助力甘肃发展

兰州大学副校长 高新才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重要使命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繁荣发展的历史机遇。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高屋建瓴、立意深远的重要讲话,为理论界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创造性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诠释中国问题指明了方向。

充分发挥现代经济学科的推动力

经济学是哲学社会科学中最有活力的学科之一,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所有社会科学中最为国际化、现代化和规范化的一个学科,也是最有希望率先冲击世界一流的一个学科。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框架下进行系统思考,许多发展和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和新困难需要用发展中的经济理论加以指导,这其中蕴藏了大量的经济理论创新的机会,将促进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有效解决,为经济理论的发展做出具有创新意义的世界贡献。

经过35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围绕着“增长动能转换、经济增长未来趋势”这些关键问题,我国经济学界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下,在借鉴西方经济学有益成分的同时,总结和提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提炼出一系列新概念、新规律、新范式,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一是提出了新常态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二是提出了改革和创新驱动相结合的动力理论,强调“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三是提出了市场与政府关系的新论断,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同时,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强调既要适度扩大总需求,更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四是提出对内协调和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发展新思路,强调在开放发展中更好地实现协调发展。五是提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私人资本相互融合所形成的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明确了新的方向。

用经济学智慧引领甘肃跨越式发展

新常态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中央要求、紧跟时代步伐、紧抓发展机遇,牢牢扭住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甘肃在战略平台构建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围绕转型开放开发,打造以兰州新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为重点的经济战略平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速;“精准扶贫”攻坚行动取得切实成效,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示范性成果;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的台阶。

但不可否认,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贸易持续低迷,中国经济调整推进艰难的背景下,甘肃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严峻挑战。甘肃经济学界要将理论研究与发展实际紧密结合,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要实现全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尊重经济发展规律,重视投入与产出的效率,进一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主动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突破口,及时拓展市场空间。同时,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民间投资等经济增长新动力。

以“甘肃精神”促进经济学长足发展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的经济学科建设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学科、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学术原创能力方面亟待加强;人才队伍、管理水平的总体素质亟待提高。这些是制约经济学科冲击世界一流的关键瓶颈因素,亟待突破。

经济学在甘肃的发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地方经济建设实践中不断给予经济学学者的反思。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致力于建立完善的社会科学激励机制,提高包括经济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声誉和地位,提高社会科学工作的效益,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学科秩序,为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有效保障。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广大同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站在改革发展的时代前沿,担当起营造良好氛围、引领社会风气的重要使命,承担起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发扬“甘肃精神”,负重前行,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为甘肃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繁荣法学研究 推动法治建设

甘肃政法学院院长 李玉基

法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本身属于上层建筑,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肩负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法律人才的时代使命。作为法学高等教育工作者,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中,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努力践行的重大课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法学学科领域的指导地位

十八大以来,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发展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一理论继承了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吸收了世界法治文明的有益经验,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宝库,是党和国家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法学研究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当代中国法学区别于其他法学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法学理论自信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体系,并没有拒绝或抛弃西方法治文明中的精华,并没有割断历史,而是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法学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意识形态占领教育阵地,是当前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基本的底线。

法学研究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从中国实际出发,研究解决当下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问题;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问题;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问题;地方法治建设中的具体立法、执法、司法问题等。

努力构建体现应用性与特色性的法学学科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如何构建科学的法学理论体系,形成法学研究的“中国话语”,这是中国法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目前,我国法学学科体系设置大体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法学,一是应用法学。中国特色的法学理论体系的构建,需要从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两个层面不断加以完善。在中国法学研究的整体格局中,位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并不具有比较优势。对中国法学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和科学构建这样的宏大命题,西部法学研究工作者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为此,我们在强调对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更注重立足甘肃和西部的实际,在“应用性”方面下功夫,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区域法学理论体系。

突出法学研究的区域面向。西部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多民族聚居、多元宗教文化等特征,使得西部社会治理进程中对法律的适用有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特殊需求。这些问题,恰好是西部法学院校开展法学研究的优势和特色。近年来,我省法学研究中取得了一批立足西部,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服务地方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成果。

突出法学学科对国家战略的适应性。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得我省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最前沿,也为我省的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甘肃省唯一的一所培养高层次法律人才的高等院校,甘肃政法学院抓住这一机遇,于2015年成立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丝绸之路国别政治与法律研究院”,提出了培育和建设“丝路法学”学科特色和发展方向的思路。即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宏观战略为引导,发挥甘肃政法学院法学学科优势,围绕丝绸之路国别政治与法律问题,带动国别宗教、文化、语言、经济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汇聚优势资源和力量,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以智力成果服务地方法治建设,推动法治进步

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支,法学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离不开对法治实践的关注和深度参与。我省法学院校在以智力成果服务地方法治建设方面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积极参与地方立法活动。兰州大学法学院、甘肃政法学院、兰州财经大学法学院等被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甘肃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被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甘肃省地方立法评估研究中心”。一大批法学教师担任省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各级政府法律顾问、政府部门法律咨询专家,直接参与地方立法研究、立法论证,受托参与法规起草、法规评价项目等工作,为提高地方立法的民主性、科学性、合理性建言献策。

积极开展与地方司法实务部门的合作。我省法学院校普遍与地方各级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部门等开展合作。如,中央政法委、教育部于2013年启动的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的“双千计划”后,我省法学院校积极响应,连续数年聘任司法实务部门人员做兼职教师,选派教师去司法部门任职,以此推动法学理论与法律实务深度对接,促进提高法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又比如,2015年,由甘肃政法学院为牵头高校,兰州大学法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兰州财经大学法学院为协同单位,联合省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司法厅、省公安厅等共同组建了“甘肃省司法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开展司法体制改革和司法理论与司法实务研究,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开展面向公、检、法、司系统的业务培训,开展重大课题的协作公关等。仅2015年甘肃政法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就完成了司法鉴定案件716件,犯罪心理测试中心协助各地司法机关破获各类重特大疑难案件10余起。

发挥法学研究咨政建言的智库功能。我省法学院校普遍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法治保障和社会治理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注重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的成果应用转化制度机制,使法学研究成果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实践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