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今年聚焦发力七大工程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今年政府工作要把握稳中求进、转型突破,改革创新、破解难题的总体原则。就此,兰州市政府于近日下发了《兰州市人民政府2017年工作要点》。依据《要点》,今年兰州市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实施好产业升级“七大工程”,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
实施创新驱动工程——提升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集聚、示范、辐射和带动功能,争取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着力打造兰州新区产业孵化中心,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产业链孵化链条;培育发展各类众创孵化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继续推进城关省级双创示范区建设;深化院地校企合作,促进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办好2017兰州科技成果博览会,促进产业、技术、资本深度融合;全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扶持培育10家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
实施“四千七百”产业链延伸壮大工程——石油化工产业重点配合实施兰州石化技术改造工程,争取原油加工产能稳定在1000万吨;新材料产业重点做大科天化工水性材料、方大炭素核石墨等特色产业链;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抓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正威精铜杆等项目建设;电子信息(大数据)产业重点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加快建设大数据交易中心、大数据产业园、电子商务孵化园等项目,打造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有色冶金产业重点推进钢铁、铝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实施榆钢钢结构、兰亚铝业等项目;建材产业重点抓好西部建材商品混凝土、京兰环保新型干法水泥等项目建设;烟草产业重点推进甘肃烟草卷烟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支持佛慈制药、陇神戎发等企业发展现代创新中药,支持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新能源产业重点加快金川科技园二次电池材料示范园等项目建设;节能环保产业重点结合“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推进红古再生资源产业园、华壹静脉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轻工及食品产业重点发展纺织服装业,提升百合、玫瑰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水平。
实施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工程——坚持“退二强三”,促进主城区服务业提档升级;抓好西客站、马滩、安宁等新兴高端商务区建设;加快推进毅德、北龙口、省物产集团、五矿钢铁等物流集散中心建设;促进商贸市场转型升级,加快城区各类批发市场“出城入园”;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力争兰州银行在A股成功上市,扶持一批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抓好丝路电商产业园建设,支持百合生活网等本土电商发展,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5%;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举办重点展会65个,实现交易额90亿元以上。
实施文化旅游突围突破工程——加快黄河风情线和兴隆山两个大景区,以及大兰山、吐鲁沟、丹霞地质公园等特色景区建设;推进兰州老街、黄河夜景开发、陇香源民俗文化小镇、游客集散服务中心、仁寿山和天斧沙宫等重点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飞天文化产业园、华夏收藏文化博览园等现代文化产业园区;实施黄河兰州段水域开发提升工程,建设集陕甘青蒙民俗文化于一体的黄河水上展演区;办好第七届中国(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第二届黄河母亲节等文化旅游品牌节会;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促进旅游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8%,接待国内外游客增长22%,旅游收入增长24%。
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工程——制定县域经济振兴发展规划,支持县区走出各具特色、各有优势的发展路子,让县域经济成为充满生机的经济体;把园区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明晰发展定位、功能布局和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园区经济;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七里河百合、永登玫瑰、榆中高原夏菜、皋兰瓜果、红古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大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提升规模化、基地化、品牌化、市场化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带动作用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发展。
实施非公经济多元发展工程——鼓励非公经济放心、放手、放胆发展,继续实施创业带动就业“万企计划”,重点扶持发展一批潜力大、成长性好的初创微型企业;健全重大项目公开引入社会投资机制,支持非公企业通过PPP、收购股权、参股、控股、租赁和购买服务等形式进入公共行业领域,拓宽民营资本投资渠道;注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市属国有企业改革。
实施全民绿化工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动员机关、部队、学校、农村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造林绿化氛围,大力发展兰州的绿色空间;力争今后五年新增造林绿化60万亩,每年实施12万亩;重点推进黄河两岸、南北两山、农村宜林荒山造林绿化,打造城乡绿色屏障;结合林权制度改革,使造林绿化与产业富民有机融合,开展试点示范,发展林业经济,促进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