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消费】老人被骗怎么防?多方关爱筑牢“防火墙”
原标题:保健品市场乱象系列报道之三
老人被骗怎么防?多方关爱筑牢“防火墙”
加强保健品索票制度管理
记者 徐晓君 文/图
连日来,本报《保健品市场乱象系列报道》成为时下市民热聊的话题,本报记者调查发现,面对“三无”保健品的欺诈现象,最缺乏抵抗力的是老年人。因此,一些商家为了利益,通过健康讲座、免费出游等不同的手段,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三无”保健品,很多老年人常常因此上当受骗。那么,面对“三无”保健品,老年人为何频频上当受骗呢?心理专家指出,缺乏关爱是他们上当受骗背后的主要原因。
三因素导致老人易入骗局
“老人就要买保健品,你有啥办法”40岁的市民王凯(化名)为了阻止父母购买保健品或仪器,经常跟他们争吵。他说,父母有糖尿病,听到推销员讲,他们有台30000元的治疗按摩椅,现在公司领导特批只卖1.5万元,很多老人都买了,能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听到这么好的治疗效果,父母像着了魔一样要求购买一台治疗仪。王凯发现仪器没有宣传的那么好,坚决不同意,老人很生气,“骂我不孝顺、闹脾气,连医院开的药都不吃了。”他说,即使自己阻拦,父母仍拿钱背着他偷偷去购买。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营养保健品的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五成以上。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也表明,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不少老年人购买了来路不明的保健食品,花了很多冤枉钱不说,还可能耽误了治疗,影响健康。
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常务副会长莫兴
邦认为,导致老年人陷入保健品骗局的主要有三大因素造成,第一从众心理:有一些不法商家,会举办免费的健康讲座,还邀请了所谓的专家,通过“赠药”、“免费试用”等情节。“托儿”的现身说法,让老人看到别人都买,而且现在还有折扣,不买就会吃亏,于是就跟着购买了产品。第二是老人辨别能力差:老人的脏腑器官都在老化,不仅身体不便,脑部的活动也能迟缓许多,所以导致智力、反应力、判断力都会下降。甚至有些老人年龄到了一定程度,性格也会有所改变,甚至变得固执。这是因为老人对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少,知识更新慢,辨别能力差。而大多数保健品销售者就会利用老人这种心理,先用小礼品吸引老人注意,再提供一些“检验报告”“公司执照”等让老人打消疑虑,老人在如此连环设计下,就会不自觉地进入他们的圈套。第三是对健康的渴望:他说,衰老是健康最大的敌人,这也是这些年来养生保健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由于老年人中多数受高血压、糖尿病、心绞痛等各种疾病的折磨,所以产生了有病乱求医的心理。
多项举措破解养老服务问题
“我们既要谴责那些打着健康旗号欺骗老年人的骗子促销员,给老年人普及更多科学的健康知识,更要从自身做起,从今天做起,关爱老人,多抽时间陪伴老人,组织合法健康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七里河区西站街道办主任张俊莹说,我们每年都要定期定点组织社区志愿者上门陪老人聊天,而且街道在养老服务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
张俊莹说,西站街道辖区有人口4.5万,其中60岁以上老人7616人,占总人口16.9%。西站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以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目标,以武威路社区虚拟养老服务阵地建设为依托,借助社会组织引进专业化的服务。积极探索出了以“采取社区党支部统筹、社会组织支撑、社区志愿者参与的方式,推动社区各项服务长效化、规范化”为内容的“三社两化”工作模式。
街道虚拟养老院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左右,设有“夕阳乐”餐桌、日间照料室、爱心书屋、墨香书画室、心里咨询室、健身康复室、多功能舞蹈室等活动功能室,各功能室天天有活动,周周有主题,丰富老人精神生活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夕阳乐”餐桌现有10名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餐桌每天为40多位老人提供送配餐服务,今年共配送餐4783人次。加盟16家爱心餐厅,办理爱心敬老卡552张,让老年人真正享受到低价就餐的实惠;每两周为辖区A类、80名残困老人提供免费上门家政服务和心理咨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为辖区老人免费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养生、专题病讲座。金城律师事务所为老人免费提供法律援助,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社区积极整合辖区资源,共结成帮扶对子5个,为7616名老人收集排摸服务需求信息,1560名老人享受江子为民优惠服务,先后为老人提供家政、维修、法律、教育等服务120余次。让老人真切感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据西站街道相关负责人称,为了服务好空巢老人,社区在成立虚拟养老院夕阳乐餐桌的同时,还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从社区掌握的情况看,老人日常时间安排中,比重最大的是看电视,另外,独居老人对有人陪他们聊天的需求是最强烈的,其次是家政服务”。要解决老人购买保健品的现状,家人的沟通和陪伴很重要。子女们平时可以多打电话回家,关心一下老人身体,如有需要,可以为老人买一些正规的产品。老人得到了关心,也有了健康产品,自然就不会再购买了。
监管取证实在不容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保健食品销售的监管主体主要由食药局和工商局负责。食药局主要负责监管保健品的质量,是否存在假冒伪劣产品等;工商局主要负责对保健品公司的宣传、销售状况进行监管,“是否存在虚假宣传、鼓吹疗效;是否超范围经营,比如组织旅游就属于超范围经营”。两部门的执法人员在受访中都表示,由于很多保健品销售公司多是进行口头推销,比较隐蔽,在实际监管中,取证并不容易。
最近七里河区工商局经检大队办公室里,突然走进来一对耄耋老人:从随身带的袋子里掏出一个盒子,打开后问工作人员:工商同志,你帮我看看,这个保健品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买5盒要6000元,我们两口子一共花了12000元,给儿子媳妇晓得,心里过不去啊!该大队惠杰民队长一看这架势,就知道又一对老人上当受骗了。“老年人保健品市场对于工商部门来讲,取证是最大的难度,我们心里明明清楚老人上当受骗,但哪怕只有一个摄像证据,工商部门都能正常介入调查,新广告法实施以来对于仅凭虚假宣传就可重罚,但没有事实证据,执法部门很难介入调查,往往赶到现场查处,都已经是人去楼空”惠杰民队长称。
消协部门发出消费提示,教老年人几招远离保健品陷井的技巧:莫贪小便宜,拒绝小“恩惠”。不要贪图在街边、公园里陌生人派发的传单更不要留下家中电话号码,防止引狼入室,留下后患;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等。据警方称,在抓获的犯罪分子行骗心得日记中就赫然写着:只要老年人上公司参观或参加免费旅游等活动,其行骗就“成功”了一半。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公司的宣传和表面“实力”,据警方称,为了欺骗老年人,他们在这方面非常舍得投入:一是花钱做广告或印制精美宣传画册;二是一般都租用高档写字楼,伪装门面。
律师:维权一定要保留证据
对于受骗老人如何正当维权?甘肃合睿律师事务所阮磊律师告诉记者,其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还有各个地方的法律法规,都对消费者权益做出了详细、明确的规定。然而,当消费者上当受骗后,不管是走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途径,所耗费精力和财力都很大,尤其对身体不好的老人来说,维权的难度就更大了。他说,不少老年人消费群体在购买保健品时没有意识索要发票,也没有意识保留票据或合同,这样在维权时就很麻烦,因此阮磊律师提醒,广大消费者要保留好证据,如果发现被骗时,可以先拿发票或合同向对方索赔,如果赔偿未果可找消费者协会投诉或向法院起诉。如果发现对方涉嫌诈骗、伪造事实等行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走刑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