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售美食需"亮证"新政实施满月 兰州部分微信"私房菜"仍"裸奔"

2017-03-16 17:14 西部商报 尚也

自“饿了么”黑心作坊曝光以来,网络订餐平台的食品安全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10月1日,《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对网络食品交易平台法律责任进行了细化。《办法》明确,网络食品经营者应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者备案凭证,并在其经营活动主页面显著位置,公示其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则应尽到相应的审查义务,在30个工作日内向食药监部门备案。

那么,《办法》实行一个月后,各大餐饮外卖平台、网络私房菜馆的商家们做到“亮证公示”了吗?是否仍有“盲区”存在?西部商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外卖APP线上商家均“亮证”

昨日,记者登录百度外卖、美团外卖、饿了么等3家网络订餐平台发现,在商家信息专栏内,均已添加“查看商家营业资质”选项,点餐消费者可通过该选项考察商家资质。而美团外卖还开启了“举报商家作弊领红包”活动,鼓励消费者共同参与到监督网络订餐平台的行动中来。“《办法》实施后,我们平台也制定了《美团点评餐饮安全管理办法》,目前正在试行。”美团外卖相关工作人员这样对记者说道。

“我们申请上线时,都有工作人员对健康证件进行核查、对厨房环境进行检测,上门认证后才予以通过的,现在网络食品安全这么受重视,不少商家们为留住外卖客户,想尽办法从食品包装、口味、特色方面下功夫,大部分人应该不会弄虚作假吧。”港联大道一百度外卖商家告诉记者,近两年随着监管制度的逐渐完善,已有不少“浑水摸鱼”的商家被逐渐淘汰,能坚持至今的商家均有一定的口碑及固定的顾客群体。“我觉得,大家做食品生意主要讲良心,对别人的健康不负责任,自己的生意也好不到哪里去吧?但制度只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可能难免还有一些人在‘搞破坏’,可我想绝大多数商家是正规的。”美团外卖商家何乃杨这样认为。

  -部分微信“私房菜”仍无证经营

“我们本来就是自己爱好,在家做了随便卖一卖,小厨小灶的,也都是熟人介绍熟人,应该不需要办执照、许可证之类的吧。”一位在微信圈经营麻辣小龙虾的店主向记者透露,平时的生意主要是由身边喜欢吃小龙虾的朋友们维持,购买者也都知道是自家制作的食品,自微信经营至今已有8个多月,并没有顾客要求他们出示过任何证件。

记者了解到,如今自制的麻辣小龙虾、蛋糕甜点等“私房美食”在微信朋友圈内备受欢迎,但大部分经营者都缺乏相应的食品生产、销售等相关资质和监管,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普遍存在。而记者通过微信与多位自制食品经营户取得联系后发现,这些经营者多以自己厨房作为“后厨”,并没有相关的线下实体店,更没有办理过任何相关的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等。虽然经营者纷纷自称食品安全、卫生均可保证,但一旦出现问题,这些经营者注销微信号,就彻底消失在茫茫的“网海”中。

据《办法》的第四十六条规定,自2016年10月1日起,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可以参照《办法》执行。这也就是说,微信私房食品作坊,将正式纳入食药部门监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