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里不带钱”吃行购娱不耽误 兰州六成市民接受“无现金”生活
在大多数人的传统观念里,只要出门消费便离不开现金。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支付改变生活”似乎不再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尤其是随着信用卡、手机钱包、微信钱包、支付宝、闪付、翼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无现金”支付这一新型消费方式。近日,兰州晨报记者就“无现金”支付的接受程度进行了调查。采访中,近六成市民表示,“无现金”支付改变了自己的消费习惯,纸质现金已不再是生活必需品。
现象
现金不再是年轻人的生活必需品
如果兜里没带一分钱,你还敢出门吗?如果你询问的是一个年轻人,得到的回答一定是:“敢。”近日,兰州晨报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支付宝、微信钱包等支付方式的不断更新,“无现金”支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所接受。尤其对于年轻群体来说,“无现金”支付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出门坐公交车可以刷卡,打车可以手机支付。超市购物、饭店吃饭可用支付宝,看电影可提前在手机上购票选座。只要手机在,我基本不去银行取钱。” 25岁的陈超在市区一家公司做销售,在他看来,现金早已不再是他生活的必需品。
同样,90后大学生满静也表示,她已经很久没有使用现金消费了。“能转账我都不使用现金,没有数钱的麻烦,还不用担心现金带多了被偷,既方便又安全。”
记者留意到,市民的普遍需求也让“无现金”支付成了商家们追逐的焦点。记者走访发现,许多超市、饭店基本都开通了移动支付服务,一餐饮店的老板表示:“现在大部分消费者进门就会先问可不可以手机支付,不开通会错过很多生意。”
记者体验
不带钱照样可以过一天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移动支付方式的增多,“无现金”支付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大多数年轻人都时髦地将其称为“拇指生存模式”。为此,记者体验了下这一生活方式。
3月18日,“拇指生存”从清晨开始,记者碰到的第一个考验是早餐。记者来到小区附近的一家牛肉面馆,要了一碗牛肉面。“可以手机支付吗?”听到记者的问题,老板笑着说:“可以,支付宝、微信都行。”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记者掏出手机通过扫码完成了本次支付。
吃过早餐,记者又在路边拦下一辆出租车,在被告知没有带钱后,司机张师傅表示:“你可以用微信或者支付宝给我付车费。”张师傅告诉记者,年前公司就做出了规定,要求所有车上都能实现微信支付。
当天中午,记者又来到张掖路步行街。记者留意到,在显著位置贴着二维码、提供手机支付的商家不在少数。在一家小吃店,服务员更是主动介绍可手机支付。“二维码在墙上贴着,您扫一下就能付款。”该服务员告诉记者,用手机支付不仅避免了没有零钱的尴尬,还省了不少收钱和盘点的时间。
最后,记者经过核算发现,整整一天的体验,涉及到吃、行、购、娱等大大小小的开支共有七八次,但一分钱现金也没使用,而生活却一如往常,甚至比以往更加便捷。
调查
支付安全成消费者最大担忧
毫无疑问,“无现金”支付的确为市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人们在享受“无现金”支付带来的舒适与便捷的同时,也不得不为随之而来的风险深感忧虑。
据记者了解,出于安全考虑,仍有不少人倾向于传统的现金支付。
“儿子教过我如何使用微信支付,但我从来没用过。”“60后”市民郭琼告诉记者,扫码支付对中老年人来说还比较复杂,很担心钱财不安全。同样,在银行工作的李蕾也表示,对于将银行卡和全部个人信息绑定在手机上,她觉得很不安全。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无现金”支付方式的越来越多,不法分子通过盗取账号及木马劫持等手段骗取钱财的事件也频频发生。根据奥美与知名调研机构益普索发布的“中国无现金移动生活”报告显示,“安全”是阻碍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最大顾虑。在没有使用过移动支付的人中,23%的高学历人群(本科及以上)认为安全是他们不使用移动支付的原因。
专家
“无现金”是发展趋势但现金仍不可取代
从“不带现金寸步难行”到“只带手机‘走遍天下’”,如今,进入移动支付时代的我们,拿一部手机就可以上街买买买,直接和现金、银行卡说拜拜。“无现金”支付巨大的市场前景,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移动支付取代现金和银行卡的错觉。对此,相关业内人士表示,“无现金”不等于没有现金,“无现金”支付是大势所趋,但现金消费仍不可取代。
“‘无现金’支付并不是指交易过程中完全没有现金,而是指以电子支付为主的经济模式,实际上它的普及率远比消费者想象的要低得多。”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高云虹表示,“无现金”消费的迅速发展,并不是消灭现金,而是将无现金作为主流的支付方式。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支付机构人士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移动支付的确为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存在覆盖不到位、风险性高等问题。另外,电子货币普遍依赖各种智能设备,这也就造成特殊人群可能无法使用,如老人不会用,残障人士不好用等情况。所以,在他看来,“‘无现金’支付能普及到什么程度很难说,在此之前,现金支付仍将是市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