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商务大道前行 增强市场主体的开放能力
信息兰州网消息 加快构建高标准大通道、高水平大平台,大幅度改善开放发展条件。整合内外贸商务资源,提升开放综合竞争力,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市场主体的开放能力,成为甘肃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保障。
口岸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2013年兰州中川机场国际航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结束了全国唯一一个省会城市没有口岸的历史。此后,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获批建设并封关运营,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日益完善。敦煌空运口岸获批临时对外开放,成为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重要窗口。2016年,兰州铁路口岸获准对外开放,成为全省历史上第一个铁路口岸。全省获批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建设进口冰鲜水产品及水果指定口岸,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建设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在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建设进境木材监管区,嘉峪关航空口岸列入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建成中国(甘肃)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省已开通24条国际和地区航线,2017年出入境人员16.2万人次;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45.4亿元人民币。兰州、天水、武威三大国际陆港和兰州、敦煌、嘉峪关三大国际空港开始建设,航空口岸、铁路口岸、指定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口岸对外开放平台渐成体系。
40年甘肃口岸成为对外开放的门户
作为内陆省份,甘肃不沿海、不沿江,口岸平台相对少。2013年兰州中川机场国际航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结束了全国唯一一个省会城市没有口岸的历史,也成为全国穆斯林朝觐出入境四大口岸之一。2017年建成中国(甘肃)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目前兰州中川机场已飞行航班1076架次。完成运输起降10.26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28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09万吨,较2016年同期分别增长13.86%、17.61%和2.44%。
2015年,敦煌空运口岸获批临时对外开放,成为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重要窗口。2017年,敦煌至香港旅游包机执飞26个架次,共计出入境3754人次。2018年4月,敦煌空运口岸国际联检大厅改造及口岸联检大楼顺利完工。
2016年,兰州铁路口岸获准对外开放,成为全省历史上第一个铁路口岸,成为全省通关手续最便捷、作业流程最简化、通关成本最节约、通关效率最高速的关检合作示范平台,为“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提供了平台支撑。嘉峪关航空口岸列入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马鬃山口岸恢复通关纳入中蒙边界口岸会晤内容。天水铁路口岸、武威铁路口岸正在规划建设中。口岸功能日益完善,全省获批建设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进口冰鲜水产品及水果指定口岸,在兰州铁路口岸建设粮食进境口岸。
2017年,甘肃省政府研究制订关于加快口岸经济发展的意见,口岸发展对全省外贸和国际物流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国际物流大通道呈现新亮点。甘肃省政府与渝桂黔三省市(区)签订了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框架协议,加强与三省市(区)及省内相关部门协作联动,积极推进通道物流、贸易通关工作。2017年9月29日成功首发兰渝、陇桂铁海联运货运班列,11月20日,组织开行农产品冷链测试班列。至2017年底,经中国铁路兰州局发往南宁局、成都局、昆明局的煤炭、石油、焦炭、钢铁、粮食、化肥农药、化工品等货物累计74027车、424.2万吨。张掖市开行了全省首列原产地农产品南向通道国际货运专列,通过广西凭祥口岸抵达越南。在促进南向通道常态化运营的同时,加大“兰州号”、“天马号”中欧、中亚、南亚国际货运班列开行密度并实现常态化,白银市也开行了至阿拉木图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开通了兰州—达卡、兰州—迪拜出口、澳大利亚—兰州进口国际货运包机。2017年,全省中欧、中亚、南亚国际货运班列共发运305列、1.34万车,累计货运34.5万吨,货值10.4亿美元。物流大通道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优势逐渐显现。
40年来甘肃贸易遍布世界各地
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推进外贸经营权放开,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借助外力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目前,甘肃省已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贸易往来,全省具有外贸经营资格的企业超过4千多家,一批批民营企业成为开放型经济的主力军,国有经济转型发展,形成了混合经济体、在股份制、供给侧改革中历练成长。
40年的对外贸易不断扩大,甘肃省进口贸易从1978年个位数,实现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自1976年开始对港澳地区自营出口部分土特产、粮油、畜产、医药等初级产品外,大部分外贸商品以收购调拨为主。1978年,全省出口只有5941万元人民币,到2017年出口额达到123.7亿元,增长207.2倍,已形成特色优势农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资源型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一批自主品牌脱颖而出。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成为拉动经济新增长的新亮点。
40年里甘肃贸促交流活动日益频繁
贸易促进是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年来,甘肃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加强与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境外商协会及兄弟省市贸促会之间的联系,积极开展贸易促进活动,介绍特色优势产业,推介招商引资项目,宣传甘肃“一带一路”建设成就。截至目前,甘肃与55个境外商协会建立了合作机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协会组织的联络交流渠道不断完善。
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扩大向西开放,近两年,甘肃省在白俄罗斯、伊朗、新疆霍尔果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阿塞拜疆、俄罗斯、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继设立了12个驻外商务代表处,辐射中亚、西亚、中东欧、东南亚、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了向西开放支点多点分布的格局。
近五年,甘肃省贸促会邀请韩国、奥地利、印度、澳大利亚、匈牙利、马来西亚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44个代表团来访,组织企业出访南亚、中亚、西亚、东欧、非洲,参加境外展会59次,出访团组60多批次。同时,及时开展原产地出证认证、法律风险防范、经贸摩擦应对、检验检疫、进出口报关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商事法律服务工作,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促进全省国际贸易做出了积极贡献。
40年间甘肃内外贸相互融合发展
内外贸融合发展是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近年来,按照“统筹规划、政策引导、部门联动、龙头带动、内外融合”原则,甘肃省商务厅会同省农牧厅等部门,大力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加强品种选育、基地建设、质量管控和品牌培育,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
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重点支持兰州、武威、酒泉、张掖等地高原夏菜、蔬菜花卉种子、农作物种子、葡萄酒,以及庆阳、平凉、天水、陇南、临夏、定西等地优质林果、果汁饮料、清真食品、中药材产业等,创建国家级食品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引导兰州高原夏菜、定西马铃薯、张掖玉米制种、临夏民族特色产品等大型商品交易市场,与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联动发展,实现信息共享,强化大市场的外贸功能,延伸龙头企业产业链条,推动“基地+加工+物流+标准+品牌+市场”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推进形成以集成电路、石油化工装备、镍钴新材料、高性能电池材料、稀土新材料、石墨电极、轴承、数控机床等为重点的出口产业集群。鼓励外贸企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国际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开展国际认可的产品检测和认证,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鼓励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2017年以来,甘肃省商务厅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的意见》,着力优化商贸物流发展布局,构建立体商贸物流通道,促进农工商结合、物商融合、商商联合发展,努力构建内外贸融合的大流通、大市场、大服务的发展格局。
40年中甘肃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重要载体。根据国家部署,深入落实贸易便利化改革。全省作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第三批试点省份,首先进行货物申报试点。甘肃省商务厅牵头成立中国(甘肃)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有序推进建设工作。2017年8月16日正式上线运行,成功实现首单货物申报、企业资质申报和原产地证申报。
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外贸公共信息平台和外贸综合服务孵化培育平台,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一体化、专业化、集成式综合服务。支持创新型、创业型和劳动密集型中小外贸企业走“专、精、特、新”或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增强发展后劲。加强主体队伍建设,着力扶持和培育30家左右产业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50家具有竞争力和自主品牌的成长性出口企业,100家以上有市场开拓能力和进出口实绩的外贸新企业,推动形成外贸转型升级发展新格局。
以推动跨境电商基础设施以及相关信息化系统开发建设为中心,重点推进打造了兰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兰州海关地方数据分节点、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网购保税场地和兰州铁路口岸新区作业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等一系列跨境电商项目。
目前全省已建成两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其中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主要开展保税备货模式的业务,总建筑面积约567.8平方米,项目投资约1280.15万元;兰州铁路口岸新区作业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主要开展跨境直购模式的业务,总建筑面积约1494平方米,项目投资约7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