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藏在深闺人未识 而今跃入眼帘满目景——兰州七里河南部山区特色生态游正在兴起
袁家湾村举办的百合花观赏节广受欢迎
信息兰州网消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记者 肖兴吉 王忠德) “在兰州生活了二十几年,以前还真不知道七里河区有这么多、这么好的生态游景点。”今年夏季以来,大学毕业后在兰州工作生活了20余年的韩先生爱上了周末自驾游。在七里河南部山区的自驾游让他大开眼界,韩先生如数家珍地说:“石佛沟景区是离家门最近的原始森林;黄峪镇大尖山顶峰海拔2890米,是兰州市众山之巅,空气清新、林木葱茏,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纳凉名山;魏岭乡狗牙山花语小镇、西果园镇袁家湾村百合谷、水磨沟千亩桃园生态特色明显……”
在许多兰州人的概念中,七里河是文化宫到深沟桥一段。其实,七里河区总面积397平方公里,在四区之中面积最大,文化宫到深沟桥一段,只占其区域面积的14%,其余86%的范围内分布了南部山区的阿干、魏岭、西果园、黄峪等6个乡镇。近年来,七里河区把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作为旅游产业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充分挖掘南部山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景观、浓郁的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南部山区特色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建设。目前,包括韩先生在内,越来越多的兰州市民对七里河“南部山区”由陌生到熟知,在市民眼中七里河“南部山区”特色生态游由远而近,知名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市民前往体验。
百合美好主题让乡村旅游华丽起步
8月12日,星期天,记者走访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一到村口,就看到村大门上“袁家湾”三个醒目大字和“天下百合第一村”牌匾,进村途中,两旁青山,道路平坦,路旁竖起形状各异的石头,上面雕刻了“二十四节气”。进村后,小楼和院落高矮不一,错落有致,路旁的院落外墙变身文化墙,有文字有图画,宣扬着乡风文明、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三变”改革等内容。沿途数家农家院变身“农家乐”并打出了招牌,一派生机勃勃。
来到袁家湾村正在打造的景区百合谷入口——百合广场,工人们正在挥汗施工,戏台、卫生间等施工已近尾声。踏上通向百合谷的人行步道,两侧青山苍翠、山下连片花海,游客们结伴前行,不时停下来拍照。深入景区,在蒙古包、露营帐篷、沙滩、戏水池、滑滑梯、秋千等处游客笑声阵阵。
“有山、有田园,亲近自然,还能纳凉休闲,孩子们有游玩的设施,大人们能喝茶聊天打牌,景区内有餐饮部,也可以到景区外村里的农家乐吃饭。”在景区遇到正和朋友游玩的韩先生,闲聊起来。韩先生和牛先生等四个好朋友驱车带老婆孩子来到百合谷。他说,上午和孩子一起游玩看景,中午吃完农家饭后,孩子们由妈妈陪着玩沙子、滑滑梯、荡秋千,男人们可以喝茶打牌纳凉,比城里舒服多了!
很多人知道,七里河区的袁家湾村依托百合产业的迅速发展,已迈步走上小康路,素有“天下百合第一村”的美誉。如今,这里怎么又兴起了乡村游?
“我们村人均耕地只有1.16亩,为了持续增收,几乎户户在外乡租地种百合,持续发展受到各种制约。”袁家湾村支部书记高作旺踌躇满志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依托百合产业和有山、有花、有景等优势来发展旅游经济,我们的村民就可在家门口持续增收,转型旅游产业也正是袁家湾村今后的发展模式。
从2016年开始,袁家湾村党支部、村委会多次在全村召开会议,动员群众搞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依托百合产业、野生丁香资源及其他优质自然生态资源与夏季凉爽、坐拥兰州市庞大客户群等优越条件,开始规划打造集观光、体育运动、科普、餐饮、民宿、托养老、避暑、定制农场、禅意养身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据了解,袁家湾村还成立了甘肃袁家湾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经村“两委”会研究决定,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决定将村委会集体资金入股,村委会分两期共入股资金150万元。
同时,广泛宣传引导,发动村民积极入股,为袁家湾村旅游景区开发和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动力。
“在去年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建设百合广场。水电、道路、路灯、厕所、环卫设施等基础设施持续升级,还在景区新修建了百合亭、观景台、栈道和成排的木质客房和餐饮部。”高作旺信心十足地介绍,下一步将完善景区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升级景区管理服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袁家湾观光百合花、参观百合展览馆、体验百合农耕,推动袁家湾生态旅游稳步发展。
采访中记者获悉,为进一步打响袁家湾百合主题乡村游知名度,袁家湾“首届生态文明旅游文化节”将于8月17日隆重开幕,活动持续3天。届时,将举行大型文艺表演,别开生面的趣味游戏,依托百合优美寓意的七夕活动,凉爽的气候,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烤全羊、百合鸡、蒲公英、苦苦菜、百合系列别具特色的农家饭菜都是吸引游客的招牌。
桃林、花海、尖山一批生态游景点名响金城
8月10日,一场夜雨之后,八里镇的桃林郁郁葱葱,又大又红的八里镇水蜜桃挂满了枝头。水磨沟的桃农们沉浸在一派欢快和喜悦中。当日上午,七里河区农民丰收节之桃王赛在八里镇花寨子村泉旭桃苑举行。
在七里河区八里镇的崖头、二十里铺、花寨子、侯家峪等村的西平台地,有连片的约5000亩桃林郁郁葱葱,被称为“八里镇万亩桃园”、兰州城边的“世外桃源”。由于这里海拔高,气温低,成熟较晚,立秋后的20多天,八里镇蜜桃开始集中上市。“我家种植桃园5亩,年收入5万多。”正在田间劳作的二十里铺村村民田种虎告诉记者,八里镇的仙桃品种有白凤、京红、岗山白、华玉、莱山蜜、北京七号、暑红等,目前,正是白凤桃开始上市的时候。
“依托桃园的乡村生态休闲游已经成为我们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八里镇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区域内道路等基础设施、水利灌溉等建设大力实施,以及合作社等民间资本和村民积极投入建设农家乐、田园农庄,多重合力促进了“万亩桃园”乡村游产业链快速发展。目前,八里镇建有上规模上档次的农家乐(田园农庄)近30家,日接待游客数量可达6000余人。这位负责人对万亩桃园乡村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乐呵呵地说:“7月底举行的‘水磨沟桃苑中国象棋擂台赛’更是把八里镇桃园农家乐避暑纳凉品牌推向了全市、全省、全国。”
同在七里河区南部山区的魏岭乡绿化村,过去因兰州战役——狗牙山被人所知,如今,绿化村更因“花语小镇”而名响金城。记者日前走访花语小镇时,多次前来赏花摄影的市民李先生说:“花语小镇以花为元素给兰州市民打造了一个后花园,这里离城区近,踏青赏花,还可到大棚采摘草莓、黄瓜、西红柿等,体验亲自采摘的农家乐趣。”
“对绿化村而言,‘花语小镇’的建设是一个里程碑。从4月开始到10月,每到周末,狗牙山都会迎来大量游客。”魏岭乡党委书记金祥荣欣喜地用村民编的顺口溜——“4月可看郁金香,5月观赏鲁冰花,6月来看百合花,7月黄黄的油菜花,8月还能看油葵,9月、10月有菊花……”来描述“花语小镇”。
据介绍,近年来,魏岭乡重点围绕沈家岭村历史红色文化、七道梁自然风光、绿化村休闲农业等文旅开发项目,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山地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健康休闲旅游。目前,集红色文化旅游和绿色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已初步确立,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其中,狗牙山生态旅游基地已启动马嵬驿“兰州老家”项目,正在建设小吃街、作坊街等旅游休闲地。子项目花语小镇,计划占地2000亩,投资6.2亿。现已建成占地386亩的标准化苗木示范基地,包含各类观赏和经济实用价值并重的花卉树苗,建成服务区、农事体验区、花海游憩区。
金祥荣信心十足地说,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打造兰州战役旧址沈家岭战场保护利用项目、兰州老家、象狮山生态园等项目建设,将魏岭乡打造成一个能“春赏花、夏纳凉、秋登山、冬品果”的风情小镇。
位于七里河区黄峪镇辖区的大尖山是兰州市众山之巅,空气清新、林木葱茏。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自驾、徒步爱好者来到这里,亲密接触大自然,欣赏七里河美景。
早在7月14日上午,第七届兰州百合文化旅游节“百合之路”徒步大会在七里河区黄峪镇大尖山风景区启动,500多位徒步活动爱好者,以黄峪镇宋家沟为起点,最终到达海拔2800米的大尖山山顶。“一路欣赏着娇艳的百合花,感受着山间清爽的风,在曲折的山路上边走边领略大尖山的美丽风光。”徒步爱好者宋女士说,在大尖山上登顶望远,景色别有洞天,眼前的苍翠、远处的城市、天上的云海令人叹为观止。
“大尖山离城区只有20公里,驾车从西站到景区只需1.5小时。顶峰海拔2890米,每年夏季当市内气温高达32度时,在大尖山却只有24度,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纳凉名山。”黄峪镇有关负责人说,尖山村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村民至今依然保留着先人用石头盖房、筑墙的习惯。当地人对石头建筑情有独钟,各式各样的石头建筑随处可见。古朴沧桑的石头墙无不诉说着它厚重的历史,精美绝伦的石头四合院构成了尖山村浓墨重彩的底色。民俗村落内配套亲子植物手工制作体验园、陌上花开园、乡村记忆园、手工艺人传承园等系列民俗体验基地。据介绍,黄峪镇11个行政村,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盛夏,与城市气温相差10度左右,是避暑纳凉胜地。近几年,镇党委紧抓改革契机,多方筹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旅游项目,改善了道路设施和人畜饮水问题,鼓励全民创业,发展特色经济,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体会田园生活。
离市区最近的原始森林景区成“金山银山”
初秋,城区依然闷热。从阿干镇东侧沿山路向云顶山景区深入,车窗吹进习习凉风,两侧林木茂密,风景诱人。来到美丽乡村马场村,数百平米的广场靓丽时尚,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干干净净,两侧景观树和太阳能路灯站岗,一排排农家乐依托景区山势拔地而起,生机勃勃。
在马场村一排排农家乐中,一家名为庆云山庄的农家乐,门厅气派,临街透明窗墙,院内为二层四合院。这也是马场村第一家农家乐,从2009年开业已走过10年历程。“为了让群众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依托景区资源优势,各级党委、政府以扶贫攻坚的方式,帮助和引导群众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的新路子。”马场村党支部书记李玉峰正是农家乐老板,他响应政府号召,在自家宅基地把旧屋翻建为二层楼院,居住并兼营农家乐。据介绍,政府对马场村的扶贫规划引导,是在发展劳务经济、药材种植外,号召大家积极探索发展农家乐旅游经济,并配套了“启动农家乐每户投入20万元、可享受政府补贴10万元”的好政策,自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目前,李玉峰的庆云山庄已从最早的居住式二层小楼逐步扩建到二层四合院。近年新建的西、南两面二层更显宽敞明亮上档次,经营场所也由当时的170平米发展到500多平米,固定资产投入约80万元,累计接待游客10多万人。“现在村干部一年比一年忙,农家乐经营主要靠老伴,女人看见钱精神滴很,再苦再累也不抱怨。”李玉峰乐呵呵地告诉我们,他爱人厨艺也不错,每年农家乐运营的五六个月,再另外雇两三个人前后帮忙,节假日、周末有日结工资的大学生等当服务员。经营不用他操心,他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了村里的大小事务上。
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外,李玉峰从村主任到村支书,担任村干部已近20年,对村里的发展也深有感触和想法:刚起步时大多数村民持观望态度,全村只有李玉峰和另一家农户受益了10万元的好政策,也是开办最早的两家农家乐,慢慢大家都开窍了。劳务经济、蔬菜药材种植、旅游经济三驾马车中,旅游经济成为香饽饽。目前,全村建成开业的农家乐已经17家,准备今年再发展10家,把农家乐从半山腰发展到山顶。
“整体部署,科学规划,按照短、中、长期旅游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以云顶山风景区为主,集休闲纳凉、田园风光和净心礼佛的综合性景区,提供吃、住、行、游、娱一条龙旅游服务,马场村将成为阿干旅游圈中一颗灿烂的明珠。”阿干镇有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马场村所依托的云顶山属于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景区包括石佛沟、烂泥沟、铁冶沟。景区海拔2000至3000米左右,总面积6376公顷,其中林地面积约300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属北温带高山森林、草甸地貌,自然生态得天独厚,历史文化渊源流长,乡村农业独具特色,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自2014年以来,七里河区委、区政府为了保护、开发、利用这些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先后投资近2亿元,对景区道路进行了硬化,新建了景区景观大门及横贯石佛沟、烂泥沟、铁冶沟11.3公里的健身步道,有效改善了景区环境,提升了景区品位,成立了石佛沟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统筹推进景区开发建设工作。
“未来石佛沟景区既是兰州市民家门口的原始森林旅游胜地,也是带动山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景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未来的石佛沟旅游景区核心区域包括石佛沟、烂泥沟、铁冶沟三条沟谷,总体规划为“一佛(云顶千年大佛)、一轴(石佛沟景观水系轴)、三谷(藏经谷——石佛沟片区、藏贤谷——云顶山片区、藏幽谷——铁冶沟片区)、四园(石佛慈心园、石佛禅修园、石佛定园、石佛祈愿园)”,完成后将把石佛沟、烂泥沟、铁冶沟的森林风光及佛教、法显文化、禅修等人文景观以及农家乐休闲游融为一体。
打造南部山区连片特色生态游休闲区
七里河区地处兰州市中心区之一,南部为山,北边为河,连接城关、西固、安宁等其它近郊城区,总面积397平方公里,在四区之中面积最大。
七里河南部山区有石佛沟景区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有不少荒山秃岭和纵横沟壑。近年来,七里河区两山绿化指挥部全面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升级换挡,巩固城市生态屏障。据了解,区两山指挥部目前管护总面积99910亩。其中,原有林面积9009亩,经济林面积27059亩,近五年新增工程造林面积达63842亩,为一个个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把七里河南部山区装扮得越来越美。
“人们概念上的七里河是文化宫到深沟桥一段,其实这只占我们区域面积的14%,其余86%的范围内分布了阿干、魏岭、西果园、黄峪等6个乡镇。所以说到七里河游赏是可依山可傍水,可都市可乡野的全域概念。”七里河区委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几年,七里河区将紧紧围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文化名城建设,坚持文化与旅游、经济相互融合发展的理念,整合地方资源,挖掘文化资源,拉动社会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文化旅游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着力为建设经济实力强、城市建设美、人文环境好、文明程度高、共享幸福多的新七里河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据介绍,七里河区将打造特色生态旅游休闲区。把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作为旅游产业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充分挖掘南部山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景观、浓郁的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南部山区大景区建设,沿水磨沟重点开发石佛沟风景区、云顶山风景区、将军沟风景区和5000亩经济林,沿西果园沟重点开发水岔沟风景区,沿黄峪沟重点开发大尖山风景区,不断完善旅游产业功能,优化配置旅游要素,奋力开拓旅游市场,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山庄和农家乐,着力开发生态养生养老产业,打造具有七里河特色的旅游品牌。
具体目标为,着力提升发展层次,做优做特旅游产业。发展文化体验旅游、生态与乡村旅游、运动休闲度假旅游等系列产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便捷快速的旅游交通体系、明晰高效的信息服务系统,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着力推进重点景区配套设施和品牌建设。按照“一佛、一轴、三谷、四园”联片开发的思路,加快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深入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矿山文化、丝路文化、百合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重点发展工业遗产、历史文化、生态休闲游、红色文化体验游等旅游产品,将石佛沟风景区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尖山景区打造为国家户外登山健身基地。将兰州老街、兰州黄河楼、基地海洋世界等景区建成“全省一流、全国优秀”的旅游景区。建成兰州解放战役沈家岭遗址等红色旅游景区。建成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到202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超过900万人(次),年均增长10%,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