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推行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 公益设施有了守护者
文化广场健身的村民
信息兰州网消息 近年来,随着兰州新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深入推进和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公益性设施日益完善。但是,随着基础设施的增多,公益性设施由谁管理,由谁维护,却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记者日前从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获悉,自今年8月起,新区在47个行政村(不含7个拆迁村)推行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每个行政村将设立村级共管共享理事会、村级公益性设施管护基金和公益性岗位。这一举措既解决了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又使长期以来无人管护的村级公益性设施有了守护者。截至目前,新区共有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公益性岗位人员249名。未来,村级公益性设施管护工作将覆盖所有自然村。
47个行政村都设立了管护基金
“我们村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已经选举产生了村级共管共享理事会,理事会在村‘两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受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中川镇元山村支部书记赵文杰说,理事会主要负责村级公益性设施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制定管护制度;负责日常巡查,掌握村级公益性设施运行情况,排查安全隐患;组织村级公益性设施的常规性维修;提出公益性岗位设置意见,负责公益性岗位人员日常管理和考核等工作。
据了解,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更好地开展公益性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目前新区47个行政村都设立了管护基金,省、市、新区三级财政每年给每个行政村各投入1万元。新区农林水务局、经发局、民政和社保局、规划建设局、教文体局等行业部门在安排项目时统筹考虑安排不少于项目投资1%的管护经费。此外,新区还通过社会捐助、集体经济留成、“一事一议”等办法筹措管护资金。
同时,新区财政局将管护基金配套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实行专账管理,将资金拨付到园区管委会,园区管委会及时拨付到乡镇政府,严格资金使用管理,资金用于村级公益性设施维修材料费等支出。
公益性岗位帮助贫困户就业
“能在家门口上班真是太好了。”王俭是元山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村里的民主评议,他被聘为村级公益性设施管护员,和村里其他四人,一起负责本村公益性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我们5个人负责管护村组道路、村内小巷、给排水设施、塘坝沟渠、绿化带(围栏)、花池(园)、村级阵地、文化广场、乡村舞台、农家书屋、健身器械、街巷路灯、村内公厕、垃圾池(箱)、文化长廊、休闲凉亭、标识标牌等村级公益性设施,维护公共场所卫生。每个人都有自己重点负责的工作。”
王俭说他们每天进行一次日常巡查,每周对村内公益性设施维修管护不少于三次。如果发现问题,他们就立即处理,如果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将及时向村理事会汇报。“如今,村里的各类公益性设备日趋完善。以前,日常管护只能靠村委会成员兼顾,往往力不从心,路灯不亮、太阳能板丢失等情况经常发生。现在有了专职管护员,开展工作方便多了,管护工作也更加及时到位。”村支部书记赵文杰说。
据了解,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由新区财政局拨付到园区管委会,园区管委会及时拨付到乡镇政府,乡镇政府根据理事会考勤结果和村“两委”审定意见,通过“一卡通”账户发放到人。另外,新区还为管护员缴纳小额意外伤害保险,费用由新区财政列入预算解决,由新区财政局根据新区民政社保局核定的岗位名额拨付到园区管委会,园区管委会及时拨付到乡镇政府,由乡镇统一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