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红古区传统戏台演绎秦腔文化

2018-10-23 11:19 每日甘肃网

u=4129296938,1870548990&fm=173&app=25&f=JPEG

民间秦腔艺术团在公园开展演出

信息兰州网消息 连年来,红古区大力投入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区原有乡村戏台的基础上,翻修、新建文化戏台,实现全区34个村文化戏台全覆盖,为基层群众观看文化文艺节目、参与文体表演提供了平台。

历史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秦腔在红古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走进红古区海石广场,就会看到每天都有秦腔爱好者在广场公园里交流切磋技艺,并且有很多围观欣赏的群众,常年如一日,风雨无阻。

为进一步满足群众文化需要,发扬和传承秦腔艺术,2016年10月,红古区修建文化大戏台。大戏台位于红古区文化馆西侧,建设之初叫做文化馆周末大戏台,后改名为红古大戏台。

建成后的大戏台,成为红古群众欣赏秦腔艺术的重要窗口,至今已演出150余场。如今在多家视频网站上都能搜索到红古区文化馆大戏台的数十个秦腔剧目演出视频,这些视频大多都是由热心的红古戏迷们在现场观看时拍摄后上传的。

“红古大戏台的前身是红古区戏曲协会和老年大学戏曲班,戏曲班成立于2013年,当时举办培训班是为了对秦腔艺术爱好者进行辅导,让年轻的戏曲爱好者能有专业学习的机会,也是为了能把传统艺术传承下去。2016年,该区文化馆大戏台成立,戏曲培训班的老师们就成为主要的演出工作人员。随着演出增多,文化馆大戏台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并先后受邀赴永登县、青海省多地演出,2017年戏曲班扩大为2个班。”红古区文联副主席、戏曲协会主席、红古大戏台资深秦腔表演艺术家赵鹏安先生向记者介绍说。

年逾古稀的赵老师自1964年起从事秦腔艺术表演,积累了深厚的艺术表演功底,他深爱着秦腔艺术,并为之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曾在兰州市首届农民艺术节中获得了农民艺术家奖。“为了不断提升秦腔艺术表演水平,大戏台积极走出去和请进来,陕西咸阳爱心惠民艺术团与我们同台演出,今年还邀请了窦凤琴、张兰琴、夏天、关来强等省上秦腔名家来红古同台演出,对我们红古的秦腔演出起到了指导和提升的作用。”

建设文化大戏台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演出并且推陈出新,如何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又能以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是基层文化工作者当前需要攻克的难题和挑战。红古大戏台选择了迎难而上,每周演出一场而且剧目不重复,这是大戏台演职人员对戏曲演出工作的自我要求,也是对广大戏迷的承诺和付出。排戏更是一项辛苦又费时的工作,通常,为了做好下午场演出准备,演员老师们经常来不及吃午饭就要早早准备化妆,硬是凭借着对秦腔表演事业深深的热爱,文化馆大戏台的戏曲老师们把一台又一台叫好又叫座的秦腔经典剧目呈献到了戏迷眼前,丰富了红古市民的文化生活,为传统戏曲文化发展传承留住了根。

为了丰富大戏台演出内容,该区文化馆还组织编排了舞蹈、歌曲、器乐演奏等各类文艺节目穿插在戏曲演出剧目当中,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满足了群众对文化节目的需求。

除了每周固定的舞台演出,红古大戏台还会定期前往辖区各村、社区广泛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开展市民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展演,使文化馆大戏台成为流动的舞台,这对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与民共享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10月18日,在采访红古秦腔戏迷群众时,记者了解到,在红古大戏台的影响和带动下,红古区的秦腔戏迷们于2年前成立了秦腔表演自乐班,还成立了民间秦腔艺术团。“因为特别喜欢唱秦腔,我在红古大戏台戏曲培训班学习秦腔演唱,两年前我们这些秦腔爱好者和戏迷们成立了文艺秦腔团,这样我们就可以相互学习一起进步了,而且我们还定期在公园、广场开展表演,既是自娱自乐,也满足了戏迷们对舞台表演的愿望。当然,我们这些戏迷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红古大戏台的指导和帮助,为了表示感谢,去年,红古戏迷们为红古大戏台送去了一面题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锦旗。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演唱水平,希望能多一些机会参加秦腔艺术表演,也希望红古大戏台多育新人、多出新戏。”红古龙源文艺秦腔团团长谢海梅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