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兰州供电公司 40年铺就金城光明路

2018-12-10 13:57 国网兰州供电公司

信息兰州网消息    “1978年我13岁,家里买了第一台电视机,左邻右舍都羡慕地跑来看,但因为电压不稳、电量不足,电视机成了个摆放的物件。我那时常常想,要是电视机一开就亮,那日子该多美呀! ”在53岁的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员工马海福的脑海里,40年前“电”的概念,就是一台能连续播放的黑白电视机。而现在,他出生的地方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上海石村已变为上海石镇,昔日荒凉的西北小村成了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镇。

从黯淡到璀璨

 电网发展越来越智能

兰州市是甘肃省省会,位于祖国大陆的腹心地带。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金城郡,因此,兰州始有“金城”古称。

“改革开放初期,兰州城区面积小,供电范围不大,拉闸限电是常事,到了夜里,黑漆漆的一片;现在,想用电就用电,一到晚上,满城华灯璀璨,真是好看!” 59岁的兰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巡线工吴月明谈起改革开放40年兰州电网的变迁深有感触。

“四十年前的兰州供电公司,全年售电量不到5 000万千瓦时。而截至2017年底,兰州供电公司已服务客户94.38万户,售电量260.25亿千瓦时。”用电量的增长、缴费方式的变化,归根结底离不开越来越稳定可靠的供电系统。

从农村进城工作的魏军强是1976年出生的,他的人生离不开“改革”两个字。“小时候长在农村,从未见过电灯,1991年家里通了电,我就被电深深吸引了,对电充满了崇拜,立志要做一名电气工程师。”后来,魏军强考上了电力技校,在1998年进入兰州供电局送电处工作。据他回忆,当时兰州电网架构还比较薄弱,供电能力小,供电半径长。停电是家常便饭,因此蜡烛、手电筒都是生活必需品。那时天一黑,兰州市只有几条主街有昏暗的路灯照明,夜深后整个城市一一片黑暗,魏军强也不敢出门。

目前,兰州电网经过多年的建设与改造,基本实现330千伏变电站“主城区外多布点、各县区域全覆盖”,110千伏变电站“双电源、双主变”配置,10千伏配电网“手拉手”供电,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兰州电网已初步建成“结构合理、网架坚强、运行灵活、技术领先”的新型智能电网。

兰州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发展策划部主任纪青春表示:“从最初的6.6千伏小环网,到今天高、中、低压结构清晰、运行可靠的智能电网。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兰州电网调度系统也由最初的一图、一电话、一调度员的盲调形式变成了今日拥有变电站可视化监控系统、智能电网调度系统及110千伏电网光纤全覆盖,并建立了集地区调度、地区监控、配网调控三位于一体的‘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

“上个世纪的农村用电基本是照明,一旦停电,老百姓习惯性认为是供电局在检修,平常磨面都要跑到几十公里,更别提用电来干活了!”马海福介绍。进入21世纪,随着“户户通电”工程的落实,农村电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马师傅的家里添了各类家用电器,曾经遥不可及的用电梦想全都成了现实。

尤其是2016年以来,兰州供电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电网公司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两年攻坚战”,大力开展贫困村动力电覆盖工程,确定了永靖、永登、榆中3个县区的197个贫困自然村,284个自然村,共计投资9 624.81万元,通过精准扶贫动力电覆盖工程解决三相电使用问题。

如今,动力电已覆盖兰州地区贫困村的千家万户,村民纷纷添置了空调、洗衣机、电视、电磁炉、电脑等,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另外,电网改造升级有效促进了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加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为贫困村拓宽了致富路。

“这电好用得很!我们加工的土种羊肉肉质鲜嫩,很多超市、食堂都很喜欢我们的羊肉,通常是主动打电话订购,一点都不愁卖。”苛岱村村民张根喜看着仓库里成箱包装的真空羊肉高兴地说。

“现在,这轰隆隆的机器一转啊,磨出的土豆粉成了致富的‘金豆豆’,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说起脱贫带来的新变化,苛岱村村民刘大宝竖起了大拇指。

在接下来的3年里,兰州公司将继续推进农网升级改造,不断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为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生产、农村现代物流等产业提供坚强电力保障,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仅让金城越来越亮丽,也让人民的生活越来越亮堂!”兰州供电公司退休职工吴棕树深情地说。

从“老三样”到“新三样”

电网运维越来越先进

“铁塔多处于山大沟深的地方,由于当时多是搓板路,道路坑坑洼洼,且山中无路,只能徒步巡视,我们在月初开始巡视,每人每天巡视输电线路不少于5公里,夜晚,我们借住老乡家,并将自带的干粮交给老乡,请老乡做一顿热乎饭,休息一晚,第二天起来继续巡线,直到月末,才返回工区。”马海福回想起1983年刚参加工作时的场景说道。

说起输电线路运维工作,马海福不禁摸摸手上的老茧。那时的电网设备陈旧,运维人员拿着“干粮水壶、铁锹、望远镜”就走遍了兰州电网的各个角落。“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收破烂儿的,仔细一看是干线路检修的。”当时开展线路运维工作,工作人员需要在前一天中午出发,在当地住一晚,第二天才能开始检修。车辆也只有卡车和工程车两种,特别是到冬天,开展抢修工作,工作人员先要拿热水浇车,才能启动车辆,耗时耗力,工作效率不高。

如今,随着兰州市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高速公路发展迅猛,各类投资企业纷纷建立,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电网运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持巡线终端PDA、无人机、可视化三维立体巡检平台”进入线路员工视野。“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打开视频,利用已安装的视频监控设备,几分钟就能把线路和周围情况从头到尾扫描一遍,设备上如果有缺陷,数据库就会自动对比识别出来,这比人力巡线的效率可就高多了,省时又省力。”兰州供电公司输电检修班班长杨康介绍了他的日常工作。

目前,兰州供电公司输电检修班建立以视频巡视为主,无人机巡线为辅,人员现场查线为补充的新型运维模式。从“老三样”到“新三样”,人均巡线公里由30公里增长到50多公里。此外,他们还不断研发、应用“激光炮”等新型工器具,避免或减少停电,保证电网平稳运行,提高供电服务质量。

 从重污染到“兰州蓝”

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在建设中,兰州市因重工业发展而污染严重,造成电网污闪现象频发。走进兰州市西固区,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锈臭味。

“一出办公楼或家属院,地上铺满了灰色颗粒。当时我们连白衬衫都不敢穿。”谈起兰州市污染,魏军强印象深刻。

“兰州的麻雀怎么是黑的呀!”早上起来,魏军强的母亲问儿子。

“因为当时污闪现象频发,需要登塔清扫瓷质绝缘子上的灰尘,在工作时,我们都是穿旧衣服,新工装舍不得穿。”马海福说道。

1986年3月16日,当时下着雨夹雪,气温降低,瓷质绝缘子出现冰凌现象,加上污染严重,导致发生停电事件。事件发生后,当时兰州供电公司送电工区迅速组织,快速赶往现场抢修,由于当时工器具简易,仅能依靠人工登塔、登杆对灰尘进行清扫。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一干就是几小时,工作人员的手脚都冻烂了。

“听说兰州污染很严重,我感觉没有。”2006年,刚入司宁夏固原小伙徐向军说着刚来兰州市的感受。

为了助力兰州市的绿色发展,兰州供电公司积极配合当地政府,认真落实“蓝天工程”计划,围绕电动汽车、清洁供暖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的清洁能源替代战略,助力“兰州蓝”工程建设,大力实施电动汽车充电站、空气源热泵、电锅炉、电采暖等电能替代项目,推动智能业务有序发展,让金城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新。2016年兰州供电公司完成电能替代23.8亿千瓦时,2017年完成26.48亿千瓦时,累计替代标准煤约45万吨。

“改革开放以来,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产物之一,已走进千家万户。自2010年3月开工建设甘肃首座电动汽车充电站——段家滩充电站以来,便捷的充电设施为兰州约6 300辆电动汽车提供着服务。”兰州供电公司副总经济师兼营销部主任周海军说。

为了向全市电动汽车提供快捷、方便的充电服务,兰州供电公司积极投资建设并已成熟运营中型充电站1座及覆盖兰州市三县六区的15个充电点,全部24小时面向社会开放,提供充电服务3万余次,充电量58.27万千瓦时。

如今对电力用户而言,电就像空气,你用或者不用,它始终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