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开辟新路养老机构百花齐放

2018-12-11 11:08 兰州晚报

25681544461154420

康乐医院里老人们做手指操

50931544461154436

孝慈苑养老服务中心里老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89991544461154451

60441544461154451

信息兰州网消息   “爷爷、奶奶,早上好!该吃早饭了,今天的早饭是馒头、胡萝卜、菠菜还有小米粥。”每天上午7时,城关区康乐医院(老年公寓)的护工唐致芳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大早她就为老人们送来早饭。“谢谢小唐,难得你每天都这么准时。”吴爷爷说起目前的生活不住称赞,“这里既解决了我们养老的问题,又解决了我们康复护理的问题,住在这里都不想走了。”家庭式的居住环境、完备的医疗服务,这便是“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养老事业的稳步发展,兰州的养老机构从“屈指可数”到“百花齐放”,从最初的“公办独大”到如今的多元化发展,从最初的单纯养老到如今的医养结合,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如今的“一床难求”……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养老机构的发展变化,让老人们拥有了幸福的晚年生活,也见证了兰州日新月异的发展。

过去

养老以家庭为主养老机构屈指可数

80多岁的张奶奶和老伴已经在孝慈苑养老服务中心住了2年,虽然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回忆起曾经的养老方式她侃侃而谈:“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老人们在家由子女养老送终,这也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我家兄弟姐妹四人,父母年龄大了是我们四家轮流照顾,直到他们离世。”

据了解,我国养老机构先从公办开始,主要由政府提供资金,面向孤寡老人免费或只收取少量的费用。从1956年出台“五保”供养制度,到1958年兴建养老院,缺乏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者,开始有了依靠。改革开放初期,兰州市基本没有像现在这样正规的养老院,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了公办的敬老院收养的都是五保老人。“只有孤寡老人才被政府安排去住敬老院,有儿有女的没谁去住,把老人送去敬老院在当时是件很丢人的事。”张奶奶回忆道。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随着民政部等部委相继制定出台一系列加强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兰州市养老产业开始发展,敬老院适应养老需求收养社会老人,人们的养老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

记者从兰州市民政局了解到,兰州市从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人们的养老观念开始发生变化,虽然兴建了一些养老机构,但是发展缓慢,经营状况也不乐观,养老机构的发展和面临的养老现状很不匹配。面对日益严重的养老问题,促进养老机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吸引社会资源是养老院产业化的必然趋势。上世纪90年代末,兰州市开始探索实行“社会福利社会化”,大力推广“国家办、单位集体办、企业办、个人办”养老机构。

新世纪

养老机构增多养老观念转变

为适应社会老龄化发展趋势,为全市老年人提供一个专业化的集中养老示范场所,2001年,兰州市政府投资兴建的兰州市老年公寓正式开业,内设餐厅、棋牌室、娱乐室、康体中心等,有标准间50间,房内有全套家具、被褥、有线电视、电话,卫生间全天热水供应;2005年,十一届省政协委员、省老年福利服务协会会长、甘肃小山自立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兰州小山至善老年公寓院长徐小山,投资1.3亿元建设了兰州市大砂坪“小山至善”老年公寓,公寓集疗养、康复、休闲、娱乐、餐饮、现代化设施于一体。

“十一五”期间,兰州市养老市场开始高速发展,养老机构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入院人数上规模、设施齐全上档次、规范管理上水平的越来越多。在知道兰州市的养老机构越来越多、条件也越来越好后,2009年,已经年过古稀的张奶奶和老伴琢磨起来。“住养老院既不给儿女添麻烦,又有专业人员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还能身心愉悦地跟老伙伴们一起娱乐相处。”张奶奶坦言,“当时觉得民办的不放心,一心想去公办的,可是公办的一床难求,根本住不进去。”只能打消去养老院的念头。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市政府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医养结合、文化养生、健康养老等一系列养老服务业。与此同时,新建、改扩建市社会福利院“三无”老人生活住宿区,安宁区综合福利服务中心,皋兰县综合福利院,皋兰县老年护理院等公办养老福利机构;启动建设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城关区综合福利中心等重大养老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资金近3亿元,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安宁美好家园孝慈苑养老服务中心、榆中新阳光老年公寓、七里河伊光老年公寓、白塔山老年公寓等社会办养老机构。

新时代

医养结合服务更专业更细致

“来,叔叔阿姨们挺胸抬头走起来。”位于安宁区的孝慈苑养老服务中心的活动室里,十来名老年人手持绸扇跟着老师走着“模特步”;另一边,几位老年人围坐在一起,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用彩色盘锻炼着反应能力。孝慈苑养老服务中心是张奶奶和老伴精挑细选的养老机构,“现在,养老机构越来越多,可选择的余地也大,一定要选一个好的。”该中心是安宁区首家“公建民营医养结合”养老项目,通过搭建区级医院与孝慈苑的合作,在公寓楼东楼一、二楼约800平方米区域成立孝慈苑医疗服务站,并与周边三甲医院形成合作,让老人享受“小病不出院、大病直通车”的医养结合便利服务,为老人健康筑起一面“防火墙”。老人们对这里的生活十分满意,“房间里有电视,还带卫生间,洗澡有热水,洗衣有洗衣机,床头有呼叫器,一按铃就有护工来查看,每天都有血压、血糖监测,专人搭配一日三餐……还有丰富多彩的老年活动,比如唱歌、书法等等,日子过得很舒服,儿女也没有后顾之忧。”张奶奶说。

城关区政府主办的康乐医院(老年公寓)曾是隶属于城关区的一所二级专科医院,如今却将医、养有效结合,发挥自己对老年病、慢性病的诊治护理的优势,再结合家庭养老的理念、设施、服务,让在这里的患者及托养老人的慢性病得到连续性的诊治、护理及持续性照料。“不同于一般的养老院,在这里老人不仅可以得到生活上的照顾,而且不出门就可以享受三甲医院的服务。”康乐医院康复医师刘鹏介绍。康乐医院副院长马文忠说:“医院对‘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探索,即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非常契合老年人的需要。”

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兰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70.2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1.59%。2016年,《兰州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兰州市将发挥现有医疗资源优势,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加快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有机融合发展。坚持以“居家养老健康教育宣传指导为主、社区养老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为辅、机构养老医疗诊治康复为补充”的基本医养结合模式,通过3至5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基本满足我市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网络体系。目前,兰州市有养老机构28家,其中公办7家、民办17家、医养结合机构4家,床位总数5776张,其中医养结合床位1600张。“居家健康养老为主、社区健康养老为辅、机构健康养老为补充”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初见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