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水泥台上打乒球 今朝出门就有健身处
现如今,市民打乒乓球的场地设施已经很好了。
在绿茵茵的足球场上驰骋
全民健身热情高涨
信息兰州网消息 上世纪70年代末,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体育也不例外。由于场地、器材等软硬件匮乏,即便是举办体育赛事,也不过都是些便于操作、对器材和场地要求不高的跑跳项目。进入80年代,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曾经只求温饱的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了体育锻炼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健身意识和需求日益增强。在这种需求下,1995年《全民健身纲要》出台实施。此后,城乡的体育器械数量逐渐增加,锻炼场地不断改善,健身渠道和方式也越来越多,普通民众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热情也不断地加大。进入21世纪,随着群众体育建设不断加强,民众参与健身的人数迅猛增长。2011年,兰州成功打造国际马拉松赛,将全民健身推向了新高潮。
犹记得:水泥台子当球桌书包围起充球门
在清脆的起床铃声中,田刚开始了崭新的一天。简单洗漱完毕,精神抖擞地走出家门直奔兰州市体育公园。“四十年来,人民群众通过健身,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与精彩。”从小就热爱体育运动、至今还隔三差五地约上球友去活动一下腿脚的田刚感慨地说。“我现在一周中多半时间早上都会到这里来打乒乓球。”田刚说。
今年54岁的田刚无论从笔直的腰板还是精神头看起来都不像是一个已经年过半百之人。对此,田刚笑称:“这都是我长期坚持运动的结果。”
出生于60年代的田刚,提起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民众体育锻炼方式的变迁,马上打开了话匣子:“记得从小就喜欢球类运动,那时候哪有啥球场啊,只要跑得开,马路、学校的土操场,都是我们的球场。不像现在,踢球有专业的球场,登山有步道,健身路径随处可见,这一切都得益于改革开放。”田刚感叹。
田刚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打乒乓球和踢足球的情景,“当时学校哪里有啥球桌,为了让同学们能打球,学校在教室后面的一块空地上用砖块水泥砌了一个台子,中间摆上几块土块充当网子。全班二三十名学生排着队一对一对地轮着上场,因为只有一副球拍,一节课下来,每个人也轮不上几次,即便是这样,大家还是很开心。踢足球也一样,记得那时足球是个稀罕物,有篮球又没有篮球架,于是就拿篮球当足球踢。课间或者放学后,随便找块空地,把书包往一起一堆就是球门。因为场地不平整,磕破膝盖、蹭破手肘就成为了常事。那时候的我们哪能想到,现如今出了家门口就有健身场地,羽毛球场、乒乓球桌、足球场任你选择;跑步、打球、登山随你挑选啊。”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70年代,有组织的群众健身除了广播体操,就剩下同样无需特殊场地、设备器械和事先技术训练,便于各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的人都可以参加的诸如“环城跑”、“迎新跑”等主题的越野跑了。因为越野跑规模大、参与众、开支低、易操作,所以此类活动一般在年头岁尾举行。1972年,地处大西北一隅的兰州选择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举办了首届环城跑,深受群众喜爱,参与人数更是逐年增加。
“一年一度的环城赛是我市的传统项目,最开始举办是在大年初一。我小的时候家在白银路,记得那时候家人正一起包饺子,结果听有人喊‘环城赛的来啦!’全部都往外跑去看比赛。后来到体育局工作后不久,环城赛的举办时间就提到了春节前,再后来又提前到了元旦,名字也改成了‘迎春跑’。”说这话的是现任兰州市体育总会秘书长董学军。上世纪80年代中期,董学军到市体育局群体处工作,历任该处副处长、处长,2010年起任市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
现如今:各种项目掀起全民健身热潮
时代在进步,改革开放步伐也在不断加大。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群众体育组织、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专业体育场馆锻炼身体。从水泥台子充当乒乓球桌、土场子上拿篮球当足球踢,到进体育馆在专业乒乓球桌打球,在蓝天白云下的绿荫场上自由驰骋,老百姓参与体育锻炼一路走来的记忆,就是一部记录着改革开放40年历程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由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形式单一到内容日渐丰富,承载了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新世纪几代人的情感和回忆。
“以前的人们见面打招呼不管早晚都是‘吃了吗?’,现在的人见面打招呼说‘锻炼走!’别看就这么几个字的变化,里面的内容可丰富着呢!”赵大爷是老兰州人,家住小西湖的他谈到40年来的群众体育发展,深有感触。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最怕吃不饱,所以人们见面最关心的是吃了没。那时候的人对于运动锻炼还没有自觉意识,很多时候都是被动锻炼,比如学生课间做广播体操,工厂的工人工间也被要求做。后来,生活越来越好,主动加入锻炼的人慢慢多了起来。我现在都还记得,2008年11月,兰州市在七里河百合公园举办全民健身优秀项目展演活动,上千人参加了当天的表演。我和老伴在现场观看时心情很激动,还报名参加了群众项目的比赛。”赵大爷说。
1995年《全民健身纲要》出台实施,10年中,我国群众体育越来越走进大众生活。董学军表示:“《全民健身纲要》的出台,是群众健身的有力推手,兰州市第二年就成立了全民健身委员会,由市领导亲自领衔。之后我市的晨晚练点也有了相对正规的组织,并开始配备健身路径。再后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识和健身需求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运动健身的人群中。”
“近20年来,老百姓从最初的被动锻炼,到如今的全民健身,加上运动项目的多样化,使得体育的社会功能日益凸显,全民健身的脚步已经无法阻挡。”董学军说。
条件好:出门就有健身场随处可见健身者
进入21世纪,全民健身活动中,老百姓更加注重健身带给自己的快乐。而此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出台了。《意见》强调:“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体育工作一定要把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摆在突出位置。”
2009年初,国务院批准每年的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并于当年的8月30日颁布实施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性全民健身行政法规—《全民健身条例》,使全民健身工作进一步进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2014年10月,国务院更是在印发的相关《意见》中,首次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如今,我市遍布大街小巷的健身路径,兰山、白塔山健身步道,百里黄河风情线,兰州马拉松公园,兰州体育公园等风格独特的主题公园,极大地方便了热爱健身的百姓。难怪有外地人来兰州后感叹:兰州的全民健身氛围太浓了,随便逛一圈,到处都能碰到跑步锻炼的人。
康凯是一名机关工作者,2011年兰州初次举办国际马拉松赛时,他还只是一名普通观众。受“兰马”的“刺激”,当年秋天他开始跑步,第二年当“兰马”再度来临,康凯成为了参赛者中的一员。如今,在参加了7届比赛的康凯带动下,父母亲戚们也纷纷加入其中。“在此之前,我对运动健身不是很‘感冒’,参加‘兰马’后我交到了很多朋友,就连生活都丰富了起来。”
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受到,已成功举办了8年的“兰马”赛,不仅成为百姓强身健体的“助推器”,更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崇尚健康、全民健身的新热潮。
“‘兰马’热现象,就是《全民健身条例》的愿景,就是要达到这个效果。”董学军说。他表示:“这个效果怎么出来的,我认为和经济发展有关。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老百姓的观念就发生了变化。有了时间和闲钱,就会主动去健身,这一切都与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改革风云激荡40年。40年里,兰州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广泛开展内容丰富的全民健身运动,在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同时,这座城市也被注入了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