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的兰州 百姓好奇围观汽车

2018-12-24 10:31 百度百家号

信息兰州网消息  抗战时期,美国摄影记者哈里森·福尔曼曾在中国多地进行拍摄。本文选取了他于1937-1938年间在甘肃兰州拍摄的一组老照片,展现了抗战初期当地百姓的市井生活。

u=3591400132,4126859509&fm=173&app=49&f=JPEG

兰州,欧亚航空公司的汽车。

u=2388413196,1829364773&fm=173&app=49&f=JPEG

兰州百姓好奇地围观一辆奔驰汽车。

那时候兰州属于比较闭塞的地区,没有东部城市的繁华,街头很少出现汽车。

u=2747504289,2067412786&fm=173&app=49&f=JPEG

兰州街头的妇女。

清朝时期,兰州是甘肃乃至整个西北的政治、军事重镇,乾隆帝曾说据此可以“节制三秦”、“怀柔西域”。进入民国,兰州的行政设置几经变化,先是改为兰山道,再改兰山区,1936年又变为皋兰县,1941年新设兰州市(本文通称兰州)。

u=2507260189,846322062&fm=173&app=49&f=JPEG

兰州街头的国军。

当时担任甘肃省主席的是军人出身的朱绍良。朱绍良1933年入甘,掌管军政长达13年。他积极抗日,妥善处理与当地实力派的关系,其“安定中求进步”的治甘方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抗战开始后,兰州成为大后方,大量人口涌入。此地也是西北国际交通大通道的必经之地,黄河铁桥则是国际交通线上的咽喉。抗战初期来自苏联的援助,就在兰州转运。

为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日决心,日寇对兰州以及甘肃的其他市县进行了残酷的轰炸,百姓的正常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生命财产安全遭到严重威胁。日机首次轰炸兰州是在1937年11月5日。

兰州军民没有防范日寇飞机轰炸的经验,更没有建立防空网。为此,朱绍良命令加紧建设防空警报系统,仅仅一个月就初具规模。1937年12月4日,当11架日本飞机准备再次空袭兰州时,它们一飞过六盘山,全城就拉响了防空警报。

为了更好承担大后方的功能,加强当地的城市建设势在必行。1941年7月,新的兰州市政府组建成立,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一面抗战,一面建设”,使公共交通、战备基地等建设上了一个台阶。

u=909000557,2565573736&fm=173&app=49&f=JPEG

纺绳的男子。

u=2948713757,1672151817&fm=173&app=49&f=JPEG

兰州的城门。

城门上面写着“衣冠最要整齐清洁,行路要听警察指挥”等口号,这是蒋介石发起的“新生活运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