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滋养着我的艺术灵魂 访国画艺术家刘恩军

2018-12-27 11:45 兰州日报

48651545854286583

白露 刘恩军作品

58741545854286661

陇上风情 刘恩军作品

15261545854286567

37711545854286614

春去春又回 刘恩军作品

信息兰州网消息  刘恩军 1954年生,山东莱芜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画研究院首席艺术指导、甘肃长河花鸟画研究院院长。被兰州市委、市政府授予“金城文化名家”称号。诸多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国家地理》《文化》《中国西藏》等报刊杂志。在省内外多家电视媒体做过专题报导,并办个展、联展。1995年曾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书写24米长诗《狂雪》诗碑碑文,为该馆长期陈列展品。2005年应西安美术学院邀请在该院举办了个人书画展,同时由西安电视台拍摄了《西部学子》大型电视专题片,作品《大河无声》被该院收藏。2016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举办了刘恩军“大河之光”专题画展。2018年5月举办甘肃临洮第三届紫斑牡丹文化旅游节“牡丹彩陶”专题邀请展。

刘恩军在他的工作室接待了记者。与其他国画艺术家相比,多年的从军经历让他多了一份军人的干练和英武之气。刘恩军说:“我自幼喜欢书画艺术,小学四年级时开始学习中国书法,先由颜、柳入手,后习欧体。读高中时拜雕塑家、美术教育家隋广训先生,学习素描、雕塑及其它美术知识。可以说从很小的时候就涉猎了跟美术有关的各个方面。”

1972年,刘恩军应征入伍。“在部队我长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有幸接触了叶浅予、何海霞、黄苗子、费新我、林鹏等书画名家,得到了他们的亲身指导和教诲,对后来的书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恩军告诉记者。“我在部队期间,先后工作于四川、河南、新疆、陕西等地,感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之后,先后进修于山东美院、新疆艺术教育学院,领略了不同地域的艺术风格。”

1993年,离开部队后的刘恩军一直致力于书画创作和对敦煌书法研究,并创办了甘肃名家书画学校,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培养了一大批热爱书画艺术的中小学生和老年书画爱好者。2015年,他组织创办了甘肃长河花鸟画研究院,为甘肃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记者问刘恩军为何在涉猎了如此多的艺术形式后,还是对花鸟画情有独钟,他说:“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对自然界的花鸟鱼虫有着天然的亲近和热爱,这对我日后的创作风格有着极大地影响。花鸟画的内蕴是大自然活跃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精神,花鸟画的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意境。意境提拱给欣赏者一种超然于物象本身之外的诗意的情境,以独有的魅力把观者引进特定空间意境中,让观者体验到一种审美激情,自然界的生物本无精神可言,它只有自身的自然属性,而作为画家可以依据它们自然的属性、特征、环境等特点,赋予它们以人格化的精神内涵,这样原有的自然、动植物在花鸟画家的笔下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之物,而且有了一定的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这种美源自生活,造化自然,所以深深地吸引了我。”

国花鸟画重情趣,重抒发,状物寄情,以意造像,像随意生,达到情境交融,物我同在的艺术境界,可以充分调动创作者自由地发挥想象力,进而展示画家丰富的内心世界。“人的情感总是和形象的具体性密切相关的,一个画家,没有对所要求表现的客观物象作仔细观察和描绘画能力的刻苦训练,没有捕捉物象神采的高超能力,是不可能提炼出意味深长的美,然而仅仅能自然地再现花的美丽,鸟的灵动,而缺少思想和情感的传达,技巧与创意的结合,绘画精神与时代气息的相融会,所创作出的作品也必定是索然无昧,绝不可能有感人灵魂的美的意境可言。”刘恩军说。

记者翻看他的作品,感觉清丽脱俗、庄重典雅。刘恩军说:“可能是因为我的用色方法中较多地吸收了敦煌壁画和唐卡艺术样式中的色彩,这样可以在浓烈厚重的色彩中赋予丰富的层次和一定的光感,也使色彩更有立体感、古旧感、层次感和透明感,通过色彩成功地渲染了作品的气氛。我认为在创作中,我会较多的运用蓝色、黄色、咖啡色,这样显得庄重而不呆板,华贵而不艳丽,在凝重中有一种鲜活。”

除了花鸟作品,记者看到刘恩军还有很多反应甘肃彩陶的艺术作品。“我认为广袤的西部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人文精神,是绘画创作的丰富题材。我画水墨花鸟画,并没有停留在物象特征的差异上,而是追求在气韵、图式、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着力体现西部博大浑融的内在之美。我以彩陶为创作符号的西部意象水墨花鸟画,色彩取源于敦煌壁画和藏地唐卡,用色浓重且丰富,虽斑斓浓艳但绝无俗气。我以敦煌写经的笔意入画,将西部特质的书法线条贯穿于绘画,通过线条曲折表达了西部意象水墨花鸟画的筋骨。”刘恩军娓娓道来。

实际上,源自西部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趣,已经长期被外界所低估。“的确,甘肃大地其实有无数常人熟视无睹的荒山野地,这些其实都是很好看的创作素材。相比南方城市那些花红柳绿的艳丽风景,西部的山河地貌更单纯、更大气,也更富于线条和性格的美。而且,最重要的是甘肃有着享誉世界的敦煌莫高窟,对于我来说,那里的艺术灵感和神韵简直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我的艺术灵魂。”刘恩军说,“我觉得包括绘画创作在内的西部艺术,本质上应该是一种西部意象的提炼与呈现,而西部意象,主要是在两个层面获得其独立价值与真实意义,一是复杂奇异的自然形貌与雄浑苍茫的元初形态,共同营构出来的独特空间定位;另一个就是通过悠久绵长的文明滋润与丰饶厚重的文化氤氲凝塑成的博大厚重品格。”

面对现在艺术市场良莠不齐、盲目跟风的状况。刘恩军说:“我们这些西部艺术家没必要跟风,所谓潮流说起来都是一时的,作为生长在西部的艺术家们,真正应该坚持的是回归本土文化土壤,在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里寻找自己的艺术定位和突破,进而在熟悉的滋养中孕育出风格鲜明、意味悠长的艺术观念和情感特质。”

谈到自己对艺术创新与艺术特色的理解,刘恩军沉思片刻回答道:“中国的绘画艺术,除了对传统的理解与继承,更重要的是特色,没有特色与创新,就没有艺术的发展与进步,我觉得要发扬艺术特色与创新:一是有民族风格,二是保持地域特点,三是要凸显个人面貌。所以,回归本土文化土壤,扎根生存环境,认知文化底蕴,努力体现自己的艺术定位和突破,进而滋养和孕育出特点鲜明,创作出既有文化含量,又具时代特色,彰显地域风貌的绘画作品,这就是我几十年以来孜孜以求的追求目标。”

“当然,我认为艺术也要与时俱进,我觉得中国花鸟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百花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丰厚的生长土壤。而现如今艺术的多元互补,科技的发展与想象,人们的精神需求,为艺术提出了新的需求与挑战。能否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是摆在每个艺术家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而花鸟画也是我做了一辈子的事,现在希望把这件事做的更好一点。我很荣幸能在继承前人优秀花鸟画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发挥余热。”刘恩军感慨地说:“我热爱西部这片文化厚土,对这里的山川物象和风土民情充满了深厚的情感,这里有蜚声中外的敦煌壁画、敦煌写经、甘肃简牍、藏地唐卡、史前彩陶和异彩纷呈的石窟艺术,这些取之不竭的艺术富矿,几十年以来一直牵引着我去解读,去认识,去体验,启发着我的艺术灵感,滋养着我的艺术实践,丰富着我的创作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