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雕塑 黄河梦

2019-01-03 11:33 兰州晨报

res01_attpic_brief

res04_attpic_brief

信息兰州网消息  “我就是想做雕塑,还有,我这一生都想做好雕塑。”几十年后的今天,说起彼时为何辞职,何鄂的回答还是和当年一模一样。

何鄂16岁时成了西北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前身)雕塑系的第一位女生。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雕塑家,1955年大学毕业分配至甘肃,也让她成为西北的第一位女雕塑家。

和何鄂一同分配到甘肃的55届同班同学共有8人,搞雕塑的就她一个。

1994年,何鄂57岁,那一年她辞职了,辞去甘肃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职务,开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甘肃何鄂雕塑院。

彼时的何鄂还有两三年就可以享受含饴弄孙的退休生活了,却选择辞职,她究竟是怎么想的?到底想干什么?当时,何鄂的很多同事和朋友不能理解她的辞职。

“1993年在珠海搞了个个展,展览办完后一方面要还办展览借的钱,一方面我就想做雕塑,做好的雕塑,可当时我一年的工资不吃不喝也不够买一方上好的汉白玉。”即使这样何鄂还是没有下定辞职的决心,她又去找了一位经济学家朋友,想听到经济学家的专业指导,那位经济学家给她的建议是:如果胆大就去做私人企业。

“我就是想做雕塑,还有,我这一生都想做好雕塑。”几十年后的今天,说起彼时为何辞职,何鄂的回答还是和当年一模一样。说何鄂这一生是和雕塑绑在一起的,没人怀疑。早在何鄂雕塑院还处于萌芽构想之时,何鄂心中就有了“弘扬民族文化,创造时代精品”十二字的办院宗旨。一直以来,在弘扬城雕民族化的道路上,何鄂总有一种重任在肩的自我责任感。这是属于一个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不是无源之水,至少于何鄂而言,它来源于老祖宗创造的艺术。

“它们(灿烂文化)静静地屹立在世界民族艺术之林,却以巨大的推动呼唤着一个民族新的未来。我幸运有这样的机遇,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由此孕育了我创造的生机。”

敦煌莫高窟便是何鄂心中永远的老祖宗。十多年置身于敦煌莫高窟,何鄂真真切切地感悟到老祖宗的艺术创作对她的推动,让她能自觉地去做一生能做的事。“它们(灿烂文化)静静地屹立在世界民族艺术之林,却以巨大的推动呼唤着一个民族新的未来。我幸运有这样的机遇,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由此孕育了我创造的生机。”这是何鄂对自己这一生艺术创造的总结。

何鄂有一个酝酿了10年的宏大创意。

“它是中国梦在兰州的实现。”何鄂用一句话点破了这个名为“《情系母亲河》黄河雕塑长廊”的创意本质,创意的核心内容是:用3年的时间,在兰州四十里黄河风情线上竖立160件由全球华人雕塑家创作的精品之作,打造一个由黄河儿女抒发“情系母亲河”民族情感的黄河雕塑长廊。

“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把我的技术与艺术奉献出来,是我对兰州50年的情感。”

“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把我的技术与艺术奉献出来,是我对兰州50年的情感。”

何鄂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她热爱雕塑,热爱艺术,更将心中最浓烈的热情与情感留给了她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这座城市。30多年前的城雕《黄河母亲》就是这份情感的一个结晶,30多年后的黄河雕塑长廊同样是。也正是这份情感使得何鄂成了一个可以把梦想化作行动的实践者,而不是一个让梦想停留于纸面的空谈主义者。

“你已功成名就,还要什么呢?”

“我不是要什么,我是要做什么!”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就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心中的梦想用情至深,不顾世俗眼光,为所热爱的事业随心而为,活得深情而纯粹。毫无例外,何鄂就是其中一个。

“我对兰州的心坦坦荡荡,日月可鉴。”啥也不图的一颗纯粹之心让何鄂坦然,也让她冷静下来思考很多问题,“做文化的事,如果没有情感和具有大视野的观念是做不成的。情感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会让那些想做事的人自觉地行动起来。”

一段时间来,何鄂的脑海中时常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黄河雕塑长廊落成之时,百千黄河儿女从世界各地涌来,汇聚于母亲河身边,汇合成一曲黄河文明和民族凝聚力的交响……她总是因那个画面而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