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升级改造 兰州市博物馆8月26日对外开放

2019-08-22 09:35 每日甘肃网

d788d43f8794a4c271b49e07295049d0ac6e39ab

《大河流韵》展厅一角 李超 摄

信息兰州网消息 据兰州日报报道(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21日记者获悉,经过6年的闭馆升级改造后,兰州市博物馆将于26日起重新开馆。同时,经过精心设计和提升的基本陈列《大河流韵——兰州历史文物展》也将同日亮相,该展面积将达700余平方米,共展出400多件收藏于市博物馆的精品文物,全面展示了兰州的历史和文化。

6年改造力求消除隐患、提升品质

兰州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原址在酒泉路互助巷2号(现甘南路八办纪念馆旧址),1991年迁至庆阳路建馆开放。目前,该馆拥有馆藏文物12659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3件,二级文物93件,三级文物759件。馆藏文物种类齐全,精品纷呈,按质地可分为陶、瓷、金属、石、玉、纸质等。

藏品中,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鼓,为中国已知最早的打击乐器之一;出土于红古区的马家窑类型彩陶瓮,是迄今发现的名副其实的“彩陶王”;其它如西周青铜?、东汉墨迹纸、明代白瓷造像等文物,均为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

2008年,全国博物馆开始由国家财政补贴免费开放,兰州市博物馆也迎来参观人数高峰,因展厅面积狭小、周围建筑物密集,存在交通、消防、安全等隐患,2012年,兰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兰州市博物馆综合展示楼进行重建并提升改造基本陈列。2013年7月,升级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5170.91万元,历时6年。

目前,改造工程已经全面完成,将于8月26日兰州解放纪念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高科技手段打造全新基本陈列

据了解,升级改造后的陈列展厅展线有700余米,基本陈列为全新打造的《大河流韵——兰州历史文物展》。该展从远古时代至近代,共分为远古文明—神秘彩陶、青铜文化—民族交融、汉唐古道—丝路要津、宋元津城—渡口烽火、明清风韵—金城揽胜5个单元,以馆藏代表性重点文物为依托,采用了高科技数字技术呈现手段,将为市民带来全新的观展感受。

兰州市博物馆馆长董亚莉告诉记者:“全新的展示手法,让我们得以完整、生动、互动地活态化再现文物本体及其历史文化内涵,用‘全景+虚拟动画+全息展示’的方式全面介绍市博物馆馆藏精品及兰州出土的珍贵文物,形成全新的文物数字化、活态化展示平台,展示兰州市重要古代文化和考古研究成果。”

她说:“经过改造提升后的兰州市博物馆,从基本陈列方面来说,整个展馆在确保每个单元文物展品数量的前提下,适时运用影视、多媒体及全息展示手段,声光色的相互配合,以现代的展览手段展示传统的文化,增强展览的观赏性与趣味性。同时在展览中还利用科技手段制造出了‘伏笔与心理起伏’,旨在引导观众有兴致的进行下一步的参观,淡化传统展览设计中‘展线’概念,使观众有‘不虚此行’的观赏效果。”

加强馆际交流推出精品临展

兰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踞中四联,文化厚重,文明汇融,异彩纷呈。至明清时代,重文兴教,开一派鼎盛文风,书画艺术得到空前繁荣,精品力作层出不穷,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唐琏、朱克敏、王岱、白延龄、温虚舟、赵冲谷、马文炳等名家,都曾名噪一时,影响了陇原书画艺术的发展,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珍品。

开馆当日,兰州市博物馆还将与永登县博物馆、榆中县博物馆、皋兰县博物馆在市博东展厅联合推出《砚池沉香——兰州市四馆馆藏清代书画联展》,届时唐琏、朱克敏、王岱、白延龄、温虚舟、赵冲谷、马文炳等17位名家的95件藏品将集中亮相,这些精美的书画珍品都是在四馆众多书画藏品中精心挑选出的。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20日结束。

“开馆之后,推动文物活起来、走出去将成为馆内工作的重中之重。”董亚莉表示:“联手推出这项展览弘扬陇上书画艺术,旨在进一步加强博物馆馆际交流,优化文物资源配置,拓展合作空间。而且,这些作品也能够充分展示兰州清代书画艺术的特点,力求使观众能在观展过程中感受到兰州悠久独特的地域文化。”

15种原创文创产品添彩增色

文创产品作为博物馆事业发展中新衍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其出现的时间虽晚,但由于有直观的文化表现力和价值市场,在近年的发展如火如荼,已占据了博物馆文化研发工作的一席之地,对文创产品的研发也于近两年纳入博物馆业绩考核标准之一。

去年,兰州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数字化及活态艺术展示应用示范”项目顺利入选国家文物局2018年度“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项目。该项目竣工后馆内现有丰厚馆藏资源将通过高科技手段和先进艺术理念得到充分的利用,进而使兰州市博物馆完美实现历史文化、科技旅游与智慧博物馆建设融合为一体的精彩蜕变。

其中,文创研发作为项目的其中一项内容,市博组织专人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顺利完成了棉麻抱枕、金属书签、古韵帆布背包、吉祥如意刺绣鼠标垫等第一批共15件文创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工作。目前,这些产品已申报兰州市博物馆集体发明专利,其创意均是金双鱼纹铜镜、马厂类型折线纹彩陶鼓、唐代双鸾铜镜等馆藏精品文物中提炼出的典型文化元素,充分体现了市博馆藏品的特色。

“目前,我馆研发的15件特色鲜明的文创产品,已成功申报专利9件,另6件专利待审核。”董亚莉告诉记者:“15件文创产品也已经打样完成,下一步考虑在政策允?及经费支持下进行生产,以便更好发挥文创产品的文化传播功能。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开展第二批文创产品的构思研发工作,计划推出在‘明肃王在兰州’文化涵盖下的‘肃王’‘王妃’系列文化创意产品。”

依托“一带一路”构想让文物“活起来”

“正式开馆之后,我们将依托‘一带一路’构想,深入挖掘兰州历史文化,结合我馆文物藏品特点广泛搜集文物征集信息,积极开展流散文物征集工作。”董亚莉表示:“同时,我们还将对馆内文物藏品中存在污渍、虫蛀、折裂、甚至破损的书画类藏品制定本体保护修复计划,联系有修复资质的部门,就馆藏书画现状制定可行的保护修复方案并争取尽快实施。”

她说:“此外,院内还有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存在酥碱和剥落,下一步还将请相关专家对白衣寺多子塔、大殿以及铁柱宫进行地质勘察,根据勘察结果制定出可行性保护加固方案,尽快实施维修保护。”

“重新开放后,我们将充分发挥出国家文物局‘互联网+中华文明’——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及活态艺术展示项目成果的作用,重点推出虚拟数字书画展厅和活态化展示项目,以此打造出市博服务大众的全新亮点,力求利用数字先进技术,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方式在终端设备上的演绎尝试让文物‘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