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七里河区探索民族工作新模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信息兰州网消息 七里河区位于兰州市中南部,总面积397.25平方公里,全区辖1乡5镇9个街道59个村78个社区,总人口65万人,有回、东乡、维吾尔、蒙、藏等4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约1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5%。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始终把民族工作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举全区之力、汇全区之智,奋力开创七里河区民族事业发展新局面,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营造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走出了一条符合七里河区实际的民族工作创新之路。
一、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定盘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就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推动民族工作作为一项保稳定、利长远的根本性工作,将其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把党的各项民族理论、方针、政策纳入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区委党校学习培训计划,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的制度化、法治化水平。不断加强“三支队伍”培训。近三年来,分别在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举办民族理论培训班9期,参训人员500余人次。建立《七里河区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人才储备计划》,持续抓好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通过培训教育、实践锻炼提高民族干部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在带领各族人民致富奔小康、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的独特作用。深入开展以“国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律法规、五个认同、党报党刊”进宗教活动场所为主要内容的“六进”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始终把民生改善作为“指南针”。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做到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倾力办好各项民生实事,努力让各族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共建共享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目的和动力,重点抓好各族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先后争取省、市专项资金9855万元,实施了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示范街区、宗教活动场所“煤改气”“煤改电”、少数民族实用技能培训等一大批涉及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项目108个,有效解决了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众上学、就业、看病、养老等方面的问题,使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三、始终把安全稳定作为“压舱石”。区委区政府始终立足新形势、把握新要求,研究出台了《七里河区关于加强民族宗教和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探索建立了《七里河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细则》,完善了民族工作长效管理机制。与宁夏中宁县,新疆伊宁市、吐鲁番市高昌区等6个县区签订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输出地输入地工作协作机制协议书》,建立了联动机制,加强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互通、相互协作。加大对重点场所的管理力度,有效提升了应对各种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了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各族群众营造了健康向上、风清气正、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四、始终把权益保障作为“动力源”。区委区政府坚持推进“双向服务”,确保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一方面,以“民情流水线”工程为依托,构建了以“社区、企业、学校、医院、宗教场所、社会团体”为主体的“六位一体”服务体系,为各族群众提供医疗、就业等基础服务及“同心四点半”“一元钱爱心党费”等特色品牌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甘肃善泉城乡发展中心、西湖文化活动中心等社会组织为各族群众提供妇女扫盲、亲子教育、技能培训、困难群众帮扶等志愿服务。
五、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撬动点”。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特别是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契机,以“全覆盖”工程、“经济提速”工程、“文化引领”工程、“民心满意”工程、“绿水青山”工程、“权益保障”工程、“精准滴灌”工程、“金种子”工程、“精神家园”工程等“九大工程”为抓手,开展以民族团结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街道)、进村(社区)、进中小学、进宗教场所、进医院、进军营、进“两新”组织、进旅游景点为主要内容的“十进”活动,广泛开展以征文大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专题讲座、主题宣传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进步“六个一”活动,并通过《兰州日报》《兰州晚报》、兰州电视台、甘肃电视台及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广泛宣传七里河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