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说兰州特色老街巷】华丽转身的老酒泉路
【述说兰州特色老街巷】
华丽转身的老酒泉路
曾经的老酒泉路,是一条生活气息浓厚的街道。那些学校、剧院、工厂、商铺、居民区,见证着这条街当时的“烟火味”。随着兰州市城市区域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老酒泉路也面临破茧重生的机遇。2018年,随着老街巷的升级改造,老酒泉路华丽转身,变成市民和游客常来“打卡”的“南关民族风味一条街”。
老酒泉路“变身”为“南关民族风味一条街”。兰州晨报/掌上兰州首席记者 裴强 摄
A 历史沧桑
“清代民国时期,皋兰门外南关什字至拱兰门之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即今日的老酒泉路。”甘肃省著名史志专家邓明老师告诉记者,当时的老酒泉路,井儿街西口以北称之为“福禄街”,以南称之为“孝友街”,前者以福星、禄星得名,后者取意孝顺父母、兄弟友爱。福禄街南段为明代所建的重兴寺、孝友街北段建有南关清真寺、井儿街西口则是金花娘娘庙。
20世纪50年代,重兴寺前院改造为人民路第二小学,前院为学校,后院仍为寺院。“当时老酒泉路读书声、诵经声此起彼伏的景象也颇为奇特。”邓明老师回忆,直到2000年,兰州市政府为了开辟新酒泉路,已变成居民院落的重兴寺正式拆除,辟为绿地。
值得一提的是孝友街32号,曾经为水烟坊,1938年,八路军驻兰办事处从南滩街迁址此院,并保存至今。上世纪80年代,兰州市在该遗址处建立纪念馆。
兰州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马琦明是一位在老酒泉路长大的兰州人。“曾经的老酒泉路,也称作南稍门,是一条生活气息浓厚的街道,我的儿童和青少年时代的一切,都深深地刻在这条街道上。”据马琦明讲,当时的老酒泉路有清华小学、十九中学(后改为外国语中学);有人民剧院、甘肃省话剧团;有兰州佛慈制药厂、兰州卷烟厂、标准件厂、新兰被服厂。在马琦明撰写的《我难忘的乡愁——南稍门》一文中提到,老酒泉路在军政、宗教、文化、教育、书画、医疗、武术、古董收藏鉴赏,以及公益事业方面都涌现过诸多人才。
同时,兰州市享誉全国的“兰州牛肉面”创始人马保子,以及马尚文、马杰三、马得礼、马文斌等四代传承人也都住在老酒泉路。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