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拔“穷根”走出特色路--甘肃天水
信息兰州网消息 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镇大沟村贫困户马引第给孩子做完早饭后,就早早赶到村子附近的产业园下地干活了,在这里干活不但能照顾孩子,还能挣钱补贴家用。
这一既能照顾孩子,又能在家门口挣钱的好事,得益于天水市特色农业产业扶贫项目。
4月2日,“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媒体采访团”记者来到马跑泉镇扶贫产业园时,马引第正在和其他村民在产业园插枝培育玫瑰花苗木。
麦积区马跑泉花卉种植示范苗圃
据介绍,扶贫产业园里干活的均为附近村子里的贫困户,产业园扩大苗木种植示范圃规模,千方百计吸纳周边村子的贫困户务工增收。
精准扶贫户被吸纳进花卉种植示范苗圃务工挣钱
马跑泉扶贫产业园负责人霍伟东告诉记者,产业园种植常绿树、落叶树、小乔木、花卉等绿化常用及热销苗木53个品种,并建造了紫藤花架、心形花廊等特色拍照景点,通过营造花海特色景点、苗木花卉繁育,采取“旅游观光+苗木销售”经营模式,缩短投资回收周期。
据介绍,产业园用工形式灵活,吸纳贫困户41人务工,同时,定期组织贫困户开展苗木日常管护、病虫害防治、苗木嫁接及苗木修剪等技术培训,既做到了“授之以鱼”,也做到了“授之以渔”。
记者团采访张家川县龙山镇现代农业示范园
马跑泉扶贫产业园项目,只是天水市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记者采访了解到,2019年,天水市麦积区为解决贫困户陪读家长就近就地就业增收的难题,采取“扶贫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扶贫公司+产业基地+贫困户”“扶贫公司+三变+贫困户”等模式,在全区各镇中心学校附近,通过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创办扶贫产业园,积极吸纳贫困户陪读家长务工,有效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村民在张家川县龙山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干活
充分考虑陪读家长的实际,按照“来了有活干、有事就能走”的原则,在用工时间上灵活管理,在学生放学前半小时提前放工,确保陪读家长照顾子女生活学习不受影响;在工资报酬上,采取“计件+计时”相结合的方式弹性管理,每名陪读家长在产业园务工月收入可达到2000元以上,实现了务工创收和照顾学生两不误;在农产品销售上,通过政府扶持、帮扶单位支持、自主经营等方式,多渠道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在后续产业培育上,通过建设示范园、引进新品种、设置对比试验、定期或不定期对贫困户陪读家长进行技术培训,增强贫困户产业发展“造血”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基础。
张家川县龙山镇肉牛产业扶贫项目
截至目前,麦积区已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流转土地1200亩,先后建成果树、苗木、花卉、蔬菜种植等特色农业产业园21个,建成果蔬保鲜库6座,吸纳贫困人口1300余人在扶贫产业园就业,其中在产业园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陪读家长达1000余人。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天水市在扶贫助农增收方面,走出一条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农业特色产业化发展之路。
天水市张家川县龙山镇马河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马河现代农业示范园,种植苹果,反季节大棚樱桃,育苗基地等,吸纳村民645户3225人,贫困户364户163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3年289户1340人下降到12户52人,贫困发生率从41.7%降至1.6%。2017年实现了整村脱贫。
张家川县龙山镇肉牛产业扶贫项目,带动周边贫困户5000余户、贫困村88个、联动村集体经济140个受益,巩固脱贫成果,推动全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发展。
据天水市提供的资料显示:天水市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531家、农民合作社8846家(其中贫困村农民合作社3968家),创建扶贫车间340家,贫困村电商服务点实现全覆盖。贫困村累计建果园15.14万亩,种植蔬菜14.26万亩、中药材13.96万亩、马铃薯44.26万亩、构树5000亩,贫困村畜禽饲养总量达31万头只,累计建成并网光伏扶贫电站126.142兆瓦,实现了主导产业贫困村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