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工业研究院科创能力突出—— 多项成果回馈社会 解民于困
信息兰州网消息 作为甘肃省省会城市,兰州是我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富集了全省绝大多数优质科技创新要素和人才资源,人才密度和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中上游。近年来,兰州市内的各大科研机构为我省的科技创新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兰州工业研究院作为其中为数不多的公益型科研院所为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科研能力较为突出
兰州工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工业院)创建于2005年,由原兰州市经济委员会所属兰州市机电研究所、兰州市化工研究所、兰州市一轻工业产品设计研究所、兰州市二轻工业研究所,原兰州市商业贸易委员会所属兰州市食品工业研究所与兰州市科学技术局所属的兰州市工业研究设计所等六家科研单位整合为兰州工业研究院,全额拨款正县级专业技术型事业单位,归属兰州市科学技术局管理。工业院主要为社会提供三个方面的公益科技服务:一是开展食品加工技术研发服务;二是开展精细化工产品技术研发服务;三是为兰州市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性化学试剂、化工、农药、化肥等产品的检验检测服务。
兰州工业研究院院长苏生魁告诉记者,该院拥有一支较强的科技研发队伍,现有编制75名,其中正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14人,工程师24人、会计师1人。博士1人、硕士10人。院内部设置办公室、科研管理室、新技术应用研究室、精细化工研究室、食品工业研究室(对外挂牌“兰州食品工业研究所”)、理化研究室、科技服务中心、化工产品质检室等8个科室。其中化工产品质检室长期承担原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的原“甘肃省化学试剂农药质量监督检验站”的质量监督检验职责,依法对甘肃省生产、流通领域的化学试剂、化工、农药、化肥、消毒剂等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检验、委托检验、仲裁检验,并向社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等。目前,根据国家最新要求,兰州工业研究院取得了新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可以为兰州市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性产品检验检测服务。
工业院建院以来与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中科院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开展了长期合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完成科研课题10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兰州市第二水源地水环境检测评估方法与保护区修复应用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作为700号提案提交,被省环保厅采纳。国际学术期刊SCI发表论文12篇,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38篇,省部级刊物论文70余篇。发明专利15项。作为主要起草单位之一参与起草了《GBT37511-2019粮油检验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测试混合试验仪法》国家粮油检验标准一项。形成了以精细化工、食品工业为主导的技术研发和科技服务特色,服务兰州市中小企业千余家。
工业院拥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100多套。其中有美国进口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反应装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粘度仪、瑞典进口的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梅特勒自动校正电子分析天平;国产设备有全自动原子荧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精密天平、发动机冷却液腐蚀测定仪、超净工作台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
公益性质服务社会
作为我市为数不多纯公益性质的科研机构,工业院一直立足于新产品的开发研究,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成果的市场转化;为兰州市中小微企业的科研需求提供科研咨询服务和科学技术支持;积极推进院企、院校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发展;协助企业解决科研、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高技术进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这些纯公益性的工作为我市不少缺少资金的小微和新兴企业解决了缺少技术的燃眉之急。
中国创新挑战赛(甘肃)在我市已经举办了三届。比赛主要针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征集企业亟需解决的技术、工艺等难题,通过“揭榜比拼”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解决方案,集众智,解决技术难题、加快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业院积极参与大赛,通过自身技术优势帮助不少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
工业研究院精细化工研究室马和平科技攻关团队代表工业研究院分别参加了后两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甘肃)现场赛。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第三届挑战赛中针对“镀锌材料表面喷漆不脱落的解决方案”、“镀锌钢管喷塑技术改造项目的解决方案”与甘肃省邮政机械厂达成技术难题解决协议,并对企业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收到良好效果。第四届针对“新型玻璃模具润滑剂产业化技术开发的解决方案”与兰州汇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技术负责人分别针对有关难题解决方案进行了详细、深入、全面沟通,企业高度认可本团队方案,成功与两家企业对接。工业院团队与企业技术改造精准对接,三个项目分别进行了合理、科学、具体的产品加工艺改造,“镀锌钢管喷塑技术改造项目的解决方案”项目解决了塑膜附着力下降、膜层厚度不稳定、抗冲击力减弱等等现象,使企业每年增加50万元经济效益。“新型玻璃模具润滑剂产业化技术开发的解决方案”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实施解决了企业进行新型玻璃模具润滑剂项目落地生产,生产出符合项目预期的产品。性能优越,润滑效果良好;产品成本相比进口产品价格低廉,使企业每年利润可达到80万元。这不但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加快和促进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推广,大力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还充分激活了科研人员的“众包服务”和“万众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期间,工业院接受原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委托,质检站抽调精兵强将由院领导带队、不顾个人安危、连夜奔赴甘肃灾区,对灾区的消杀产品进行全面取样抽检,为抗震救灾及维护灾区市场秩序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
工业院近年还积极参与了兰州科博会的组织工作,开展了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和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的中期督查以及兰州市中小企业技术难题的征集工作,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
科研项目均获好评
除了公益性的服务以外,工业院近年来在科研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黄粉虫生态化处理尾菜、合金基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马铃薯贮藏库改造、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研发及保鲜技术的集成推广、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阅卷教学评测系统的应用研究等项目都已推广使用并获好评。
近年来,工业院理化研究室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润滑课题组合作在合金基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这一新材料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已获得科研成果3项,发明专利2项,其它专利3项,发表相关论文十多篇,其中在EI、SCI等收录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先后开展了铁-钼合金基高温自润复合材料、镍-磷-二硫化钼氟化钙耐磨润滑复合镀层、铜镍锡合金基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镍-钼-氟化钙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这些新材料的研究主要针对有更高温度要求和更复杂工况环境下使用的航空泵、航空发动机用连杆轴承、大功率载重汽车、无人机涡轮增压器轴承及大型矿山冶炼设备的滑动轴承等。目前,国内合金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系列中,通常使用的锡青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最高使用温度只能达到350℃。而该院联合研究的铁-钼、铜镍锡等复合材料最高使用温度可达600℃,这对拓展自润滑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其中以铜镍锡合金为基体的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研究近些年正逐渐被重视,美国航天局近年连续发表该类型材料的研究论文多篇,而国内对该类型材料的研究截至2016年底未见报道。《CuNiSn(铜镍锡)合金基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已于2018年初通过了兰州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验收并获得一致好评。样品也已被两家国内航发公司少量试用。2019年,铜镍锡合金基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曾被中国航发北京航科发动机控制系统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意向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过合作商谈。可以预计的是,这些新材料和技术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解决我市高原夏菜尾菜危害问题,兰州工业研究院科研人员通过对有关技术进行研究,选择以环境昆虫为核心的生物系统技术,并针对《黄粉虫工厂化生产及示范应用》进行了技术引进、消化融合、再研究、再创新,形成适合于甘肃尾菜资源状况、针对尾菜的黄粉虫生产转化处理尾菜技术系统,在建立示范基地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推进,扩大应用范围。科研人员利用资源昆虫过腹转化技术规模化养殖黄粉虫可以解决“尾菜”污染及资源化利用问题。黄粉虫不但有高效消化废菜的能力,而且本身是高质量蛋白质的载体,它的排泄物都是良好的饲料,具有很高的商品价值,使该技术具有了广泛的推广意义。项目的实施使当地大量的“尾菜”变废为宝,既有利于减轻尾菜对环境的的污染,又可促进农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央视、及地方媒体多家报道,给予较高的赞誉。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理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