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步走在大路上元古堆村苦干实干改变贫困面貌纪实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温暖的回响 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
阔步走在大路上
——元古堆村苦干实干改变贫困面貌纪实
元古堆村盖起了“小别墅”。
信息兰州网消息
立于元古堆山头,举目已是千山绿。
七年前,眼前的这个小山村被称为“烂泥沟”。低矮的土坯房、泥泞的黄土路,一阵风刮过,满嘴黄土味。那时的元古堆人均纯收入1465.8元,贫困面57.3%。
好日子是什么样的?乡亲们想着,好日子就是吃得饱,穿得暖,出门路好走,住上好房子。
好日子真的盼来了。2013年,农历小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元古堆。从那时起,村里有了大变化。
元古堆人记住了“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叮咛。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元古堆村民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他们引资金、谋项目、兴产业、美家园、改民风……元古堆人盼望的好日子变成了现实。
元古堆的精气神
夏日的元古堆,山滴翠,水清粼,鸟啾啾。村民或忙于农事,或张罗产业,不同以往。
将时间的齿轮倒拨7年。那时的元古堆村民除了种种田,不知道该干点啥。农闲时节,多数群众满村溜达,要么,靠着墙根拉家常。日子似乎就可以这样无穷无尽地过下去了。
郭连兵是村里有名的“刺儿头”,他和大家一样没想到,总书记来到了元古堆,更没想到自己能和总书记握手、交谈。2013年春节过后,郭连兵和其他17位村民一起到福建参加了培训。从3月19日到4月19日,短短一个月,40岁的郭连兵实现了人生中的很多第一次:
第一次坐火车,而且是卧铺,像床一样;
第一次见到大海,黄土地的儿子终于看到,原来大海是这般浩瀚;
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在培训班班主任的帮助下,郭连兵申请了QQ号,他给自己起了网名——春暖花开,后来有了微信,依旧“春暖花开”;
……
在培训结束的前一天,郭连兵写下了入党申请书,一字一字,写了好几遍,他才满意。
回到元古堆是春日的夜晚,天空飘着蒙蒙细雨。郭连兵看到村子里正在修路,他感觉到,不仅自己变了,元古堆村也要变了。
脱胎换骨的“刺儿头”郭连兵当选为村干部,当选后,他带领群众一起发展产业,治理家园。元古堆村建立村级网格化管理体系,设一、二级网格员,41名群众参与村民自治;设立保洁岗、基础设施维护岗等5类村级公益性扶贫岗位,39名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收入;设立巾帼家美积分超市,让群众通过向上向善的行动换积分、用积分换奖品,在村民中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为群众进行“菜单式”技术培训,激活群众增收致富的“原动力”。
7年,元古堆焕然一新。
元古堆不仅美了“颜值”,更提升了“内涵”。
“以前路不成,都不轻易出门,最远就是去会川赶个集。种上洋芋,也拉不出去卖不了。”杨天云说,“现在不仅路好走了,2018年家里还通了网,我都在快手上学百合种植技术,了解行情呢。”
“我最怕担水了,尤其是下雨天。摔倒后,后面水桶的水裹着泥,直从脖子往背上淌。”田梅香说,“现在通了自来水,家里也有洗澡间,大家都爱干净、讲卫生了。”
“以前村里经常听到吵架声、叫骂声。”李吉伟说,“现在基本上都听不到了,无论是婆媳间还是邻里间,和睦了很多。”
2016年,元古堆获得“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称号,2018年成为中国脱贫攻坚示范村,实现了“华丽转身”,元古堆村民变得昂扬、自信。
元古堆村,有了精气神。
正是这份勃勃生机,吸引了从甘肃政法大学毕业的杨学桃回到家乡,进入感恩山乡旅游公司,为家乡的发展注入新活力,让家乡更有精气神。
郭连兵说,接下来他要和村“两委”班子一起,立足党性教育基地的建设,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带领乡亲们把青山绿水的元古堆建设得更加美丽。
依托产业奔富路
百合种植、药材加工前景越来越好,养羊养鸡规模扩大、乡村旅游逐步开发……
6月的元古堆村一派欣欣向荣,昔日贫困村蜕变为美丽乡村。一个个产业项目从无到有,一条条增收渠道越来越广,群众的腰包鼓了、日子红火了、发展的底气更足了。
养羊,是54岁的何贵生的事业。年少时的他就在村里的山坡上放羊,放了好多年,可收入仅够维持温饱。
2013年,村里给他免费发放了7只羊。元古堆村成立良种羊繁育专业合作社后,何贵生以羊圈和羊只入股,成了一名“股东”。他一边在合作社学习养羊技术,一边在合作社打工,每月能领到2400元工资,同时在为自家羊舍扩大规模做着准备。
握手成拳,精确瞄准,“联户经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社,为何贵生脱贫起了很大作用。2013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下,元古堆村立足实际,积极引导种植大户、致富能人、村集体经济组织多形式、多领域、多层次兴办合作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成立的元古堆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动衔接康乐县景昇专业科技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通过栽培技术咨询和人员培训等措施,种植羊肚菌,通过“三保底,再分红”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村里的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扩大了南山放养鸡养殖规模,预计到今年年底饲养量能达到2万只;
依托元古堆良种羊繁育有限公司,元古堆村用闲置圈舍发展规模养殖,集中繁育良种羊达到1000只,带动68户农户圈舍入股、1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羊只入股,圈舍入股群众户均增收600元,羊只入股群众每只羊年增收150元。
为了将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双驱动同步发展,元古堆村围绕建设“光伏食用菌种植基地、马铃薯原种扩繁和绿色无公害当归(百合)基地、自然生态村休闲旅游基地”的定位,大力发展壮大马铃薯种薯、中药材、百合种植、肉羊养殖、劳务输转等传统主导产业,发展苗木繁育和梅花鹿、放养鸡养殖等特色产业,富民产业正在多元化稳定发展,曾经的贫困村正在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农村迈进。
产业链上建支部
食用菌种植+光伏发电,是一种怎样的混搭?
在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光伏食用菌种植基地”,这两个听上去毫无关联的东西,竟组成了“跨界”组合。
而这个组合的结果,可以带动村里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这个组合,也成为元古堆村党支部打造“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的一项生动实践。
走进光伏板下的羊肚菌大棚,黑色的沃土中,菌柄洁白的羊肚菌高低错落,正可劲地生长。
村党支部书记朱恵军和副书记董建新小心翼翼地挪着脚步,生怕一不小心踩到这些露出头的“宝贝”。看看长势,董建军十分肯定:“再有一周就可以采摘,一公斤鲜菌能卖180元,11亩土地的22个大棚,预计能给每家贫困户带来3000元的收入。”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党员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核心一条就是看能不能带领群众致富。
2013年以来,元古堆村党支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在“努力”上下功夫,村里充分发挥党员、人才在精准扶贫中的骨干引领作用,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同向发力、互促共进。
担任着“光伏食用菌种植基地”负责人之职的董建新,积极对接技术、企业、市场,虽说有时忙得连家都顾不上回,但他觉得,党员为群众办事,天经地义。
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创新组织设置模式,以种植、养殖和乡村旅游等七大富民产业为依托,成立产业党支部,探索创新“企业主办+群众入股”等产业发展模式,先后为3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入会群众分红132万元,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奠定坚实基础。
深入开展的“双富先锋活动”,吸纳22名党员在合作社运营中发挥“领头雁”作用。由致富带头人领办带办的专业合作社5家,吸收362名村民加入合作社,逐步形成“能人创业做示范,群众积极跟着干”的生动局面。
在村党组织的引领下,七年来,村里群众的腰包更鼓了、日子红火了,全村存款余额达到540万元,户均1.2万元,其中存款5万元以上38户。宽带已基本实现全覆盖,群众获取外界信息、加强与外界交流的渠道更加畅通,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朱恵军说,下一步,村里将继续抓党建促发展,打造党性体验基地、乡村旅游基地、“三变”富民基地,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办好合作社,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巩固好,不断夯实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基础。
元古堆村新貌。 拍摄: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铁梁
梦想希望在延伸
“曾经,外面下大雨,教室里下小雨。三四个同学围着一张桌子学习,有的学生连凳子都没有……习爷爷来了后,可以到新学校去上学了。我们的校园可美了,一进校园,迎面是五星红旗,右边是三层教学楼,走进教室,以前的水泥黑板变成了多功能电子白板。我们还有免费的营养早餐。”
6月11日,元古堆小学学生罗瑞在自己的作文中写道。
在元古堆小学执教11年的杨新龙老师说,7年前的孩子们不知为何读书,蓬头垢面,见了陌生人胆怯、羞涩,直往后躲。
学校,是梦想开始的地方。建于1969年的元古堆小学,原名为渭源县田家河乡下滩小学。40余年的风吹日晒,让这所学校破旧不堪。元古堆村的乡亲们,渴望孩子们能享有更好的教育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元古堆村后,依据全村总体规划,政府投资300多万元将学校整体搬迁,学校更名为“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小学”。新校园占地面积382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配有计算机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等多功能教室。
不仅让孩子们拥有好的教育环境,更要让孩子们享有好的教学质量。“这些年,学校老师的学历普遍提高了,多是本科毕业生,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元古堆小学校长瓦永福说,“为了提高讲课质量,我们也不断让老师们参加各种培训。”
对此,杨新龙深有体会:“以前给孩子们上课没有思路,照书一读就好了,现在通过培训、学习,我感到老师就是引导者。”为了上好一节课,杨新龙先把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再分层次地设计问题,根据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让同学们回答,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
“现在家长更重视孩子的教育了。不少家庭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回来照顾孩子。”瓦永福说。
近年来,元古堆小学被评为定西市教育教学先进集体、渭源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先后有20人次被渭源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如今元古堆小学的孩子们自信、大方、有礼貌,看到陌生人会主动鞠躬问好。
罗瑞在作文结尾处写道:“在这么好的条件和环境中,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时光不语,山河见证。2018年底,元古堆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89元;全村危房已全面消除;自来水入户439户,饮水安全率达100%;实现道路硬化全覆盖。
惠风拂陇中,捷报频传耳。2019年,渭源县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6%,行政村通畅率达到100%,全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9.39%。
曾经“苦甲天下”的陇中大地亦是山河一新。2019年底,定西市贫困人口减少到4.1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8%。全市1101个贫困村有982个脱贫摘帽,安定、陇西、临洮等5县区实现脱贫,通渭、岷县将于今年实现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开启新征程,行者方致远。
我们阔步走在大路上——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