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县黑石镇和平村:能人挑头做养殖 村民入股拿分红

2020-06-19 09:21

和平村新貌

近日,记者走进皋兰县黑石镇和平村,明媚的阳光照耀着这个美丽的村庄,雨后的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气息,空气显得更加芬芳。

黑石镇和平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李怀文向记者介绍了和平村的基本情况。“和平村地处皋兰县黑石镇东南部,现辖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属建档立卡贫困村。村域面积60平方公里,全村户籍人口共826户2625人,全村共有耕地13141亩,主导产业主要是种植、养殖、劳务输转。2013年底,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7户682人,2014至2019年,历年累计减贫196户681人,到2019年底,全村剩余未脱贫人口1户1人,贫困发生率为0.04%。”

李怀文一边跟记者介绍着村中的情况,一边带记者来到了当地养猪大户董茂俊的养猪厂“皋兰县黑石镇奋发养猪厂”。今年46岁的董茂俊是个带着农民憨厚气质,又颇具创业头脑的企业家。他介绍:“我们这个养猪厂从2018年4月开始建设,目前存栏有2000多头。”

为什么那么多的创业项目,董茂俊选择了养猪这个行业呢?董茂俊说:“说起养猪,我是从19岁开始跑货车,近30年的跑货车经历让我有了比较开阔的视野,但因年龄问题继续跑运输感到力不从心,于是在村干部的建议和支持下,我就想在不惑之年再努一把力,想找个合适可靠的项目创业致富,因为之前跑车一直跟饲料厂有联系,而且猪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都离不开,于是我就产生了养殖生猪的念头。”

经过跟正大集团的沟通和接洽,董茂俊说干就干。个人筹资、政府帮扶和银行贷款,共投资660万元,开始了他人生意义上的第一次创业。2018年底,董茂俊的养殖场建成了3栋新型标准化猪舍,并完成了进场道路硬化、供电、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经过个人调研和正大集团专家介绍,董茂俊选择了瘦肉型猪仔养殖。“这种瘦肉型猪的肌肉匀称结实、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饲养期短,能提早出栏。一般6月龄体重可达90千克以上,瘦肉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且抗病能力强。”养猪厂建成后,还吸收了部分村内外的劳动力。从那时起,董茂俊每天天还未亮,便早早起床,到猪圈忙活起来。

2020年,养殖场新扩建一栋,年出栏5000头,董茂俊补充说:“我们的生猪每半年出栏一次,目前有2000多头,每年的收益大概有150万元,有望在四五年之内能收回成本。自从厂子建立起来后,我们有30多个村民也以入股的形式成了这个养殖场的股东,还可以享受年底分红。”

在疫情期间,董茂俊的养殖场销量有没有受影响呢?董茂俊带记者进行了严格消毒后参观了养殖场内部。他说:“通过技术人员的指导和自己的养殖经验,我总结出一套科学的防疫体系。我们采用封闭式的管理方法和严密的消毒程序,防止一切可能把外面的病菌带入养殖场内。一般生猪的死亡率在10%到14%之间,而通过标准化养殖和精细化管理,我的养殖场生猪死亡率一直控制在5%以下。而且合作的正大集团的‘三级模式’就是提供饲料,派遣专业技术员现场指导,出栏的生猪也由他们负责销售,所以防病防疫和销路都不是问题,对我来说,只要操心把猪养好就行了。”董茂俊笑着说。

董茂俊告诉记者,养猪以来,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水源问题,目前供水量只能达到需求量的一半。“一个月里有半个月我们都需要去水库拉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我萌生了筹建塘坝的想法,现在项目已经立项了,等塘坝建成后,年蓄水量可达到30000立方米,能够完全吸纳入夏以来的所有降雨,以供秋冬季节的农田灌溉以及猪场饮用,年节约成本达10万元。塘坝的建成使猪场的用水得到了有效水源补给,同时也为大田种植户进行抽水灌溉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有效地克服了干旱对作物的影响。”

“如果这个塘坝工程项目能建成,既保证了节约集约用水、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又解决了夏季以来雨水过多而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增加可利用水量回补地下水作用的同时,改善了本村及邻村生态环境和生活生产条件,能够极大的巩固本村的新农村建设成果。”董茂俊说。

董茂俊介绍,这些年来,除了养猪产业外,其他相关项目也以循环农业建设为特色,注重经济环境双重建设,2019年12月,他的合作社被评为“皋兰县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董茂俊的养殖场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取得这样的成绩和政府的引导、项目的决策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李怀文书记告诉记者:“农村创业选养殖业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项目,目前在农村发展养殖业有很大优势,市场前景非常乐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养殖政策进行大力扶持,让村民们创业更有保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