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88岁什川老太太的端午节礼物

2020-06-24 09:46

谈克兰老人展示端午荷包

端午节马上到了,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88岁的老太太谈克兰忙得不亦乐乎,她正在抓紧时间扎荷包,扎好了要送给她的孙子们,还有喜爱她荷包的人。

“我是1932年生的。”谈克兰老太太说:“这是我专门问过我妈妈的,一辈子都记得。”虽已是耄耋之年,但年近九旬的谈克兰老太太思路清晰,口齿利落,一看就是个性情中人。

谈克兰是土生土长的什川人,她们家就住在什字川堡里,也就是今天的北庄村堡子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17岁的谈克兰嫁到了近邻的魏家。少女的时候,就已经在学习针织女红,一天忙里忙外的,修练成既能上得厅堂,也能下得厨房的本事。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什川风俗习惯,一是女人们要扎荷包,家里要做粘糕,大门口要挂柳枝艾草。谈克兰是一个要强的人,喜欢亲自去操持。

日月如梭,孩子们都长大了,谈克兰也老了,她数着指头告诉记者,她有12个孙子、2个外孙子、10个家孙子,另外还有4个重孙。老人说着,眉眼里满是笑意。

谈克兰老人爱小孙孙们,每年端午节都要做荷包给他们戴。

端午戴上香荷包,代表的是吉祥平安。老人说:“二十多岁就开始做荷包,每年端午节前就开始做。现在孙子多了,荷包做的相对也多了。”步入耄耋之年的谈克兰老人,身体健康,和过去一样热爱生活,平时就爱做一些小动物玩具和枕头。

做荷包的原料是谈克兰老人找服装店要的边角料,她买来五彩丝线,根据自己的创意扎荷包。她扎金瓜,扎小老鼠、扎骏马,扎一个猴子,背上还背着两个花缨萝卜。作品生动有趣,特色鲜明。在老太太家的桌子上,摆着两个装有水和小花石头的瓶子,谈克兰老人说,花石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桃树湾沙窝子打砂时捡的,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娃娃脸,挺好玩的。捡起来在河水里洗净,带回家装到瓶子里,摆在桌上好看。摆了有四五十年了!

谈克兰老人对生活中的美,有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天,她看见一个旧麻衣服,铺在板凳上,越看那色调和材质,越像一只麻猫儿皮,灵感闪现,就迫不及待的拿剪刀来做,半天时间做了两个。皮是麻花色,眼睛胡子是金黄色,爪爪是淡红色的小圆球。卡通得很,一个大衣领子,是老式的那种大衣上拆下来的,谁看都是垃圾。可在谈克兰眼里,这是一张生动的熊猫皮,三剪两剪,左扎右缝,一个逗人的可爱小熊很快就诞生了,那个小尾巴是最后没用的一碎条,成了一杆骄傲的旗帜。

走过88年人生历程,谈克兰老人对待生活,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谈克兰老人说:“人一定要上学念书!我不识字就吃过不少不识字的亏。”“6岁时,爷爷教过我《三字经》,到现在我还会背前面的一段。”

老人说着,随口就背诵了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朗朗背诵声在一个四合小院的房间里余音绕梁,分明是蹉跎岁月的回响,又何尝不是甜美人生的吟唱!

祝愿谈克兰老人身体安康,生活甜美!扎出更多有趣的荷包来……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魏著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