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升级让兰州越发精致

2020-08-07 08:55

杉杉奥特莱斯广场

美丽的黄河之滨

中车拾光公园一角

省妇幼医疗综合体项目

中车拾光公园一角

中车拾光公园一角

杉杉奥特莱斯

信息兰州网消息 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同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区域中心城市等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集约发展,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自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来,市自然资源局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化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兰州一河两岸城乡空间,坚持全流域管控、全流域保护,着力做好黄河文章,讲好黄河故事,持续在用途管制、空间管控、风貌塑造、生态修复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

补短板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拥堵、就医难、就学难等“城市病”困扰着人们,如何营造舒适、高效的生产生活空间?市自然资源局局长陈一夫表示,一年来,我市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规划理念,紧贴市民诉求,回应群众关切,高度重视城市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编制、审批和建设工作,从顶层设计层面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进行“城市双修”。“城市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努力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幸福美丽新兰州。8月5日,集中采访组走进市自然资源局,并参观了兰州碧桂园配建中小学校、杉杉奥特莱斯、兰州奥体中心、中车拾光公园等项目,跟着项目了解市自然资源局在用地和规划审批中,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强化项目公建配套,补齐教育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引进新兴业态,提升城市品质,增加公共开敞空间,保障市民游憩需求等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

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连着大民生。“我们一直致力于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一方面对城市规划的绿地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规划方案的优化,实现形成一部分口袋公园,给大家提供开敞交流的空间。”陈一夫介绍,我市将释放占地4000余亩的小游园,这将极大提升市民的幸福感。七里河中车拾光公园是建设社区公园的一个试点,公园前身为中车兰州机车厂柴油机分厂厂区,是兰州市老工业园区“出城入园”后,利用部分老厂区原址建设的社区公园。记者看到,公园保留了厂区原有的火车轨道、厂房桁架、烟囱等,并将部分老厂区的生产设备零部件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对城市工业遗产进行更新。公园绿草如茵,健身器材俱全,周边市民来此休闲娱乐,张先生对记者说,在闹市中有这样一个安静的空间锻炼身体,还可以回味旧时光,我们的城市正在变得更贴心。

作为省市两级重点工程,兰州奥体中心项目的建设备受关注。当日记者看到,施工现场紧张有序,主体育场正在进行整体封顶。“奥体中心项目布局在兰州市的崔家大滩片区,在四版规划中确定的这块区域是七里河安宁中心,规划定位为兰州市的文化体育中心和商贸商务中心。”市自然资源局审批二科科长宋涛表示,项目在这里布局契合城市发展,项目的建成将解决兰州市没有大型体育场馆的窘境,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和布局,提升城市品位,满足人民群众健身活动对场地的需求。

我市积极引进新兴业态,丰富市民的休闲生活。兰州杉杉奥特莱斯广场是集吃、喝、玩、游、购、娱一站式的休闲购物地标,7月25日开业即迎来四面八方的顾客,开敞式的购物环境让人们备感舒适。兰州杉杉奥特莱斯购物广场总经理杜咏梅表示,广场不仅辐射兰州,服务半径还辐射到天水、武威、白银、西宁、银川等周边区域。

碧桂园2013年入驻兰州,已开发建设4000余亩土地,近18000名业主入住。教育配套情况如何?记者在碧桂园看到,一座座新建的学校崭新亮相,静候9月份师生们的到来。兰州碧桂园三期项目总经理梁爱东介绍,目前共配建6所学校,整体占地632亩,建成后可提供16335个中小学优质学位,现已满足市政府规划学位配备要求。还配建了一所室内游泳馆,标准400米跑道及足球场、室内外篮球场、室内音乐馆等。兰州碧桂园三期项目总经理梁爱东对记者说,政府在这里集中布局学校,解决了整个碧桂园区域的就学压力,完善了教育配套体系,弥补了区域教育短板。

过去的一年,我市在完善医疗配套方面也发力推进。甘肃省妇女儿童医疗综合体项目,2018年被列为省列重大项目,2019年5月30日正式开工,计划于2022年6月竣工投入使用。项目总建筑面积383420平方米,设置床位数2300张。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甘肃省儿童医学中心西院、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西院、安宁新城医院。项目立足于建设国家西北区域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建成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百姓,尤其是儿科领域医疗服务、临床研究等诸多问题,对保障区域内群众健康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大家共同的心愿,教育、医疗、体育、商业等配套设施的落地建设,是我市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一个缩影。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改善民生的一大步。记者了解到,2018年至今,为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居民活动场地,市自然资源局在甘肃金明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住宅小区、兰州鲁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住宅小区、甘肃逸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住宅小区等10余个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时,要求增设了口袋公园、绿地广场、街头小游园等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审批中小学校项目16个,核发总建筑面积约31.6万平方米;幼儿园项目61个,核发建筑面积约16.4万平方米;审批养老设施57处,核发总建筑面积约10.8万平方米;审批医院14处,核发建筑面积约123.1万平方米;配建地下车库面积约460万平方米,约15.8万个停车位;社区用房、居委会等其他配套设施约123个,建筑面积约6.2万平方米;审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共计约688部。

着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在城市功能修补中,我市还统筹推进抽疏战略,着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坚持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优化和外向疏解转移双向发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功能和用地结构,促进工业向北发展、人口向东转移,促进中心城区各组团均衡发展,促进新老城区相向错位互补发展,促进全域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片区整体开发,为青白石三期、崔家大滩万达城、雁儿湾片区华润二十四城、恒大在兰项目、安宁中央商务区、中车兰州公司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兰州航天高新产业基地真空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提供良好规划服务。强化存量用地挖潜和低效用地再更新,科学推进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坚持向“存量土地”要“发展流量”,向“低效用地”要“发展质量”,强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促进职住平衡,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2018年至今,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54件,总用地面积约4712.161亩;核发《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166件,总用地面积约11892.074亩;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708个,总建筑面积约2294.2万平方米;推进实施保障房项目31个。

重塑山水城市风貌特色

不少市民表示,我们的城市在长大,变得更高、更壮、更好看了,从城市建筑方面来看,无论是构造、外形还是品质,都有了很大提升,这得益于市自然资源局的精细化管控。记者了解到,市自然资源局强化自然资源要素精准配置和精细化管控,依托黄河谷地两山掩映、大河中流的山水肌理,不断挖掘黄河都会的生态潜力,激活丝路重镇的生态基因,聚焦提升城市品质、塑造风貌特色、改善人居环境,编制完成了《兰州市沿黄城市立面改造提升规划》和沿黄城市立面改造先行先试段建筑深化方案及施工图纸,已将项目前期成果移交城关区政府开展后续工作。编制完成《兰州市黄河两岸建筑立面设计导则》,移交城关区政府黄河两岸建筑外立面改造工作设计团队,同时协调《设计导则》技术编制单位积极配合城关区设计团队,及时提供《设计导则》的解释咨询服务。坚持以文化重塑“城市之魂”,编制完成《金天观—洪恩街街区城市设计》和《“读者印象”精品文化街区城市设计》,着力推动相关城市设计落实落地,统筹片区发展和风貌塑造,激发片区活力,提升风貌品质,科学重构西部大山大河之城的景观风貌和独特魅力。

营造鱼骨状水系生态格局

在生态修复方面,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因河而生、因河而长,黄河是兰州最大的自然景观和城市特色。受自然地形地貌限制,自1954年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实施以来,逐步形成了兰州带状组团城市空间结构框架,“一河两岸”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景观脉络和生长骨架,塑造了山水相依、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局严格落实规划蓝线管控要求,按照四版总规确定的防洪标准,规划实施黄河干流防洪堤岸建设,推进黄河兰州段湿地修复和东段生态治理项目,加强河洪道整治,营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鱼骨状水系生态格局,让黄河成为造福兰州人民的幸福河。

生态修复提升国土承载能力

同时,我市认真谋划实施生态修复治理项目,谋划储备了兰州市城关区大砂沟山体修复、兰州市安宁区李麻沙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兰州市安宁区深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等8个生态修复项目。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实际情况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按照立足现状、着眼长远、注重实效的原则,以自然保护区矿山、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为重点,完成了兰州市黄河北岸水阜镇西侧沟道历史遗留无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及兰州市七里河区阿干矿区(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无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2个无主矿山恢复治理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谋划了皋兰县黑石镇大横村、三合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现已编制完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方案》。

全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此外,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核查,共排摸出严重地质灾害隐患区20处,受威胁群众370户2302人,涉及房屋2909间,建筑面积约122657平方米,并及时向县区政府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组织对地质灾害易发区654户、2562名群众进行了搬迁避让,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利用ALOS-2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数据、SBAS-InSAR时序形变监测成果等专业技术手段及时预警皋兰县忠和镇北龙口建材市场东侧山坡变形迹象。同时,在地质灾害治理上,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支持,2014年至2019年共计争取到位资金32652万元,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治理项目27个。通过项目实施,可有效保护我市地灾隐患区域11万多人和45亿元生命财产安全。

兰州位于黄河上游,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处,在水源保护、水土保持、防沙治沙、草原和湿地保护、高海拔生态多样性等多个影响国家生态安全的关键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使命任务,生态保护与安全防护责任重大。兰州是国务院批复的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西北地区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和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城市。新中国成立以来,兰州人背冰上山,逐棵点种绿化,南北两山生态环境在一代代兰州人民艰苦卓绝的勤劳奋斗中得到极大改善。近年来,兰州市深入践行生态营城理念,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兰州蓝成为国际名片。但受制于所处区位的区域生态条件限制,脆弱的生态本底依然制约兰州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坚决保护黄河生态,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落实《兰西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构建五区协同,一带串联东部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修复区、南部生态文化旅游区、西部生态保护区(祁连山)、北部水土保持修复区(兰白)、中部城镇生态发展区(黄河为核心的生态功能带)的大生态格局,建设生态型兰白都市圈。”陈一夫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市各项安排部署,进一步聚焦推进黄河兰州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主动担当作为,做到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自然资源管理更加严格规范,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集约,规划服务更加精简高效,为建设“都会城市,精致兰州”提供高水平规划和自然资源保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艳玲 李雪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