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风景,也是乡愁

2020-09-29 09:37

“双节”未至,心已放飞!是去云南的香格里拉,还是北京的香山?是去海南的天涯海角,还是赴苏杭领略南国秋韵?其实,咫尺有美景,胜似他乡游!

9月12日,全国乡村旅游与民宿工作现场会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召开。正如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所说,这次会议在甘肃榆中召开,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甘肃是我国旅游资源大省,艺术瑰宝莫高窟、大漠奇迹月牙泉,匠心独妙马踏飞燕、鬼斧神工七彩丹霞,河西走廊上深厚人文积淀与壮美自然风光,在这里完美汇聚、精彩呈现,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尤其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甘肃旅游发展取得喜人成绩,特别是乡村旅游、乡村民宿蓬勃兴起,涌现出一批在西部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优秀品牌和成功案例,成为甘肃旅游新名片、旅游扶贫新标杆。作为省会城市,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兰州,近年来通过挖掘乡村旅游,利用山水生态、农耕文化、特色种植、古村古镇旅游资源,树立了一批乡村旅游的“样板”,打造出一个个“网红”景点。以榆中县李家庄村田园综合体、老家·浪街,永登县西部玫瑰生态谷、红沙川红提葡萄观光采摘园和中国吉卜赛风情民俗村、皋兰什川梨园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得到蓬勃发展。也就是说,咱们大兰州的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数量丰富,主要的乡村旅游景点有268处,其中地文景观类占13%,水文景观类占4%,生物景观类占8%,历史遗产景观类占13%,现代人文吸引物景观类占19%,抽象人文吸引物景观类占14%,旅游服务景观类占26%。统计显示,去年兰州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到981.59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24.12亿元,同比增长17.92%,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兰州市农民增收、推动精准脱贫、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进入新时代,“旅游”无论是从内涵还是外延都赋予了新的概念,红色的文化资源、绿色的生态资源成了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资源;优秀的乡土文化特色、优秀的历史人文资源,使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了旅游经济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尤其对今年的旅游业,可以说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宏观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我国旅游市场逐步恢复、消费逐步升温,特别是乡村旅游市场恢复势头喜人。据测算,今年第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总收入695亿元,同比下降77.1%;到第二季度,形势大为好转,环比增长达148.8%;7月至8月,乡村旅游总人次、总收入恢复更为明显,从业人员数量基本达到去年同期水平,有望率先全面复苏、实现稳步增长。面对疫情常态化的防控,人们对旅游的远行和趋热开始有了新的认知和选择。而“近在咫尺”的休闲旅游、乡村旅游无疑成了百姓的首选。人们的旅游需求开始从“美丽风景”向“美好生活”转变,乡村旅游内容也在发生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从自然观光转向生活体验,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在乡村住下来,体验农事劳作、体验乡野生活;从初级产品转向特色化、精品化需求,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住农家乐、吃农家菜,钓鱼、摘菜;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需求,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在乡村旅游中感受文化、愉悦身心、留住乡愁。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贵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