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制造”再创新活力
兰石化炼化装置
铝型材加工
信息兰州网消息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十三五”以来,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紧紧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导,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科学统筹稳增长、调结构、增动能、优服务,工业和信息化持续稳中向好,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让“兰州制造”从国门走向世界,为“兰州制造”未来发展注入新活力。
1 依托“3区”五大支柱工业体系筑牢“兰州制造”基石
兰州市是“一五”、“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12个工业城市之一。在前期发展的基础上,经“十三五”期间持续发展,现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生物医药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呈现出以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3区”为依托,以8个县区为载体的错位发展产业格局,打造主城区为总部经济、科研基地、现代物流等产业聚集地;远郊四县区为工业布局根据地,近郊四区为企业出城入园和承接中东部沿海城市产业转移的主战场。
“十三五”期间,重点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5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49.98亿元,同比增长2%,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6%,重工业增加值增长2.2%,轻重工业比重为25.4:74.6;从隶属关系看,中央和省属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3/4以上。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817.03亿元,同比增长0.79%,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15.3%。全市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稳步发展,其中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573亿元、110.8亿元、55.3亿元,同比增长1.07%、4.85%、5.67%,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4.9亿元,同比增长12.47%。
2 抢抓政策机遇各产业优势发展持续发力
随着国家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甘肃省推进十大生态产业发展,实施“三化改造”工程等机遇,为兰州对外开放、区域合作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带来历史机遇和发展红利,也为新旧动能改造、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支撑。我市已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形成产业集群,石化装备、新能源装备、军工装备、生物制品、重离子辐射应用极具产业竞争力。
同时,工业综合能耗提前完成既定目标。其中,能耗方面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365.26,同比增长2.3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30%,截至2019年底,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19%,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预期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的目标任务。工业节水方面2019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8立方米/万元,较2015年下降35.02%,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三五”预期6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目标任务。
3 力争2025年全市工业企业总产值在2019年基础上翻一番
“十四五”是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水平,我市将依托兰西城市群发展、兰州新区建设、榆中生态创新城建设,以推进“十大生态产业”为统领、以重振“兰州制造”为抓手、以实施“三化”改造为突破,坚持改旧与育新结合、存量与增量并重,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创新要素汇聚,激发实体经济活力,重塑现代产业体系,争创全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重点打造现代石化制造、航空航天装备、电子制造业3个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特色健康产业。按照国家到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稳定在30%以上的目标要求,确定到2025年,全市工业企业总产值在2019年基础上翻一番;制造业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占工业比重达到85%以上。
根据“十四五”规划,我市将以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为主战场,以红古区、皋兰县、永登县、榆中县为补充,形成优势突出、集群带动、错位发展的格局。其中,兰州新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产业。兰州高新区以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兰州经济区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装备、铝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红古区将兰州经济区红古园区、连海开发区红古园区“两大园区”作为发展制造业的主阵地,打造高端炭素、有色冶金等6条产业链。皋兰县加快建设三川口、黑石、九合等工业园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大钢铁、电石等传统产业技术更新改造,做大做强饲料、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榆中县围绕榆中生态创新城建设,高标准推进和平工业园区卧龙川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科技创新产业。永登县加快推进树屏产业园、连海经济开发区大通河产业园两个园区建设,着力在冶金、建材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4 坚持“改旧育新并重”思路重振“兰州制造”工业体系
按照“优化布局、提升规模、延伸产业、安全环保”思路,打造集石油装备、石油炼化、高端化工、多产业带动为一体的现代石化制造产业集群,实现战略性升级。重点建设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电作动器、机载雷达、宇航装备等航空航天配套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全省创新发展高地。做大做强智能终端、可编程控制器两大优势产业,培育引进智能传感器、机器人、集成电路、5G及光电产业四个重点产业,构建西北电子制造业集聚区。
同时,我市将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以中车兰州公司出城入园整体搬迁项目为龙头,引进一批铸造、锻造、机车零部件等轨道交通配套企业,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和聚集效应。重点发展电池前驱体及正负极材料、动力电池装配生产、电池回收、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制造等产业。依托“城市矿产”,推动废旧电子、废有色金属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煤矸石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重点发展大中型电机、高端泵、智能电网等新产品研发。主要建设中国西部数字化智能制造产业园,推动碳纤维应用与产业化发展,培育发展稀土功能材料产品。继续做大疫苗产业,大力发展医疗美容、多肽类药物、心脏瓣膜、放射性药物等医用产业,推动重离子加速器、3D打印技术产业化应用。指导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发展精深加工、加强上下游合作、完善相关产品标准、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质、降本、增效,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坚持绿色化保障、信息化支撑、智能化驱动,以冶金建材、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轻工、煤炭电力等行业为重点,培育创建国家级及省级绿色园区、工厂、产品和工业节水型企业20户以上,创建市级智能工厂30户以上,引导全部规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莉/文 马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