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看看 兰州脱贫攻坚最新“答卷”!
榆中县黄蒿湾村的新农村住宅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甘霖 摄
百合特色产业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甘霖 摄
信息兰州网消息 12月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兰州专场新闻发布会。据介绍,2017年,兰州市皋兰县、七里河区第一批实现脱贫摘帽;2018年,永登县、榆中县顺利实现脱贫退出;2020年9月底,我市剩余的0.38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了退出标准,实现了全面脱贫。全市贫困地区住房、饮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等重点领域综合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一起来看看兰州脱贫最新“答卷”!
全面完成
全市25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017年脱贫退出71个、2018年脱贫退出185个,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100%脱贫退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9.16万人减少为2019年底的0.3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5.88%下降到0.32%。2020年9月底,经市县乡村逐级自下而上验收,全市剩余的0.38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了退出标准,实现了脱贫。
收入增长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10391元增长到2019年的13605元,增长了30.93%。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和七里河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6年的8974元、8761元、9076元和15513元增长到2019年的11692元、11505元、11813元和20435元,贫困群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资金支撑
我市举全市之力大打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市级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0%以上增列专项扶贫资金,三个贫困县按20%以上、七里河区按15%以上增列专项扶贫资金,2016年以来各级财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近40亿元。2017年至2020年全市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规模分别为9.08亿元、10.45亿元、6.37亿元和5.4亿元,主要用于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光伏扶贫、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等农业生产发展和贫困户出行难、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力保障了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
产业发展
我市重点发展高原夏菜、百合、玫瑰、中药材
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分别达到84.56万亩、11.56万亩、5.97万亩和15.78万亩。2020年,投入产业资金1.4亿元,到户资金3991万元、带动贫困户4729户,其中直接用于发展生产的补助资金1551万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资金1430万元,“五小”产业扶持资金13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743户,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有力支撑了贫困地区群众稳定增收。同时,实施各类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19个,在553个村推行农村“三变”改革,参与贫困户1.68万户,贫困户收益2234.5万元。创建省级旅游示范村15个,市级旅游示范专业村40个,新建改建农家乐1800户,2020年乡村旅游收入18.33亿元。此外,电子商务乡镇覆盖率达到90%,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0%;各类快递企业在乡镇自建网点覆盖率达90%,累计培训农村电商人才3万余人。建成榆中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2104户,建成永登、皋兰光伏扶贫村级电站51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72个,截至2020年9月底,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873户,累计发电收益1292.47万元。
兜底保障
全市农村低保标准由2016年的每人每年2986元提高至2020年的4428元,增幅达48.3%,特困供养对象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5757元,实现应保尽保。当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代缴率、发放率均实现100%。同时,聚焦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推进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有效衔接,积极完善低保、临时救助、社保等兜底机制,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改善,累计为29.6万困难群众发放生活保障资金6.7亿元。
教育巩固
当前,我市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全市有接受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无失辍学学生。2020年,我市实施“两类学校”项目92所,投入资金8974.73万元,其中,乡村小规模学校65所,乡镇寄宿制学校27所,全部于2020年8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
就医便利
我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保参保率100%,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达99%以上,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都实现了达标,所有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实现农村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的目标。同时,大力实施建档立卡人员“先诊疗后付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报,2020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对象20.11万人,医疗救助资助参保25.85万人,资助2685.19万元。
居住安心
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359户,顺利实现农村四类重点对象现有存量危房清零目标。2020年摸排存量农村闲置、废弃危房共7023户,已全部拆除,拆除率100%,同时强化对所有农村住房实施动态监管,全力确保农村群众住房安全。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359户。同时,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5.5万户,先后建成“千村美丽”示范村6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11个、区县美丽乡村80个、环境整洁村386个,创建“清洁村庄”656个。
饮水安全
全市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277处,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1.49亿元,有效解决了农村105.13万人饮水问题,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了100%,集中供水率达到了98%,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其中,2020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冲刺清零后续行动项目6项,总投资4338万元;实施农村苦咸水改造项目1项,投资528万元,目前6项巩固提升工程和1项苦咸水改造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投资完成率100%。
就业稳定
2016年以来,我市累计认定“扶贫车间”102家,共吸纳劳动力2740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1295人;累计开展精准培训6.95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81万人;累计完成劳务输转143.79万余人、创劳务收入334.57亿元;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267个,其中临时性乡村公益性岗位550人,爱心理发员591人,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乡村公益性岗位126人,有效实现了“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带动一人”的目标,实现了有输转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应输尽输。
易地搬迁
“十三五”期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涉及19个集中安置点,搬迁建档立卡群众1568户5543人。按照“一户一策”的要求,落实产业扶持1285户;就业扶持1242户,兜底保障223户,基本实现了有产业发展需求的全面落实了产业扶持,有劳动能力的家庭一户至少一人就业,无劳动能力家庭应兜尽兜的要求。
道路畅通
2016年以来,我市共完成各类农村公路建设项目2850.2公里,完成危桥改造工程67座,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4849.7公里,农村公路列养里程日常养护工作全覆盖,全市建制村通畅率达100%,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从量到质”的全面提升。2020年建成141.97公里自然村组硬化道路,投资7455.1万元,惠及永登、榆中、皋兰3个县26个乡镇49个建制村111个自然村9805户群众。此外,所有行政村实现动力电全覆盖,全市光纤宽带和4G网络覆盖率均达到100%。
各方参与
我市坚持政府主体主导,凝聚各方力量协同作战,形成联动格局全力攻坚。其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2016年以来,全市各帮扶单位组织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5.74万次56.02万人,开展实用技术和劳动力技能培训3972场次、受益10.78万人;筹措帮扶资金1.29亿元;帮助群众解决急事难事2.12万件;宣传政策9.92万场次106.62万人;化解矛盾纠纷1.39万件;引进社会力量捐助1523.08万元,帮扶工作成效明显。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