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兰州黄河北岸的战事
盐场堡南门城楼
明代,兰州黄河以北为兰州及兰州卫军民纳粮田地,而沙井堡一带,则为庄浪卫军民纳粮田地。明代中期,瓦剌、鞑靼等蒙古部族,先后不断南下抢掠,成为边患,离黄河之北十里的北山已成其驻牧地,那些南北向的洪沟,就是瓦剌、鞑靼南犯之路,实在为紧关喉襟要害重地。
明英宗天顺年间(公元1457-1465年)以前,兰州卫设有巡河军马,冬夏常操,鞑靼不敢侵犯。承平日久,高官视为腹里,遂将驻兰州的甘州中护卫(原在甘州,建文元年从肃王移驻兰州)、兰州卫军队调往甘州、凉州等处防守,兰州只留戍守墩台、把守黄河镇远浮桥、把门匠局、夜不收(古代军队中的哨探。因彻夜在外侦察,故称夜不收)共357员名。这样少的非正规军,把守数百里长的黄河防线,疏漏很多,鞑靼乘虚而入,从宁夏中卫、凉州、庄浪卫墩台空隙处出没,埋伏在兰州红柳滩等处地方,不时驰突,尤其是从红城子、咸水河口突出的骑兵,侵扰最甚。
到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鞑靼连续入境抢掠,因无军队截杀,听任鞑靼大肆抢掠,损失惨重。三边总制、户部尚书秦纮奏准将赴固原防御的军官李勤等1200多名士兵,配备战马,留在兰州长年防守,鞑靼有所收敛。
弘治十八年,沙井驿听探(即侦察兵)夜不收畅陈良报告:发现50余骑鞑靼作尖兵,从锁罕秃往下吊行走窥探,而鞑靼大队人马潜伏后山,伺机而动出没为患。但是兰州城没有冬夏防御军马,诚恐有警,缺军队捍御。同年,据巩昌府捉获奸细诸十的狗供称:鞑靼首领小十王弘治十七年十二月内抢掠靖虏(今甘肃靖远县),回到河套湾。派他与去年抢来的汉人张剌麻小、真达子、王剌麻小三名南下,侦察肃王府双井儿牧场马牛、新修马营所养马匹,有无骑兵看守,以待秋高马肥之时,率众抢掠。三边总制杨一清将此情报告知沙井驿等处,令其严加防守。
据杨一清《为存留守城官军以防虏患事》奏章称:兰州城“内有宗室,外多商贩,人烟辏集,畜产蕃盛,比之他处不同。相离鞑靼出没之地,止隔黄河一水”。
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鞑靼骑兵在盐场堡、大岔沟等处抢掠,迫近东金城关,离兰州城不到数百步。三边总制、户部尚书秦纮闻警,急调游击杨敬、都指挥乌铭、陈善、指挥郭遡等前来策应。
明军急忙赶到兰州,鞑靼随即北逃,明军徒费粮草,缓不济急,明军返回驻防地,鞑靼又驰骋南下侵扰,他们飘忽不定的战术,弄得明军疲惫不堪。这都是兰州无常驻官军警备所造成的麻烦。
弘治十八年,鞑靼骑兵多次抢掠兰州黄河以北村庄,甚至冲至金城关下,明军隔河相望,不敢追逐。陕西巡抚杨一清经调查后,奏准将怯弱惧敌的守备张恺撤职,保荐英勇善战的陕西都司都指挥佥事房怀,代替张恺,守备兰州。房怀,字尚德。守备兰州,筑黄河北长城,筑堡,堑护城河,加强了防御工事。建议杨一清,增备战马,撤回派往外地的备御官军,均被接受。
漫长的兰州黄河北防线,西面只有建于明洪武时的沙井堡,东面仅有重建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的金城关。鉴于这样严峻的防守态势,明朝先后在兰州黄河以北,鞑靼出没的洪沟口附近,建成一系列城堡,屯兵防守。明孝宗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山东都指挥佥事李进守备兰县(洪武二年兰州降为兰县,成化十三年兰县升为兰州),历时一个多月,筑大岔口堡,设百户一员,率锐卒百人防守。大岔口即是今培黎广场东侧的深沟,亦名狼沟、狼谷。何以在此筑堡?这是因为“黄河西北十里,有山蜿蜒相接,至有路曰大岔口,仅容往来行人。二十里出口外,平川一望如掌”,西北可通往瓦剌蒙古诸部驻牧地。也就是说,大岔口为蒙古诸部南下的通道。北山除军事意义外,还有经济利益。因为兰州城郊溥惠渠灌溉不到的农田,锄草田间管理跟不上,收成很少。而河北之地多在山坡上,每遇及时雨方停,兰州人竞往播种,“不待灌溉锄治,而所收者十倍”,此为广种薄收,靠天吃饭。但是这里临近边防,往往以地临边,“恐被侵掠,故此前守备者禁弗许。今则有所保障,不禁其耕种矣!每隆冬盛寒,冰梁既合,必严设守卫以备之。今则塞其要隘,无复虑矣!”同年,李进用十四天,在大岔口堡旁建哨马营,亦用以屯兵,以固边防。这两个军事设施建成后,兰州卫将士及兰县官绅集会庆贺,并请兰县探花、侍读学士黄谏,撰写《河北大岔口堡记》《哨马营记》,刻碑记载建筑过程。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三边总制杨一清筑安宁堡。事见《大明安宁堡神庙记》:明弘治十八年,陕西巡抚杨一清奉命督军务抵达兰州,以为“兰(州)为西北要冲”,因为黄河以西接庄浪(今甘肃永登县、天祝县等地),通往鞑靼,出入之地居多,于是相度地形,命令兰州卫指挥杨义、陈松,“去郡河西三十里”筑城,命名安宁堡。“城高二丈,池深一丈二尺,周围六百四十步,东、南有门。”驻扎“兰州卫马步官军八百五十员名,郡牧所旗军百五十二名”,以守备店子沟、黑石沟、青道沟、红道沟、沙井沟、庙儿沟、咸水沟、庄浪河口、大通河口,遏制鞑靼侵扰,“不使为居人、行旅之害”。又命兰州守备都指挥孙隆等建真武庙,为水神,祀奉这尊神,可以“疫疠不兴,畜牧繁衍,室家生遂”。并刻《大明安宁堡神庙记》碑一座,落款重建于“大明嘉靖改元,岁在壬午(公元1522年)春三月九日”。修筑安宁堡之事,《明史·杨一清传》失载,《大明安宁堡神庙记》可予补充这段历史。
安宁堡的创筑,用以防守店子沟、黑石沟、青道沟、红道沟、沙井沟、庙儿沟、咸水沟、庄浪河口、大通河口,亦即从东面十里店到西面庄浪河口、大通河口一线,这是鞑靼南下的洪沟与河道,战线不可谓不长,防务不可谓不艰巨,但明军顶住了鞑靼骑兵的进攻,保障了当地居民和来往行旅的安全。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陕西巡抚杨一清令兵备、守备等官,调集鏊子坪(今安宁区孔家崖、费家营一带)军民人夫,筑打鏊子坪城堡一座,供官军屯住。
明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三边总制王宪筑保安堡。
以上诸堡,连接长城,东起盐场堡,西经金城关、保安堡、大岔沟堡、哨马营堡、鏊子坪堡、安宁堡、沙井堡,西至沙岗墩,共长5620丈,西北接庄浪河谷长城,延伸到嘉峪关。盐场堡以东通过桑园峡峭壁,经什川连接靖远、固原长城,一直到山海关,成为万里长城的组成部分。
关于兰州黄河北这段长城的修筑年代,史志无明确记载。彭泽《上陈边务疏》指出:成化间,戍守城堡的军官,一遇挫败,“遂称各堡孤远难守,掣回原设按伏官军,将各堡城墩台军士屯田尽弃境外,筑打小边,离城一二里者有之,以致迤北套虏,不拘多寡,皆得侵入我境,阻截大路,抢杀人畜,边防之坏,莫此为甚。”据此判断,这段长城,修筑于成化到正德年间。
□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