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萌娃喊话的背后 有一个令人泪目的“战队”

2021-11-01 09:20

冯妍(右)和魏孔凡在工作中

贺敬钦的妈妈柴玉娇在工作中

“甘肃加油、兰州加油;爸爸加油、妈妈加油;舅舅加油、舅妈加油;我和姥姥在家给你们加油。”3岁10个月的兰州萌娃贺敬钦,因为爸爸妈妈、舅舅舅妈都在医院工作,疫情发生后陆续进入隔离工作状态。一周多没见爸爸妈妈,孩子对着镜头一一为他们加油!这则短视频在本报视频号和快手官方号发布后,引起网友的大量转发和评论。

10月31日,记者连线贺敬钦的爸爸贺彦玢所在的市二院检验科相关负责人,通过视频、朋友圈截图了解到这个团队的战“疫”故事。

1

孩子对着广告牌上的医护人员图片叫“妈妈”

贺敬钦的爸爸贺彦玢是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兰州出现新冠疫情后,他先是支援医院核酸基地、发热门诊实验室,后参与筹建市二院雁滩分院检验科,并主动请缨,于2021年10月25日进入市二院雁滩分院检验科工作。妈妈柴玉姣是甘肃省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自两年前出现疫情以来,一直在一线作战,因为有境外输入的病例,她和同事们轮流隔离工作,一隔离就是28天。此次兰州疫情爆发以来,她第一时间进入一线工作。此外,孩子的舅舅、舅妈也是我市两家医院的护士,都在抗疫一线。家里就姥姥和贺敬钦两个人。一周多没见爸爸妈妈,孩子通过视频为爸爸妈妈加油,也给兰州加油。他那句奶声奶气的“我和姥姥在家加油”让人破防。

和贺敬钦一样,还有一个更小的孩子,也在为妈妈“加油”。

检验科李倩的孩子才1岁6个月,几天没见妈妈,对着电梯里抗击疫情的广告牌叫“妈妈”。因为广告牌上是全副武装的医务人员,那就是孩子心中的妈妈。

此次,兰州重离子医院被确定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定点医院,由市二院完成组建并展开相关工作。为打好疫情防控的有准备之仗,10月20日晚9时至21日凌晨4时,市二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召集相关部门制定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及应急预案,并决定动员全院职工、调动全院资源,在短时间内将兰州重离子医院改造为新冠肺炎疫情定点医院。

10月21日上午,300余人迅速集结对医院进行消杀改造。到22日下午,经过30多个小时昼夜奋战,完成病区“三区两通道”装修改造、病区环境消杀、信息化建设、水电煤气和网络覆盖及安全保卫等工作。改造完成后的医院有六层作为此次新冠肺炎救治病区,有240张普通病房床位,19张重症病房床位。

2

“刚才忘了好好抱抱你”

“如果上天给我们每天25小时的时间!

我想说,除了家人,我愿意和我可爱的同伴们一直一直在一起!

无论本部还是分院,可爱的同伴们每天都夜以继日,全力以赴!

每一个瞬间都让人涌动心头!

为你们加油!也为自己加油!

爱你们!大家一起奥利给!”

10月25日凌晨2时52分,检验科冯妍正式进入雁滩分院检验科后发了这条朋友圈。检验科负责人王俐回复:“刚才忘了好好抱抱你,期待你凯旋。”冯妍回复说:“必定完成任务。”

市二院检验科现有院本部、雁滩分院、发热门诊3个独立的检验室,随着疫情来袭,检验科全员投入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中。样本接收、试剂准备、核酸提取、核酸扩增、结果录入、报告审核……核酸检测仪器24小时运转,他们在和病毒“赛跑”。他们的朋友圈让人瞬间泪目。

“雁滩分院5个人,我选派的都是精兵强将。”王俐说。

去杭州开会的徐丽娟,10月22日16时从杭州上火车,23日20时10分到兰州,到本部做完核酸检测后马上赶到雁滩分院找科室负责人,她说得尽快熟悉流程,掌握实验室分区和接收运送标本的路线。

在杭州进修的李敏敏得知兰州发生疫情后申请归队,“看到科里同事不分昼夜地工作,我却一点忙都帮不上,我想申请延迟进修。”

郭明亮是检验科负责信息系统工程的,媳妇在省妇幼检验科。科里一个电话,他24小时随叫随到,甚至顾不上吃一口饭。

王俐已经有十天没回家了,两个充电宝是她的随身标配,因为本部和分院间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很多,新冠康复者的血浆要随时运送,她24小时待命。凌晨说要搬设备,群里说一声,大家齐刷刷地全到了,这样的团队,让她倍感温暖。曾通旭在朋友圈说:“别人有披荆斩棘的哥哥,我们有星辰大海的Team!”为自己的团队加油。

我们没办法记录他们每个人的工作,但我们透过他们看到了市二院这个团队,他们也是兰州抗疫战线上所有医务工作者的缩影,为他们加油,也为兰州加油!为甘肃加油!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蔚霞 赵庭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