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激励创新“组合拳” 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活力金城”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现场(资料图片)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2021年9月27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出了这样的时代强音。会议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近年来,兰州市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积极出台了各类科技创新政策,激励人才创新创业,激发了全市创新创造活力。通过连续8年设立“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专项”,支持了1100多个人才(团队)开展各类科技研发,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开发工作出现了齐头并进、相得益彰的可喜局面,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已成为我市将宏观人才战略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创新举措。
1
兰州市拥有各类人才40.59万人
据统计,兰州市现有各类人才40.59万人,其中院士17名(不含双聘),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专家56人、省级重点人才计划专家432人、市级重点人才计划专家738人。人才数字的“背后”,有着兰州市为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所付出的努力。
近年来,我市坚持改革创新,健全人才政策体系,相继研究出台了《中共兰州市委全面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兰州市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兰州市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优化全市人才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等20个实施办法,并配套出台了《兰州市“金城萃英”人才计划》《兰州市“产业平台集聚人才计划”实施办法》《兰州市在兰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产学研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8个办法。结合人才实际需求,认真梳理各类人才在财政金融、项目扶持、职称薪酬、保险医疗、住房保障、来兰落户、配偶就业安置、子女入学、服务保障等9个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起了政策办法与优惠政策相互配套衔接的“1+N+9”人才政策体系。
2
创新人才“引培”举措,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落实和细化各项人才政策的过程中,市科技局也打出了一系列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组合拳”,以此引进和聚集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其一,以“聘期制”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在不改变与原单位隶属关系的前提下,柔性引进一批助推兰州市高质量发展的专家个人和创新团队。通过采取项目合作、技术入股、有偿咨询、课题研发等方式,先后柔性引进国内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582人,解决了一批事关兰州市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企业长远发展的技术难题。
其二,以“项目制”培育创新人才。坚持把项目作为培养锻炼人才的重要平台,市级累计投入创新创业项目资金2.9亿元,支持了“国产重离子加速器治疗肿瘤的基础和临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等一批技术创新性强、人才引领效果好、社会效益显著的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吸引人才团队来兰创新创业。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支持企业对接国内外创新人才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填补相关领域技术空白。
其三,以“竞赛制”发掘创业人才。自2018年举办首届“活力金城”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以来,先后有300多个优秀团队参加比赛,60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一大批具有前瞻性、创新性、自主知识产权及广阔发展前景的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走向大赛台前。其中,第二届大赛一等奖“分布式电源监测预测平台”项目,已累计接入全省10千伏以上分布式发电企业300余家,有效助力解决分布式光伏、小水电并网问题,提升了电力调度部门电网运行的智能化服务水平。
3
扶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人才创新铺路
与此同时,市科技局还通过出台相关办法,积极引导省内外科技成果在兰转化,促进在兰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才与企业联动融合,联合组建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基地83个、企业研发机构49个。
依托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建设的“甘肃新能源国际化工程技术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基地”是此类基地的代表之一。该所所长周剑平告诉记者,基地获批后,市科技局给予相应资金支持,目前太阳能一体化路灯已在兰州新区、榆中县、陇南礼县、定西、临夏等地推广安装,太阳能地埋灯、移动电源等也打开了销路,一系列新产品还在每年的兰州科技成果博览会上展览展示。“通过基地建设,我们也在将成果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开,目前已出口至美国,在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开展了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周剑平说:“同时,该基地也将取得的成果回报服务于兰州经济建设,比如,榆中的光伏扶贫项目大多是通过我所来咨询、设计和检测,这也是我们服务于兰州市经济建设的一个方面。”
4
人才政策成效显著,人才“红利”持续释放
在一系列人才“利好”政策的激励鼓舞下,我市涌现出一大批人才创新创业的典型。苏伟就是其中最亮眼的一员。
苏伟现为兰州大学信息无障碍研究中心主任、文交奇誉人工智能实验室执行主任、信息学院副教授,也是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智库专家,曾有在美联合博士培养和访问交流的经历。苏伟带领研究团队多年来一直开展人工智能、盲文信息处理、科技助残养老等相关研究。由苏伟研发的“中国盲文数字平台”是我国首例面向全国1700万视障人群,集生活、学习、工作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上线以来,受到了视障人士的“追捧”,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共享社会文明。他先后获得“兰州市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兰州高新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荣誉称号”“陇原青年创新人才”等荣誉,参与制定我国Web信息无障碍团体标准制定。
据市科技局副局长满吉新介绍,我市近年来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通过项目组织实施柔性引进了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一大批高端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近年来,共吸引博士后26人,博士628人,硕士147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4人,引进外来人才152名。
我市人才政策的“红利”之一,就是培育了一批本土人才。结合项目实施,2017年至2021年共组建了700多个创新人才团队,参与项目实施的人数超过4300人。通过项目带动,为本土企业和高校院所培养博士生53人,硕士生218人,晋升正高级职称人数达到56人,副高级职称人数达到102人,其中服务于企业创新的人员达到500余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