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强化“三中心一专科”建设 推动优质中医资源扩容提质

2021-12-24 14:41

专家为患者诊疗 □资料照片

2021年,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紧紧围绕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通过加强中医药治未病中心、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中医康复中心以及特色优势中医药专科“三中心一专科”建设,有力推动优质中医资源扩容提质。未来,甘肃将持续推进中医药“三中心一专科”建设,通过3到5年的努力,打造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皮肤、针灸、肿瘤、骨伤、肛肠、妇科、儿科等优势专业、优势病种中医专科群,形成集群优势,带动特色发展,不断提升诊疗能力和疗效,为全省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强化顶层设计

突出高位推动

我省高度重视优质中医资源的扩容提质,在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对优化中医机构服务模式,推动优质中医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树立中医专科品牌意识,强化专科专病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突出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工程等推动优质中医资源扩容提质重大工程,明确提出建设10个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3个省级中医康复中心、2个省级中医治未病中心和50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在省级层面顶层设计、高位推动优质中医资源扩容提质。

细化建设标准

规范建设内容

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组织专家多次研究讨论、调研论证,制定印发了《甘肃省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建设标准(2021版)》《甘肃省中医康复中心建设标准(2021版)》《甘肃省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标准(2021版)》《甘肃省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标准(2021版)》,规范了“三中心一专科”建设的基本条件、人才队伍、服务能力、创新引领、科研教学、组织管理等建设内容,围绕治未病、心脑血管、肿瘤、骨伤、妇科、儿科、康复等优势专业、优势病种,改善业务用房条件,优化功能布局,强化设施设备配置,加强中医综合治疗区(室)、治未病和康复服务区建设,提供融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全链条的中医药服务,提升中医诊疗能力和临床疗效,着力将“三个中心一专科”打造成为基础设施健全、医疗技术领先、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能够带动医院发展的“龙头”科室。

优化功能布局

增强辐射带动

甘肃地域狭长,区域发展不平衡,2021年,我省按照“突出特色、择优选拔”的工作思路,根据疾病发病率和地区、人群分布、医院发展前景、科室特色,依托中医医疗水平高、区域影响力大、发展积极性高的中医医院,围绕中医药在治未病、医疗、康复中的特色优势,在省级中医医疗机构、河西片区、陇中片区、陇东南片区、民族地区遴选建设了7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1个中医康复中心、2个中医治未病中心、18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重点加强业务用房建设、医学装备购置、信息化和科研平台建设,建立远程医疗和教学平台,使其具备区域中心所要求的技术水平、人才储备、临床教学和科研能力,发挥区域中医服务体系“排头兵”作用,进一步优化区域均衡布局,扩大优质中医资源辐射覆盖范围,缩小区域、城乡差距,推动普通危急重症、疑难病症和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在区域内得到解决,更好满足群众就近享有高水平中医药服务需求。

量化建设成果

取得阶段成效

通过一年的努力,甘肃中医药“三中心一专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形成了在区域内具有较强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优质中医治未病、优势病种诊疗、中医药康复的服务和人才培养高地。建成省级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医学中心1个,组建省级脾胃病、中医儿科、中医肿瘤3个专科联盟,市级脑病、针灸推拿2个专科联盟。省级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中医康复中心、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平均门诊量增长18.2%,出院人次增长11.3%,平均门诊中药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67.2%,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33.7%,出院患者中应用中药饮片人次占出院患者人次的比例达61%。平均门诊、住院中医综合治疗比例83.8%。“三中心一专科”平均配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比例达到72.1%,平均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23项,新开发院内中药制剂2个并获药监部门备案,其中1个院内中药制剂组方获得国家专利,6种康复和肿瘤医疗护理器具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1项,省级科研课题7项,地市级课题11项,发表论文20余篇。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