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卫生健康十大亮点工作

2021-12-31 09:11

医务人员接受核酸检测

接种新冠疫苗

义诊进社区

2021年,兰州市卫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行风建设,紧扣健康兰州行动“一条主线”,围绕优化医疗卫生体系和服务“两个链条”,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交出了一份疫情防控和年度任务双胜利的答卷,全市卫生健康事业掀起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下一步,市卫健委将以深入实施健康兰州行动为牵引,以深化医改为动能,全方位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行业党建和行风建设全面加强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推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向高质量迈进,促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全面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树牢“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委党组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指导市属公立医院修订院级党组织会议和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落实落细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委系统82个党支部依托甘肃党建平台,创新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生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政治上的坚定推动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高位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在全市直属机关庆祝建党百年合唱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创造了连续三届蝉联一等奖的佳绩。依托开展“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帮扶”暨“百场义诊进社区”、党支部与社区共驻共建活动,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专科能力建设,提升受援医院疑难杂症收治能力,帮助基层解决了一批就医难题。

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建立“六大机制”,助推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举办2021年“世界家庭医生日”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月活动,推动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深入开展,全市建档立卡199908人,签约198798人,签约率99.52%,慢病患者21945人,签约21938人,签约率99.96%。分批分期组织乡村两级5774名医疗卫生人员参加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培训、25人参加网络执业医师考试培训,为210名离岗村医发放离岗工龄补助20万元。拨付200万元用于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推荐88家医疗机构申报“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其中达到国家标准6家,基本标准9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改善城乡环境卫生,有效治理影响居民健康的不利环境因素,省级卫生县城创建率达到100%,创建省级卫生乡镇10家,省级卫生村39家,市级无烟党政机关建成率达67%。

医疗机构救治能力稳步提升

坚持项目驱动,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市中医、市妇幼、市口腔三个异地新建项目取得新进展,加快推进兰州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项目。改造完成市肺科医院建设重症医学传染病区域和榆中县、红古区、永登县医院“三区两通道”传染病区。建成34个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五大急危重救治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西固区人民医院通过三级创伤中心认证,永登县人民医院、红古区人民医院通过2021年度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申请,市二院通过国家综合防治卒中中心认证。5个县域医学中心作用进一步发挥,心电中心、影像中心万人以上乡镇卫生院使用覆盖率进一步提高,西固区、榆中县、皋兰县达到100%。“250+N”种常见病、多发病患者,30种大病80%的患者实现县域内诊治,“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有序运行,基本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

疾控机构能力建设成效显著

建立及时准确、智慧化的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及时预警新发突发传染病,无甲类传染病发病、死亡报告。加强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市疾控具备106项指标检测能力,区县级疾控机构具备42项常规指标检测能力。投入796万余为325个社区(乡镇)接种点及9个疾控机构配备了冷链设备,加强疫苗冷链运转能力建设,实现全市疫苗冷链储运全程温控监测。依托市疾控中心建成城市公共检测实验室建设,最大日核酸检测量达到8000管;区县疾控中心建成标准化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最大日核酸检测量达1000管以上,严格把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换挡升级

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效遏制了重复检测、过度检查的问题。深入推进“组团式”对口帮扶和东西部健康协作,市一院、市二院2家三级医院选派44名业务骨干对口帮扶县级医院、39名业务骨干骨干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市县18家医院日间手术和日间诊疗有关病种已达标。榆中、永登、皋兰3县与天津3区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市属医疗机构与西宁市同级医院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兰西城市群卫生健康事业合作进入精耕细作阶段。统筹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两个允许”要求,不断完善以公益性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评价机制不断完善,进一步加大职工绩效工资在工资结构中的比重,强化收入分配绩效导向,近3年平均薪酬、绩效工资分别增幅4.8%、4.9%。

行业综合监管取得阶段性成果

聚焦医疗乱象、院感防控、水质安全等重点领域,加大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力度,先后开展“5+6”、传染病防治专项执法、医疗乱象专项整治成效巩固和医疗美容整治“回头看”等专项行动,清理整顿管理不规范的医疗机构,对在整治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坚决打击,达到了查处一案、教育一批、警示一方的效果。全市共出动卫生监督员3.5万余人次,监督检查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等各类监管单位16116户次,行政处罚560起,罚款254.89万元。

重点学科与人才队伍同步推进

6个中医药专科达到省级标准,8个中医药专科入选市级专科。投资160万元批准立项卫生科技发展项目43项,全市8个医学科研项目入选甘肃省医学科技奖。省级重点学科(专业)12个,市级重点学科(专业)31个,眼科、肝胆外科、口腔、精神卫生、新生儿、传染病救治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心脑血管、消化、呼吸、重症等科室特色优势比较明显。按照“引进一批、树立一批、培养一批”的思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急需紧缺人才75人、高层次人才19人,入选省级领军人才1人和市级领军人才11人,推荐2022年省级重点人才项目和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21个、陇原青年英才3人,兑现2020年度各类人才津补贴598.6万元。用活用好订单定向医学生,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新聘村医16人,招录订单定向生14人,组织34名订单定向生与县区签订合同,培训全科医生30名,做好各类人才培养扶持、日常管理等工作,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中医服务与适宜技术提质增效

制定印发《兰州市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兰州市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纲领性文件,建立兰州市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投资120万元开展中医特色优势专科项目、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服务能力项目建设工作,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在市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中心,各区县中医医院均设置“治未病”科室。1个项目获评2021年度荣获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三等奖;在全省针灸推拿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奖2项、个人奖6项。大力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全市62家乡镇卫生院提供9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634个村卫生室提供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疫情期间,推动中医药介入新冠患者治疗康复全过程,积极发挥中医药方剂预防作用,为集中隔离点、疫线人员发放中药汤剂18.8万余副,让中医药“瑰宝”释放强大魅力。

“一老一小”、应急保障护佑健康

扎实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和“智慧助老”行动,完成全国第二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地区终线调查以及安宁疗护试点评估工作,建成并投入使用安宁疗护服务中心(病区)2个,设置安宁疗护床位37张,收住生命终末期老年患者5人次;创建10个国家级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点,6个社区荣获首批“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推进妇幼健康行动,完成妇女免费“两癌”检查31101人,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发放10852人,发放率97.55%。新生儿疾病筛查35006人,筛查率98.76%,孕前优生健康检查5878人,完成率101.34%。免费婚前医学检查44921人。推进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三个全覆盖”专项行动,开展职业病防治重点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行政处罚23件,罚款10.65万元,实施职业病防治监测项目,尘肺病患者实行“一人一档”。组织开展疫情防控演练、“兰西城市跨区域应急综合演练”等30余场,完成省市“两会”、兰洽会、中高考等50余项卫生应急保障工作,处置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新冠疫情防控处于平稳向好态势

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因时因势完善各项防控措施,从常态化防控到面对遭遇战,紧紧抓住宝贵时间窗口,以坚定果敢的勇气投入抗疫大战,以使命赴生命,用挚爱护苍生,广大党员干部和医护人员闻令逆行、挺身而出,昼夜奋战、甘于奉献,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坚韧不拔的毅力、敢打必胜的决心顶住了巨大考验,一个潜伏期内切断了传播链条,一个月内清零了中风险地区,45天内治愈了139例确诊患者,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用坚守和执着绘制了一幅党旗红、天使白、卫监蓝三色共融的壮美画卷,充分诠释了兰州卫健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担当奉献和博爱情怀,更加坚定和鼓舞了全市人民奋进新征程的自信与勇毅。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