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岗西路街道农民巷西社区有个社工委“大管家”推动全区域联防联控协同共治

2022-01-17 10:27

鲁玲接打电话

东郊巷街道

开篇的话

2021年秋冬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兰州这座“暖心之城”像极了一个西北汉子,静默低调而温暖感人。疫情过后,为巩固拓展兰州战“疫”成果,努力提升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市域善治大讨论”在全市范围开展。全市上下探索具有兰州特色、时代特征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开创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局面。

今日起,本报将聚焦“市域善治大讨论”活动的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发挥社工委作用、智慧社区建设、物资储备供应、思想作风提升、“市域善治”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赛等主题,围绕全市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市域善治”活动成果,开设关注“市域善治大讨论”专栏,用生动的镜头和温情的笔触对准基层一线和老百姓,通过采用消息、评论、讨论、系列报道、典型报道等形式,宣传“市域善治大讨论”活动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向全市人民充分展示“市域善治大讨论”活动成果。

去年8月,兰州市城关区出台《城关区建立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的实施方案(试行)》,在全市率先启动建立社工委,依托“党工委引领、社会化共建、社区化共治、邻里式共享”的总体要求,打造资源共享、多元参与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城关区东岗西路街道农民巷西社区以健全完善社工委机制为突破口,打破壁垒、共享资源、补齐短板,不断丰富“网格化”管理内涵,切实拓展“共治化”外延,做实用好社工委机制,聚合辖区各种力量、各类资源,推动全区域联防联控、协同共治,推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社区治理提质增效,在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1 “精致东郊巷”

共享共建文明城市新样本

聚合辖区资源,将关系互不隶属、层级高低不同、领域多元多样的各类党组织统筹起来,建立区域化党建共同体,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应?对于这个问题,城关区东岗西路街道农民巷西社区的党委书记、社工委主任李亚楠很有发言权。

“我们通过实行社工委机制,推动社区和辖区单位成‘一家人’,许多工作难题迎刃而解,构建了‘大事共议、实事共做、难事共解’的工作模式。”1月16日,走在东郊巷路上,李亚楠介绍道。在新华社甘肃分社的倡议下,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等10余家东郊巷驻区单位纷纷响应,并立足实际退房还路、绿化造景、美化净化,成功打造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精致东郊巷”。东郊巷不仅仅是一条变美的小巷,更有了全市积极推广的“精致东郊巷”模式。

走进兰州市东郊学校,正在值班的总务处主任韩悌强看着整洁的校园内外环境笑着说:“多亏了社工委帮助我们拆除了13户老房子,畅通了学生上下学通道,还成立了‘护学岗’,为学生出行保驾护航。”

“城市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正是大家齐心参与,才有了东郊巷的美。”李亚楠说,东郊巷的改变是因为大家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集思广益、协作配合。据介绍,农民巷西社区辖区内已有21家单位加入了社工委,社区与辖区建设银行农民巷支行签订党群服务驿站等共建项目7个,因此开启了社区治理“总开关”,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余件。社工委是实现“市域善治”的重要抓手,是稳定基层社会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平台。李亚楠说,通过一条小巷治理经验提炼出的“党工委引领、社会化共建、社区化共治、邻里式共享”基层治理理念,正为兰州基层治理带来新思路。

2 疫情防控不放松

多方联动入户走访排查

“喂,您好,这里是农民巷西社区,您有什么事?”“我从境外回来,在上海进行了居家监测,今天回到兰州……”1月16日,虽然是周末,但在农民巷西社区的办公室内,58岁的社工委委员鲁玲仍在忙碌着。一早上,她通过电话排查辖区来兰返兰人员的信息,耐心向他们解答相关防疫政策和要求,并逐一记录。

鲁玲是个热心肠,退休后总帮着社区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年社工委成立时,她以居民代表的身份成为了社工委委员,穿上了社工委红马甲。一连接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将信息记录完善后,她又跟随李亚楠一起入户。两人走进农民巷215号,向门卫大爷询问小区外来人员登记和报备情况。

“绿码,请通行!”采访中,记者看到在小区入口处放着一台自动扫码、测温设备,在工作人员的要求下,进入小区的居民拿出手机展示健康码。“这台设备以智能扫码代替了人工扫码,核验进入小区的人员健康信息。”李亚楠说,这台设备是由辖区共驻共建单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自行购买、安装的。

随后,李亚楠和鲁玲沿着农民巷向西行,检查沿途道路两侧商户张贴场所码、对人员测温等情况。“近期疫情防控仍旧是社区的重点工作,我们依托社工委,建强基层支部堡垒,统筹用好社工委委员、驻守干部、辖区党员和驻区党组织力量,对相关疫情防控政策进行宣传。”李亚楠说,按照人尽其才原则,探索建立驻守党员干部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副楼院长参与社区工作机制,丰富驻守党员干部群众工作方法,共同发力解决“千根线”穿行不力和群众路线不实的问题,探索兰州特色、城关表达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途径。

3 社工委“大管家”

畅通诉求通道为民办实事

“书记,这件事情要办成了,我真的要谢谢你,这20多年困扰我的问题终于有望解决了!”16日上午,家住平凉路446号的董纪红拉着李亚楠的手激动地说。

董纪红的困扰其实就是一块小小的水表,她所居住的居民楼被街坊们称作“三栋楼”,住着177户居民,其中有很多是出租户,老房子一直使用1个总水表,居民家里的水表或坏、或旧、或跑冒滴漏,每次收缴水费是件麻烦事。“我已经在这里住了25年,帮着楼上的住户代收水费8年,居民们总是因为水费分摊的问题闹意见,我们迫切希望可以给每家每户安装一块智能水表。”董纪红告诉记者,她曾经多次找水厂,希望安装分户水表,都被拒绝了。如今,社工委出面帮他们张罗着安装水表,她高兴极了。

记者了解到,农民巷西社区社工委成立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社工委工作的重要内容,将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畅通诉求通道,借助社工委委员“走千家入万户”活动主动回应居民需求,切实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同时,创新社工委智慧化服务载体,开发小程序,在线上建立了“社工委心声e站”有事您说话手机小程序,居民通过二维码扫一扫,就可足不出户反映问题,收到消息后,社工委委员将第一时间回应居民需求。

同时,引导党员服务居住地社区,在问卷调查、上门访谈、举行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公示和民主投票等基础上,采取有奖调查和评选优秀荣誉居民等方式,提高居民参与社工委治理工作的积极性,让社区居民在治理过程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真正形成“人人都起来负责”的浓厚氛围。

4 拓展服务内涵

全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

切实不断提高社区建设水平,注重解民忧、纾民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改善人民生活,这是农民向西社区社工委成立后定下的基本目标。

为了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社区社工委积极对接社工委成员单位新华社甘肃分社,签订共建项目——“笼式足球场对外开放项目”,满足辖区居民日常文体需求。

同时,社区社工委聚焦服务居民零距离,以沿街网点银行集中的道路为主,推进党群驿站发挥作用。积极与辖区内的各大银行网点对接协商,银行网点以爱心驿站作为自身的资源清单,为辖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便民服务等,成立了开放式、共享性“知行农西”党群服务驿站,让居民感受到“家”的温暖。入冬以来,党群服务驿站也成了附近居民、环卫工休息的首选之地。

采访中,农民巷西社区党委书记、社工委主任李亚楠告诉记者,在过去的几个月内,该社区通过实行社工委机制,打开了社区管理的“玻璃门”,在更大范围内吸纳了职能相近的驻区单位负责人作为成员,构建“党政、社企、居民”多元共治圈,扩大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朋友圈”。同时,农民巷西社区加大力度拓展服务内涵,引导驻区单位走出“大院”服务群众,推动实现“居民的事大家管、大家的事共同办”,尤其推动便民商业设施进社区,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向养老、托育、家政、邮政快递等领域延伸,进一步优化便民生活圈商业网点规模、布局结构和服务功能,全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并以社工委为主渠道,鼓励辖区重点单位输出品牌、标准、管理和服务,推动区域决策精准化、治理精细化、服务专业化,进一步推升社区建设水平、基层治理能力和为民服务效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雨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