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区让撂荒地真正“活起来”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年来,红古区扎实推进撂荒地复垦复耕工作,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推动全区农业生产更好发展,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红古区自然资源局全力做好涉粮问题巡视整改工作,狠抓落实,总结经验,全力抓实撂荒地核实排查整治工作,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成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对照“三调数据”认真核实排查,摸清底数,强化整改落实措施,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该局通过加强耕地用途监管,强化占补平衡指标管理,严格日常监督巡察,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违法用地行为,规范管理设施农业用地,“零容忍”打击“大棚房”、违建别墅、乱占耕地建房等违法违规行为,严禁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为全区粮食安全贡献了自然资源力量。
红古镇坚持将宣传引导作为推进撂荒地整治的重要保障,“线上+线下”推进宣传全覆盖,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耕地保护政策,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保护耕地、恢复撂荒地耕种的意义,有力推进耕地撂荒复耕复垦工作。镇村两级干部深入农户、田间地头,逐户对撂荒地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摸排登记,全面掌握撂荒地的实际情况,精准摸排撂荒地底数存量。实行“一地一策”整治,鼓励有劳力的农户自行复耕复种。对整户外出、无劳力、土地耕种条件差的旱地以及产出效益低的山坡地,采取动员农户将土地交由亲友托管代耕、动员农户将土地入股合作社等方式,快速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该镇还成立了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督查组,实行随机督查、随时通报工作机制,不定期、不定点深入田间地头对各村撂荒地整治情况进行实地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限期整改,确保整治落地见效。
平安镇将所辖11个村划分为10大治理片区,镇包村组长作为片区负责人,各村支部书记为本村责任人,明确镇属部门责任,细化工作任务,强化沟通配合,形成遏制耕地撂荒合力。组织镇村干部入户积极开展撂荒地政策宣讲,促使农户将“要我种”变为“我要种”,自觉推进撂荒地复垦复耕。组织各村网格员深入田间地头摸清底数,对撂荒地地理位置、耕地权属、面积等进行认真清查,建立台账,做到可查询、可定位,确保数据全面准确。同时建立撂荒耕地治理台账,根据撂荒时间、地理条件、耕种条件和撂荒原因等实际因素,针对性地向各村、各户提出撂荒地整治措施意见。
花庄镇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镇、村、社三级网络进行分片包段,靠实工作责任,对全镇撂荒地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排摸,摸清撂荒地地理位置、耕地权属、面积、现状等情况,并建立台账,根据撂荒性质和原因提出复耕计划和措施,坚持分类施策、综合治理。同时,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把土地流转作为撂荒土地复垦的有效手段,动员农户将土地流转给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到因村制宜、分类施策。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 娜 特约记者 钟铭宝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