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多举措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信息兰州网消息 扫描冷链食品外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知道产品来源、检验检疫、核酸检测等信息;食客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查看就餐场所食材加工情况,了解菜肴制作全过程……近年来,我市聚焦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通过建立“责任实、能追溯”的安全管控模式,拧紧食品生产、流通、消费每一环节的“安全阀”,全力守护市民的“盘中餐”。
有力的措施让食品安全从舌尖走进心间。近三年,国家、省级对我市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超过98%,未发生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生引发广泛关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我市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达85%以上,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达到80分以上,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 严把食品源头关
在位于永登县的兰州树屛众创城食品产业园,早上7:50,兰州甜美香积领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姜彩琴已经来到车间,有条不紊地开始上岗前的准备工作:换上崭新雪白的工作服,穿戴好工作帽、工作鞋,她来到洗手池前,用清水将双手润湿,在洗手液感应机下感应出洗手液,搓揉20秒后冲洗干净,将双手浸泡在消毒液中30秒,冲洗后通过风干机风干手上的水渍,再用酒精喷淋,这一整套流程姜彩琴已经熟稔于心,“酒精喷淋设备和风淋门关联,不经过酒精消杀这一流程,风淋门就不能打开,进不去车间,清洗消杀工序每一步都不能少。” 姜彩琴说。
该公司负责人杨阿龙告诉记者,所有工作服都是一天一清洗消杀,帽边、领口、袖口都进行了收缩设计,防止人体毛屑脱落导致食品污染。服装没有设计外部口袋,从根本上杜绝从业人员带入异物的风险。
在兰州天润谷业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记者注意到,该车间环境较为整洁有序,窗户安装有隐形纱窗,车间内有3台蓝光灭蚊蝇灯、8个紫外线杀菌灯,起到杀菌、防虫害效果;成品库内有一处70多立方的冷藏库,以空调制冷的方式进行保鲜。“干净卫生的环境离不开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帮助,永登县市场监管局靠前服务,在发证前为我们为我们审查工艺流程设计图,帮助规划设施设备布局,并指导完成整改,为我们办理生产许可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该公司负责人李占虎说。
据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时圣鲁介绍,近年来,该局围绕源头防范,综合治理这一主线,按照企业风险等级加大飞行检查和专项检查力度,以食品安全自查等各项制度落实、供应商审核把关、原辅料采购、环境卫生、生产经营过程控制、人员管理等为重点内容,全面排查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等情况。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推进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生产行为,市市场监管局持续鼓励推动条件成熟的企业加入透明车间,督促食品生产单位完善电子追溯平台信息,如实记录原辅料进货、生产、投料等台账,督促企业及时更新资质信息、健康证明,打开摄像头,提高系统平台使用率。截至目前,兰州市共有522家生产加工单位加入透明车间,共有661家食品生产单位加入电子追溯平台。
冷链食品入仓赋码 扎牢疫情防控“口袋”
保障冷链食品安全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突出结点控制,推进“甘肃省食品安全电子追溯平台”应用,实现对进口冷链食品全环节流转信息快速查询、全面追溯,大幅提升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成效。
位于皋兰县九合镇兰州市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总仓是进口冷链食品入兰后的第一道安全屏障。该监管仓库容8000吨,引进了目前国内最先进全自动消杀设备两套,设备可以实现消毒剂振荡雾化,对入仓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进行360度无死角全方位消杀。还加装了高清监控摄像头,对工作人员不规范操作行为将实时抓拍,严禁违规操作。总仓严格执行24小时报备制度,凡进入总仓的进口冷链食品,必须提供报关单、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报告、消毒证明方可入仓。进入总仓后,经抽样核酸检测和外包装消毒合格,录入“甘肃省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取得《兰州市冷链食品监管总仓出库证明》赋码后方可出仓。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风险可控。
“入仓后每一箱产品都有一个唯一的追溯码。在用手机扫描追溯码时,所对应的商品名称、规格、批次号、保质期、生产厂商等商品信息,以及海关报关单、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报告、消杀记录等相关资质都会自动显示。监管人员和消费者还能通过扫码查询到商品的全程物流中转信息。”总仓负责人介绍说。
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为确保进口冷链食品入仓后各项工作有标准可依,有制度可查,市市场监管局制定了《兰州市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总仓管理制度》,并成立工作专班,派驻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轮流驻点监管,通过理顺各项管理体制,保障总仓顺利运转。
“互联网+明厨亮灶” 智慧监管织密安全网
后厨明档玻璃的1.0到“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管理的2.0,如今大数据、人工智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运用,使得我市的食品安全监管由 “单一主导”迈向 “社会共治 ”。
周末,市民姚女士想请家人吃饭,于是她点开了“陇上食安”中的“明厨亮灶”,查看意向商家卫生状况,只见手机上清晰显示:在操作间里,工作人员正在洗菜、切菜、配菜,整个后厨备餐过程一览无遗。她还注意到,可以在APP上查看商户主体资质,对后厨的卫生状况进行评价。姚女士坦言,“通过手机就能随时了解厨房用料、厨师操作及卫生等情况,这让老百姓对食品安全更有信心,对外出用餐也更为安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依托“陇上食安一体化智慧监管平台”,市市场监管部门对餐饮和特殊食品环节实施智慧监管,全市有10055户餐饮单位加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系统,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完成率达到100%。
智慧监管有效提高了监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监管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看餐厅后厨和各种食材公示信息。平时,该系统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不戴帽子、不戴口罩、抽烟、玩手机等违法违规行为实行智能自动抓拍,固定证据,并推送给辖区监管人员以及企业,便于监管人员开展针对性检查。疫情防控期间,监管人员充分利用“互联网+”智慧监管系统,远程对200余家重点场所开展网上巡查,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建立全市“陇上食安”一体化智慧监管平台网上巡查问题清单,及时复核整改情况,形成问题处置闭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郑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