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小雪:万物冬藏
图片由兰州市博物馆提供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问天的智慧。
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科学巧妙地结合,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
人与自然、人与万物和谐共处,这是中国人独特的时间美学,也是最朴素的中国式浪漫。
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古人之所以将这个节气命名为“小雪”,是因为“雪”是水汽遇冷的产物,代表寒冷与降水。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名“小雪”。
但是“小雪”名称是个气候概念,反映的是这个节气期间气候变化,寒流活跃、降水渐增,不是反映这个节气期间下很小量的雪。
小雪有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霜前冷,雪后寒,气温持续走低,五彩斑斓的彩虹悄悄隐去。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古时,人们认为“天气”为阳气,“地气”为阴气,此时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
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也因逐渐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二十四节气即是古人问天的智慧,那么,在博物馆里也有很多和节气相关的“宝贝”。
珍藏在兰州市博物馆内的《马文炳瑞雪图》,与小雪节气也息息相关。马虎臣,名文炳,号正山道人,兰州人。爱绘画,得云南名画家孙铁洲教导,复投师道士马安吉攻山水,并广搜名家作品反复临摹,集众家之长,结合观察花草鸟虫的体会,使绘画呈现更加秀美,具有神韵和气色。此幅《马文炳瑞雪图》,作纸本设色,纵95.5厘米,横176.5厘米。此图描绘大雪之后,山川,河流,树木白茫茫一片,村舍,寺院,隐约可见,整个画面笼罩在寒气之中。落款“仿梅花道人笔画于兰山大碧山馆 虎臣”,钤白文“马文炳印”,朱文“虎臣之章”。
又到小雪,风凉雾降,万物冬藏待春来。
总策划 刘世才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言文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