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刀、灰板是我最珍贵的家当” ——农民工写作者贾录会的人生意象

2023-01-08 08:48

时间是金秋,丰收时节。

正是这样的季节里,有一天中午,好友贾录会发来了他的新书《清韵流香》清样。录会作为一个农民工、都市打工人,作为一个瓦刀工、灰墙师,作为一个作家、诗人、文化学者,他的第一要务是通过基建工地的高强度劳作来养家糊口,支付房租、房贷和吃穿住行、柴米油盐等等的费用,只有每月每年的天天出工和辛苦,才有手头的宽裕、生活的温饱、心里的踏实和慰藉。然后,只有在深夜,他才能挤出一点时间和精力,如饥似渴的看书、写作、研究,进入他的又一重人生境界,和瓦刀工、灰墙师的重体力劳动体验延续的、升华的属于高尚高雅的精神层面,此时此刻,他一整天爬高趋低、弯腰勾背、精心抹饰、汗流浃背导致的身心疲惫荡然无存,他进入了无以伦比的境界和状态,一种崭新的、鲜活的、激昂的、胜利的快慰和喜悦,浸润着他的全身心,甚至进入了超然现实、忘怀苦厄、重塑再成、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全新领域。有时候,不出工的闲暇,更是他全天候的阅读、创作、研究,生命的另一重欢乐久久滋润着他,使他的岁月充满着撷取和收获、抵达和全胜。

这是我对录会平素生活、劳作、研究、创作的大概想象和勾勒。8月9日,录会给我寄来书稿并留言,一个月时间,录会不能到工地劳作,虽然他没有工资和收入,但是他却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他把多年来读书的评论、感想整理成了一本煌煌巨制——《清韵流香》,20万字之多。我打印出来,掂量在手,厚重芬芳,感触良多。

《清韵流香》选取了录会从过去到现在的读后感、评论,时间跨度在三十年左右,有针对名家名人的,有针对朋友同仁的,有针对青年后代的,一个总的感觉是,用心阅读,用心感受,用心品评,写出了心里话,说出了真实理。从录会在繁重打工之余坚持读书、坚持写书评、坚持创作几十年,可以说明他人生追求的概貌和实质。

善良、勤勉、修为是录会人生的内核。初见录会,即被他高大的形象、谦虚的质地、不俗的谈吐所吸引。一个农民工,长期在工地上,他没有背驼腰弯、满脸沧桑、憔悴不堪,而是一表人才、高大挺拔、精神昂扬,给人感召和力量,给人认同和探寻,他是怎么走到今天的?他是怎么成就自己的?他是新时代的农民工形象啊!通过以后的交往和了解,他的善良、勤勉、修为是人生的内核,有这三者,他永远富有朝气、内涵和生命力、创造力。录会的善良,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劳作,体现在他为人处世的点点滴滴,更体现在他所有的文学作品和书评中,在这本《清韵流香》中,他对所有作品中的真善美大加高评和赞誉,呼吁人们执守真诚真情、善义良知、美好心灵,他的文学作品更是真善美的使者、鼓舞者、宣传者。

读书、研究、创作是录会人生的全程。录会出生古老贫困的农村,从小面对艰辛的生活,好不容易进了学校大门,但是家庭的困顿和无奈,他初中没有上完即辍学,从此走上漫漫打工路。我们惊喜的从他人生轨迹可以看到,从他识了几个字开始,即我们农村人常说的,睁开了一点眼睛,他就试图看书,没有钱买书,就在书摊上租书,他把仅有的一分钱、一角钱全部用来租书看,越看越有门道、越有兴趣,看书就成了他痴迷的追求和坚守。及至看书看着有了一丝一毫感悟,及至他把现实生活和内心感受、思绪、思想联系起来,向这个世界表达和宣泄的欲望就越来越强烈,于是乎形成了诗歌、散文、小说、书评……在工棚中,在油灯下,在野外,在工地休息中,他在拼命争夺时间,用来完成他内心深处神圣的、亘古的、丝毫不变的、坚守到底的信念和理想,这种执著和强大,成就了他人生的所有愿望和目标。

录会的人生是在诸如“瓦刀”“灰板”等意象元素组合中构架浇铸的,他最近发表在《安徽科枝报》的诗歌《我是一个农民工》再现和升华了这些意象,由“瓦刀”“灰板”衍生到诗歌、秦腔、搬砖、 运灰、 粉刷、 筛沙等等繁复的场境,这首诗歌虽小犹大,意蕴无穷,是录会对个人人生旅程的回顾总结,甚至是一个鲜明的宣示,要把农民工做到底、诗歌写到底、把书读到底的英武气概,这也是我乐意用其中一行诗歌“瓦刀、灰板是我最珍贵的家当”作为这篇随笔的主标题的原因,录会正是依靠“瓦刀”、“灰板”这两样最珍贵的家当从过去走到了今天,也依靠“瓦刀”、“灰板”这两样最珍贵的家当走向了诗歌、散文、小说,走向了极其丰富和繁盛的人生精神世界,这应该是我们都为之惊叹和欢喜的理由吧!

□张海明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