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留声 ——怀念余翘玉老师

2023-01-11 09:48

惊闻余老师仙逝,内心一片茫然,眼前总是浮现出她在园子里、在屋里扶杖挪步的身影。余老师的葬礼一切从简,这也遂了她的心愿。

初见余老师在一个悲情时刻,又是一个隆重场合——纪念陈世勇老校长去世周年追思会上。那天,兰州万峰宾馆人头攒动,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很多。我带来新一期《黄土地》杂志,与参加活动的人们分享,也是为老校长的周年忌日献上一份文学的怀念。

这期《黄土地》,刊发了陈世勇老校长儿子陈新民先生的长篇散文《父亲和他的同事》。

追思会上,陈新民先生介绍我认识了他母亲余翘玉老师。余老师的姥姥是位满族格格,容貌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华贵气质,曾经沧海的雍容大度,更多的是师者的知性优雅。当时,老人坐在轮椅上,正专注电子屏幕上陈校长和她的生活画面,神情凝重而忧郁,似乎仍沉浸在对往昔的回想中。面对这么多学生,面对变换的视频,那些幸福时光的画面,正打开她记忆的大门,那些往事,正跌宕起伏于胸中。从师生们看视频的静穆中,从一个个现场发言的激情中,回忆是安放时间深处的一切,又鲜活生动起来,往事如昨日般清晰可辨,温暖而隽永。

余老师去世不出半个月,她的学生已写出六篇纪念文章,作者上至年逾八十的老人,下到四十几岁的青年。他们写下余老师在三尺讲台辛勤耕耘的故事,写出了余老师的高风亮节。其中有三篇作品不约而同地写到,余老师身心闪耀的红烛精神。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师生关系,现在不多啊!

余老师有首诗《无憾》:“六十三载伴君行,三尺讲台度终身。吾以吾夫为吾师,无悔无怨亦无憾。”在学生和亲友的眼中,陈校长和余老师既是一对典型恩爱夫妻,也是一对“非典型”师生。

陈校长的忌日,正是余老师的生辰。特殊日子,来自全省各地的百余名学生及亲友聚集追思,缅忆陈校长办学育人、风雨兼程、历尽磨难的人生。来者的言行,让我们感到陈校长依然活在眼前,和大家倾心恳谈,和余老师携手前行……

此后,我成了老人家里的常客。每次走进安宁科教城她家,就像走进了奇石博物馆,各色的奇石让我大开眼界,正如陈新民先生说的:“书房、客厅、餐厅,卧室皆有架柜,陈列丰富:蓝绿辉映的庞公石,嶙峋透漏的戈壁风凌石,‘花瓣’绽放的沙漠玫瑰石,分别由天水、酒泉、敦煌学生背来。还有新疆硅化木,漳县叠彩石;还有灵璧石,太湖石……神姿仙态,目不暇接。”据说,屋里更多的形色各异黄河石,都是余老师一块块亲手拣来。老人刚退休那些年,隔三岔五下黄河滩拣奇石,陈校长有时跟起收拢。两人衣裤鞋子泥沙斑斑,几次被人认成拾荒老人。我看到过她家悬挂的,书法家撰写的一副对联:“聚宝藏珍添雅趣,抚碑玩石怀遐思。”笔力遒劲、入木三分,与满屋奇石相得益彰。余老师也曾以诗抒情:“珍藏千百石,片片各有姿。若问丹青手,天工造物奇。”藏石赏石咏石,成为余老师晚年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她眼中,形态各异、状若万物的石头有了生命和语言,或许能从中悟出人生的点点滴滴,感知天地万物的兴荣生死。

老人居家的一楼凉台下是个花园,“园子东西两头是两架葡萄,一架白葡萄,一架紫葡萄,夏日枝蔓挂壁、浓荫扑地,秋来硕果累累。还有一株水蜜桃,年年结桃,年年吃不着,总有小孩捷足先登。”回头想想,即使结桃的季节,我去也没有看到树上有桃子。倒是那两架葡萄,从生涩到甘甜挂满了枝头,记录下时光的演进。余老师挪步进园中打理花卉,沐浴阳光,赏心缤纷,难道不是一种晚来福分?

我和余老师很能谈得来,有一次电视线路有问题,请的修理工几天没来。余老师是离不开电视的,或许她老人家像年轻人一样在“追剧”,或许是看新闻,了解时事……电视黑屏好几天了,她的焦急可想而知。网络这方面,我虽不是专家,但也管理和实施了很多工程,理论和实践上都略知一二。我说要不让我先看看?余老师用慈祥的目光看了看我,带着希望也带着狐疑,一个行政干部会弄这技术活儿?!

问题并不大,不到十分钟就解决了。电视屏上重新显出了老人喜欢的连续剧,我一下子放松了。余老师满意地笑着点了点头说,好几天没电视看心慌,这下可好啦!这我能理解,所有的人都能理解。能为老人排忧解难,本来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每次到她家去,余老师都很热情,总要让陈新民先生给我沏茶倒水,我说不喝,她总要坚持,说我到家里来是客人,理应尽主人之意。我还和余老师一块吃过陈新民先生做的拉面,面条柔韧筋道,青菜炒的鲜嫩可口,色香味俱全,确属上乘面食。看来,他日复一日地给老人做饭,已练就了好厨艺。

陈新民先生在《烛光里的妈妈》里,较为详细地记录了余老师的生平和为人,以及一些生活片断。文章起首,他写道:“妈妈走得很突然,卧床仅仅四天。要去天国找爸爸,妈妈走得安详,没有想象中的痛苦哀伤,只是把太多的疼留给我们。”这种平静的叙述里,蕴含着极大的痛苦和无尽的思念。

2022年10月18日,余老师走了。杨利民先生在《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中说:“敬爱的余翘玉老师安详地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思念!余老师仙逝,没能为她送上一程,我心中的悲痛和遗憾久久无法排遣,连续多日感到十分压抑!她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她的品格在我心中不断升华,她的形象越来越高大。此时此刻回顾既往,愈发怀念余老师治学严谨执教勤勉,愈发感念她对学生如慈母一样的关怀呵护。”

作者这番话很能代表我的心情。

余老师经历过大风大浪,晚年时愈显得沉静自在。在世事难料、风云变幻的年代,余老师历经千辛万苦,筚路蓝缕,心怀爱人和家国,对未来坚定的信念,对丈夫忠诚追随,走出历史迷雾,走到灿烂的太阳下。她无论治学、执教,还是持家,都是我们晚辈学习的榜样。

谨以此文遥寄哀思,并向尊敬的余老师致敬!

永远的怀念。

□陆军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