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区天平街社区:知居民冷暖 念百姓安康
“我们这院子房子老,老人也多,今年天气又特别冷,再用电采暖,恐怕安全隐患会很大”“家里老人八九十岁了,还患有基础病,最近该咋防治才能过去这道坎?”……城关区团结新村街道天平街社区在9个小区构建了有形和无形的小区党员阵地,在社区党委的统筹协调下,这些阵地不仅成为收集民意的“传声器”,也是解决民意的“外援力。”
牵挂居民冷暖:力排万难解决老旧小区供暖“旧疾”
2022年年末,天平街社区饮食公司家属楼的居民代表将一面写有“心系社区居民 为民排忧解难”的锦旗送到了社区。“冷了这么多年,终于用上了集中供暖,大家都很开心。”居民谢凤霞说。
天平街社区饮食公司家属楼建于1983年,原属兰州市饮食公司,现有居民30户,大部分是公司退休的老职工,是典型的高龄人群集中的老旧小区。“2019年以前,我们一直是煤炉取暖。2019年,街道社区为我们这栋楼进行了煤改电改造,用电采暖方便多了。”谢凤霞说,“但电采暖还是有一定安全隐患,而且这栋楼的老人多,用电采暖的安全风险更大,能改的话我们还得改。”谢凤霞是小区里的一位热心居民,也是一名党员,平时更是小区和社区之间的“传声器”。通过小区党员阵地收集到这项民意后,天平街社区书记李晓峰就承诺,一定尽力解决大家的这件糟心事。
在老旧小区进行集中供暖改造困难重重,李晓峰联合小区党员阵地的成员先后多次走访居民、征求意见、协调召开居民代表会议。从上门做工作到规划施工,几经努力终于与兰州热力集团有限公司、居民代表协商出最佳方案。“施工过程也是困难重重,因为饮食公司供热主管道需要从小车厂供热主管道接口,但小车厂正在开展‘三供一业’改造,整体项目还未验收,新进行的路面开挖也要等到整个供热改造项目结束后再进行复原,这样的话,改造牵扯的就不只是一个楼院的30户居民。”
经过多次与“三供一业”企业协调,以及积极安抚周边小区居民情绪,集中供暖改造中的层层困难最终都一一解决。2022年年末,在新一波寒潮来临前,饮食公司家属院的30户居民家中全部接通了暖气,彻底解决了困扰老居民近四十年的供暖问题。
保障居民健康:联合家庭医生“驻守”阵地随时“坐诊”
“我们先上门看看情况,再确定要不要转诊去大医院”“你的情况不用太担心,最近按照刚才说的方案调整好饮食、睡眠,再观察。”电话里,团结新村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旭涛不断给他的患者提出各种专业建议,他同时也是天平街社区1450位居民签约的家庭医生。“当家庭医生已经有些年头了,这两年我们的联动工作机制越来越完善,和社区、社工委、小区党员阵地的协调配合也越来越顺畅。”团结新村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14支家庭医生团队,张旭涛带队的这支,重点服务近物所家属院等小区的居民。
牛利利是近物所小区一位居民,怀孕8个多月时感染了新冠病毒,情绪十分焦虑,家庭医生带领团队给他提供日常的检查服务,同时,又与社区联系,找到心理医生为其提供专业心理疏导,去年12月24日,牛利利顺利产检,母女平安。对很多高龄老人而言,感染新冠病毒是难过的一道关,近物所家属院84岁的花草芳和92岁的华行健老人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张旭涛带领团队定期上门复查,线上线下随时“坐诊”,防止了两位老人的重症发生。
“我们的家庭医生团队目前重点服务的人群是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平时上门出诊,会配备一名全科医生、一名护士、以及一名‘社工’。别小看了‘社工’这个角色,因为家庭诊疗服务中,要解决的不仅是患者的身体病痛,有时候也是在解开患者和家属的‘心结’,在专业以外,还需要更多‘春风化雨’的力量帮助。小区党员阵地建立后,我们也有了更多来自各方面的‘社工’力量。”张旭涛说。
李晓峰介绍,在原先成立由市、区驻守干部、小区物业人员、小区业主委员会成员、居民党员、退役军人、志愿者及小区热心居民等人员组成的小区党员先锋队的基础上,针对近年来居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增加,社区又联合辖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每个小区党员阵地里配备家庭医生,重点关注小区内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做好看病就医和服务保障等工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文瑞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