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巧路尽拙工
历史的车轮辘辘而过,碾过几千载春秋,有人以巧留名,有人因拙载史,我不禁发问:“我们所见,拙者真拙?”
荀子云:“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伯涵以拙闻名,却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成千古之大业;公瑾因巧著称,却失大势而国危,遇大难而身毁,成万载之伤悲,何也?有人云:只所谓“巧者”不巧而已。我却驳之:何谓巧?“守拙”之人巧;何谓拙?“弄巧”之人拙。《菜根谭》有云“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我复驳之:流水见石绕道流,百川东行汇江口。此两者皆可谓之“巧”,却其为何取巧而弃拙?我自答,言曰:“拙乃人生道路之基石,绝不可少;巧是人生前进之动力,必不可少。唯有巧与拙相结合,相辅相成,方可使人生譬如江河,东归沧海。”
以铢积之拙,达游刃之巧。史书有载:春秋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此皆志拙而图巧之过。当今有大才,名比尔·盖茨,习于西洋之大学──哈佛,凭自身所具之慧眼,洞见世界之大变革,毅然弃学,投身于信息工程之学,此乃巧路之定。然创业之艰远非其所见,其曾困于金钱,又苦于无大才之助力,却愿孤身守拙以待。待摧木之风过林,等淘沙之浪东去,真金的光辉开始闪耀,正所谓:“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而今尘尽光生,照破青山万朵。”比尔·盖茨在人生之路的抉择上因巧而成,在事业生涯的践行上却尽显拙工,也正是这种巧与拙的结合,才塑造出一个电脑界的神话。
“巧”与“拙”是一个辩证的命题,前人早有论述:“拙不必藏亦不必见,藏与见皆有心也。有心貌拙而实巧,巧则多营,多营则虽有必有所得,而失随也。”杨振宁先生曾勉励弟子有言:宁拙毋巧;也曾对弟子劝告说: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更是体现出了“巧”与“拙”的本质:巧,不是投机,不是花哨,更不是世故圆滑,而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后的收获。拙,不是蛮干,不是愚笨,而是返璞归真,洗尽铅华,“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迈。
再一次仰头望天,看万里无云,方觉万般巧路尽拙工,“巧”与“拙”原是一体。
□金文浩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