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的兔子皆可爱
兔子在民间象征着吉祥、智慧和谨慎,“玉兔呈祥”之说一直深入人心。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中,自然也缺少不了兔子的可爱形象。敦煌壁画中,就有兔子的踪迹,敦煌407窟中绘有三兔,围成一圈奔跑。
中国古代花鸟画中的兔子形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宋代精品颇多。北宋有一幅《山花墨兔图》,画的就是一只“墨兔”(黑兔)待于几簇杂草之中,画中的兔子除眼圈白色,嘴巴灰色外,通体厚黑;体大而肥,呈蹲伏欲起的状态,后爪伏地,前两爪,脚掌着地,用力将腿撑起,一副即势腾跃的样子,撑起的双腿,粗壮有力,与身躯的肥硕相呼应。耳朵,同样是大而肥,两耳平挺,眼睛圆睁,见得出凝心聚力;头,则微扬,看向斜上方数支饱满的黍穗,期盼中充满着黑色的诱惑。台湾著名美术史家李霖灿先生曾评价说:“主人翁是以黑色画成,不是一塌刮子地漆黑一团,而是要在墨色氤氲中表现出耳目口鼻和四肢伸屈的微妙动态。”他称此种表现方式为“于混沌中放出光明”。
《禽兔图》,又名《双喜图》,是中国北宋画家崔白所作。描绘两只山喜鹊,向一只野兔鸣叫示警。山喜鹊属鸦科鸟类,性机灵,喜群聚,有卫护领域的习性。画面上一只腾空飞来助阵,一只据枝俯向鸣叫,并向闯入者张翅示威;野兔知道这是威胁性不太大的鸟类,无须像遇到鹰隼那样紧张,故驻足回首张望,似欲回应经此路过不行吗?整幅作品以三只动物为点,构成了画面的平衡,三者动态与其呼应之关系,恰构成似有S形之韵律动感。另外还配以树木枝叶,造成紧张气势。
兔子生性温顺,时常成为其他动物的猎食对象,在遭受凶猛对象的追逐时,它会如何表现呢?明代张路的《苍鹰逐兔图》展现了这一紧张时刻。一只苍鹰正俯视野兔,准备骤然跃下,将其逮住。此时的野兔已经意识到生命的危机,不顾一切地向前奔跑,有力的后腿和弓形的背部显示出它的紧张度和速度。同时,野兔的眼神也充分显露出它的急切和紧张,这和《双喜图》中的神情完全不同。
张路把危情时刻的野兔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动态中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背景中的写意芦苇,随风往一边飘动,一方面增加了紧张的气氛,另一方面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张路是明代写意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用笔轻巧,无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都简洁、率真,注重刻画对象的气韵。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一幅明代画家陶成所绘的《蟾宫玉兔图》:这是一幅中秋节题材的画作,图中的桂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桂子飘香,各种野菊花竞相开放,争芳斗艳,秋菊盎然。树下绿茵遍野,铺青叠翠,巉岩、湖石高耸,嶙峋峻峭。一只玉兔前左脚提起,仰头凝视前方,目之所及,一轮圆月悬挂天空,另外两只灰兔旁立,顾盼生姿,生动传神。明代还有一位写意花鸟画的重要画家——周之冕,擅小写意画风,其《松兔图》中的野兔极为可爱,缺少了些野性,倒是多了分宠物般的乖巧。胖胖的身躯,浓密的毛发,可爱的眼神都表现出静态中的兔子形象。
到了清代花鸟画,兔子形象就更趋温顺和安逸了。清代冷枚有一幅《梧桐双兔图》:图中梧桐挺拔,桂花飘香,梧桐叶绿中泛黄,并带有孔洞,使人感觉到秋风萧瑟,亦可见画家观察生活细致入微。地上青草萋萋,野菊盛开,秋意盎然。两只肥肥嘟嘟的白兔兴高采烈,嬉戏玩耍,非常惬意,不用担心被其他动物追猎,成为别人的美餐。可让人猜测到它们是被家养,而非野兔。双兔工笔写实,造型准确生动,活灵活现,皮毛画得非常细腻,用手抚摸似有柔软的质感。两只美丽的白兔好似一对情侣,在秋波传情,窃窃私语。几块山石点缀的恰到好处,于坚硬中见峻峭之美。整幅作品构图疏密有致,冷暖色调对比融洽。尽管表现的是仲秋时节,却让人感到节日的融融暖意。
清沈铨所作的《雪中游兔图》,画两株老梅,梅花盛开,以白粉染出。树干以墨点染暗面,树后面有竹梅,几只小兔在画面下方,或遥望梅花,或俯食青草,生机盎然。天空涂以淡墨,以衬出茫茫白雪。这些兔子形象相比于前代,少了些生动气息,这也正是花鸟画发展至清代所缺失了的逸趣因素。倒是华喦绘有一幅《海棠禽兔图》,表现了一只小黑兔受到禽鸟的警告后慌张回首的状态。此图结构简洁,用色淡雅。笔法将宋人工笔花鸟之细腻工致与写意花鸟之秀逸洗练相结合,敷色活泼。画家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鹦鹉按捺不住的欣喜和黑兔胆小好奇的神态表现得生动传神。海棠以胭脂及白粉点染,树叶颜色用石青、石绿,其间又有微带白黄色的大叶,颜色浓丽湿润,黑兔的墨色变化更为微妙丰富,浓淡之间表现出柔软疏松的质感,并与树木花卉的暖色调和谐统一,使整幅画面洋溢着花香鸟语的初春气氛。
清代画家李世倬的《桂花月兔图》扇页,画面上一只白兔卧于草丛之中,抬头仰望天穹,随其目光可见左上角几许桂树枝叶,掩映着露出的半个月亮,月亮银辉尽洒大地,从而生动地点出中秋时节,让人联想到玉兔、桂花、明月之间的关系以及美丽的民间传说。
时逢兔年,闲来观赏古画中的兔子,增添一份生活的乐趣,收获一份人生的快乐。
□师正伟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