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供电:“巡线卫士”守护万家灯火——老飞手的责任与担当
信息兰州网消息 “明天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大家再检查一下无人机、镜头等设备,一定要确保每一块电池都充满电!”4月28日,国网兰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无人机组负责人郑列辉对巡线飞手乌斌说道。
4月28日,国网兰州供电公司无人机组负责人郑列辉和他的组员乌斌、刘勇巡视完330千伏西树线后,坐在山头吃起了馒头加腐乳。张弘雅摄
为了做好五一节日保电工作,郑列辉根据输电运检中心工作部署,带领小组成员提前制定了假期无人机巡视测温方案,对重点线路、重要通道进行梳理排查,重点关注人员密集区域和塔吊施工现场,对输电线路运行状况进行“把脉问诊”,对缺陷隐患进行“对症下药”,小组11名成员假期期间手机24小时开机处于备战状态,在面对突发情况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确保五一假日期间线路特巡、隐患排查、红外测温等重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保障兰州主网安全稳定运行。
49岁的郑列辉是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首批取得无人机驾驶资质的电力巡线员,他干巡线工作已经30年了。以前,巡线工作环境恶劣,在没有无人机巡视之前,全靠人力去巡检,电力线路、电塔大多都建在山顶或者山间,他每天至少走几十公里的山路进行巡线,遇到寒潮、雷雨、大风、降雪等恶劣天气,送电线路工要第一时间往山里跑,及时排查缺陷隐患,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时候被困在山里,几个小时走不出来,上山、下坡、过河、涉水,一年365天,几乎300天他们都在野外工作,这也练就了郑列辉的野外生存能力。现在,无人机巡线一个航次15分钟就能完成人工1小时的任务量,无人机减轻了巡线员的劳动强度,也让巡检更加精细化。因此,郑列辉一直在关注无人机行业的发展,他总是在思考输电专业哪一项工作无人机可以辅助或者替代。
过去的2022年,对于郑列辉和成立两年的无人机组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无人机组承担着兰州市三县五区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点云数据采集及航迹规划工作,郑列辉敏锐的察觉到这项工作将对输电专业带来新的变革。
“拿到沉甸甸的激光雷达,第一次接触三维建模领域,作为一名线路工,感觉到兴奋、好奇。那时候晚上我们微信群里经常有同事发一个好点子,立刻会引发激烈讨论,然后第二天就去做测试。”郑列辉感慨道。首次开展确实不易,一切从零开始,郑列辉带领小组成员一起测试并探索扫描航线规划路径、扫描云台俯仰角度、回波数、单段巡回次数等多项技术指标,跟踪找出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扫描航线执行中横飞、斜飞以及点云建模失败的原因,解决交叉跨越情况下扫描方式调整、复杂环境下无法自动扫描等临时发现的问题。在郑列辉的带领下,该公司无人机自主巡检工作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去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10月份那段时间,由于时间紧,我安排完工作和防疫注意事项后,就住在了办公室里,没想到这一住就是3个月。”在这三个月里,郑列辉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一心扑在点云航迹规划工作上。他潜心研究如何让巡检航线更省电,如何调整拍摄角度从而发现以往难以发现的缺陷,即使是可见光数据的尺寸比例,他来来回回往现场跑了3趟,把视频数据和图片数据结合在一起设计出了一套保电航线方案。
2022年10月,郑列辉带领无人机组提前完成全长1494千米的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三维建模全覆盖,规划精细化航线共计3636基,自主设计92种塔型精细化航线最优路径,完善了自主巡检各项数据库,达到了“一次规划,终身受用”的效果。他也因此获得2022年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先进工作者的荣誉。
如何将无人机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逐步替代输电线路精细化巡视、通道巡视、故障巡检以及线路验收工作,是郑列辉一直放在心里的目标,现在他和他的组员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110千伏输电线路点云数据采集、航线规划。他希望有一天对输电线路工而言,巡线路上山不再高,路不再难走。(姜欣辰 李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