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邓生菊
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担负着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必须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扛牢上游责任筑牢西北生态安全屏障。要以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为重点,以水资源保护和污染综合防治为关键,强化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和督察管控,从根本上保证流域经济发展有稳定的生态系统环境。一是祁连山水源涵养区要突出对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坚决守住生态红线,严格遵循国土空间规划,加强生态修复治理,持续保持环境整治成效;二是甘南高原要以涵养水源、治理草原退化、保护河湖湿地生态环境为重点,实施生态移民迁出区域、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区域、林草植被退化区域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对有荒漠化趋势的临界区域加强生态补水,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封山禁牧和轮作休耕,保持河湖湿地和地表径流的持续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形成黄河上游可靠的生态安全屏障;三是陇东陇中黄土高原要以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地质灾害、促进渭河源区生态建设、强化流域综合治理为关键,加强长期弃耕撂荒土地等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和人工植树造林等,提升林草植被覆盖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工业清洁生产、排放物循环综合利用和污染整治,构筑黄土高原生态屏障。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生态新兴产业培育。黄河流域甘肃段应以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和基础,重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产业空间格局,探索以绿色、低碳、循环为特点的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坚决将不符合生态保护要求和主体功能区定位的产业退出,促进传统落后“三高”企业关停并转,加速无效低质过剩产能的淘汰化解;着力推进有转型升级潜力的传统产业加速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强化瓶颈制约的联合攻关和重点突破,驱动产业由初级低附加值产品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品牌化产品跃升;着力加快新产业新动能新引擎再造,着眼产业前沿洞察发展趋势,充分挖掘产业机会和发挥比较优势布局新兴绿色领航产业,以强化产业创新驱动力和科技引领力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全面推行节能减排降耗、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筑牢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基础,在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动力转化、生态环境优化中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在人口、土地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中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优化布局提升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形成更高质量的流域经济发展能力。黄河流域甘肃段应以黄河干流为主轴,以流域沿线城市(镇)发展为重要依托,促进流域干支流沿线、交通干线和网络节点的城市与城镇错位互补协同发展,畅通和激活城市(镇)间要素流动、产业关联、投资兴业和经贸合作,促进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和互利共赢,以紧密的经济联系加速形成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的“点轴开发”新格局,增强流域经济发展整体实力。兰白都市圈作为全省发展的核心,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带头示范,加快传统石化、有色、钢铁、建材等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发展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强化核心城市的生产要素集聚力、高端产业吸引力、高新科技转化力、人口就业吸纳力中,加速提升其发展质量与能级,增强核心城市圈层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巩固其作为黄河流域甘肃段人口聚集区、产业聚集区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区的地位。同时,推进兰西城市群建设,加强与西宁在黄河上游生态调查与监测、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合作,共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临夏要打造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先行区,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文化旅游业。陇东陇中应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天水要着力发展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高端数控机床、电工电器、光电新材料、生物医药、特色文旅、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庆阳要打造国家重要的现代能源化工基地,提升煤炭绿色智能开发利用水平,并以东数西算试点为依托,培育壮大数据信息产业集群。平凉要加快煤电化冶绿色转型,大力发展智能光电产业、文旅产业和现代生态农业。白银要发展好现代农业、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
作者为省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