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绿肥生产技术 促进经济生态双赢——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现场指导“绿肥+”生产模式

2023-06-07 09:16 记者 张燕茹

推广绿肥生产技术 促进经济生态双赢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现场指导“绿肥+”生产模式

专家组在田间地头进行调研。省农科院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燕茹

5月30日至31日,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卫东研究员带领在甘“三岗一站”的专家团队,前往静宁、会宁绿肥果园、绿肥小杂粮示范基地,从技术、产业层面为“绿肥+”生产模式把脉问诊,现场指导,推动国家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绿肥产业组工作,强化国家绿肥体系与企业联动服务县域主导产业的能力。

由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武威综合试验站示范的“绿肥+”苹果生产模式,经过多年的田间试验,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技术体系。该技术具有抑制杂草、调节温度、保蓄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益微生物、减少病虫害、提高果品品质等优势,是一种轻简化的果园提质增效生产技术。目前,“绿肥+”苹果生产模式已在静宁县城川镇、威戎镇示范“绿肥果园”2000亩,在会宁县河畔镇中滩村、车川村、牛河村示范2000亩,为当地苹果的“地道甘味”“别样甜”增添了优质绿色元素。

“绿肥+”小杂粮技术模式,则利用会宁县山地、二阴地种植的良谷、扁豆、糜子、莜麦、荞麦、苦荞等特色小杂粮作物,通过绿肥与小杂粮轮作种植、胡麻收获后复种绿肥等种植模式,培肥耕地地力,发展“绿肥+”小杂粮特色有机产品,提升小杂粮农产品品质。“绿肥+”小杂粮技术模式在会宁县中川镇高庙村、高陵村等地示范500亩,该技术着力打造以生产“绿肥+”小杂粮为主的生态化可持续管理模式,推动小杂粮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小杂粮绿色无公害化生产和生态宜居双赢。

通过对绿肥果园、绿肥小杂粮示范基地的实地调研,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一行肯定了绿肥在有机替代无机、耕地质量提升、温室气体减排、水土流失阻控以及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对静宁县、会宁县绿肥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专家们还建议,充分利用绿肥生产基地做好示范样板,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根据会宁县和静宁县各自土壤和生态条件,做亮特色,促进绿肥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融合发展,打造“绿肥+”农特产品生产和种植模式多元化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产业动力。

“‘绿肥+’生产模式的示范推广,提高了静宁苹果、会宁小杂粮等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我们将大力推广丰富多样的‘绿肥+’种植模式,助推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武威综合试验站站长车宗贤研究员表示。